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病的主要临床应用形式,复方中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在阐明中医的方药理论,揭示中药的配伍规律和作用机制,优化制剂工艺,制定质控标准,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并走向国际市场等方面均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立 《科技与企业》2002,(12):17-18
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数千年来与疾病斗争实践经验的总结。在生命科学迅速发展的今天和崇尚回归自然的世界潮流中,中医药又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同,中医药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强化现代高新技术在中药的研究与生产中的应用及产业化、提高我国中医药研究的科学技术水平及临床疗效、改造和重组我国传统中药产业,这是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提高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巩固和提高中医药在国际上地位的必由之路。开展中医药现代化,就是在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通过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引进技术的创新和高新技术的应用,全面提高我国中医药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水平。以下就中医药现代化的必要性、中医药现代化的一些困惑、中医药现代化科技创新问题同大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行业承担的第一个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中药复方药物标准化(范例)研究正式启动。作为其标志,四川省中药研究所与广州陈李济药厂日前签署协议,合作开发研究代表方药之一“风湿平”。  相似文献   

4.
王明仁  宋诚挚 《民营科技》2013,(4):196-196,195
枳术丸,其药效学是对胃肠的调节。通过对组成枳术丸复方中的药物炮制方法改变、组成比例改变、制成不同的剂型各自对正常小鼠血浆P物质影响差异来探讨复方药物的配伍关系,依据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中药复方的合理用药方式和配伍关系。结果:P物质含量改变为枳术丸(生)>枳术丸[炮制]枳术丸枳实、白术配伍比例的改变对P物质的含量改变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朱璇 《活力》2010,(6):273-273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用的一项制药技术。中药经过炮制后可以降低或消灭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增强疗效、便于调剂和制剂、利于储藏保管。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创新发展。随着消费观念和审美方式的转变,人们对服装的功能性及文化性要求有了明显的提升。将中医药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服饰设计中,是对中医药传统文化传播途径的一大创新,也可以为现代服饰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7,(32):42-43
随着人们对中药新药的迫切需求,对中药的研发已是当今新药开发热点。提高中药新产品研制能力,使中药在治疗领域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利用是中医药走出国门的一条有效途径。项目管理已经得到人们的重视。项目应用管理可以对项目开始和结束时间、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耗用进行管理和优化。因此,将项目管理体系中被"普遍认可"的"良好做法"应用于中药新药临床前研究中具有可行性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明》2023,(5):15-17
<正>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陆续出台了多份重磅文件及多项政策法规,不断加强对中医药行业规范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支持,持续鼓励中药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春雷 《科技与企业》2014,(12):365-365
中医和中药的应用是我国古代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中医和中药应用的方式和方法已经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在人们看来,中医和中药是治本的治疗方式,但是中药应用中起效慢的特点成为了中药发展巨大的阻碍。现代医学研究中,中药注射剂能够直接采用静脉注射的形式进行药物应用,其奇效时间较短,在现代中医药发展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进行中药注射剂输液时,药物配伍是需要进行重点研究和严格控制的。为实现中药注射剂的科学应用,本文对几种较为常见的中药注射剂的输液配伍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对其作用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北京丰泰龙中药技术开发中心是一家集研究、医疗、开发、应用为一体的高科技中医药科研机构,主要宗旨是挖掘、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以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在防病治病攻克世界医学难题开发中药技术新成果方面成绩斐然,受到广大患者的普遍好评及众多新闻媒体的热切关注。  近年来,该中心致力于用中草药这一祖国医学的绚丽之花来为病人排扰解难。中心主任温顺明中医主任医师及技术人员在整理“温氏组方”治疗白血病的基础上,经过几十年临床实践和潜心研究,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严密组方,科学配制,成功地研制出“血…  相似文献   

11.
“产后宫康王”“(又称益母生化散)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科技人员在传统经典名方益母生化汤的基础上,结合兽医临床治疗经验,经剂型改进加工而成的纯中药制剂。临床实践证明,将其作为母畜产后常规保健性药物使用,可通过清理子宫、修复损伤、补气养血,恢复产后母畜正常生殖功能。临床上若与“清宫液”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12.
王晓波 《价值工程》2012,31(2):298-299
中药材资源是中医药产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有效保护中药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有利于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对中药材资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药材资源的开发保护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科技》2005,(7):54-54
一、实用中国专利说明书皿录 A5801一种鱼奶的生产方法 A5802草珊瑚保健茶 A5803绿豆芽汁茶饮料 A5804一种药枕的生产方法 A5805乌发再生液 A5806婴儿胎毒中药洗浴裔及其制备方法 A5807外用长效止痛剂 A5808一种护肝解酒制剂的制备方法 A5809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A5810一种快速接骨的中药制剂 A581,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保健药酒 A5812一种纯中药治疗尖锐湿统的药物 A5813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A5814一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及疮疹性口腔炎的中药 贝占片的制备方 A5815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配方…  相似文献   

14.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性及效果的基础,其也是直接影响中药材的未来发展和广泛运用的重要因素。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原材料取材、生产过程及工艺、材料包装、贮存、运输及人为问题等因素,以后工作中要切实加强原材料的把关、规范生产工艺、妥善制剂的贮存及提高相关人员素质上予以针对性的措施,才能有效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基于此,着重分析探讨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措施以及其研究进展,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因无首过效应、血药浓度稳定、毒副作用小、疗效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已成为药物制剂开发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从中药经皮给药制剂新剂型、促渗透药剂学方法2个方面综述了中药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简要分析了中药透皮吸收中存在的问题,为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课程建设,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是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本文总结了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中药制剂技术课程建设,主要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用、教学团队构建及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研究分析通脉复方微丸多元释药系统中丹参酮缓释单元的制备工艺。方法:收集近年来相关资料和研究报告以及结合本人工作经验,总结出其最佳制备工艺。结果:羟丙甲基纤维素、丹参酮组分及乙基纤维素按照1:2:6的比例制备成固体分散体,然后以丹参酮固体分散体20g、乳糖6g、微晶纤维素24g、润湿剂水33ml的配方按照一定工艺制成微丸。微丸加工的最佳挤出频率、滚圆频率以及滚圆时间应分别为25Hz、60Hz和6分钟。中药制剂的制备不仅需要优质的药材,而且还需要科学的比例以及高效、良好的制备工艺,才能有效保证中药制剂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科技》2005,(8):53-53
一、实用中国专利说明书题录A5841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A5842复方天麻制剂及其制备工艺A5843一种治疗痛风的药液A5844解毒药物A5845一种治疗多种肾脏疾病所致血尿的药物及制备方法A5846一种治疗癫痫病的癫健液A5847女士生血剂及胶囊制备工艺A5848男士生物营养素及胶囊制备方法A5849一种治疗甲亢的中草药物A5850治疗妇女行经肚痛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已在药学领域得到了应用。把纳米技术引入中药领域,可将中药制成高效,速效,长效、低毒、低价,剂量小、服用方便,稳定性好的现代制剂。纳米中药与微米中药相比最大的特点是,纳米中药能改变中药的药学特性,这对于采用高新技术研究提升传统中药的质量水平以及研制开发具有新药效的中药制剂具有重要意义,必将推动现代中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影响中药成方制剂疗效的因素。方法:通过收集有关资料及生产经验,寻找影响中药成方制剂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影响中药成方制剂疗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原药材——生产——使用都息息相关。结论:为了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必须严格控制质量,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