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优势既可能源于出口学习效应,也可能源于自我选择效应。本文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对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优势及其来源进行了定量识别。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优势总体上来源于出口学习效应和自我选择效应,但是出口学习效应的贡献要明显高于自我选择效应;此外,生产率较高的出口企业从出口学习效应中获益相对更大。除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外,这一结论对于不同行业、不同技术水平、不同规模的企业均是稳健的。大量存在的加工贸易企业是导致外资及港澳台企业产生“出口-生产率悖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国2008年~2009年工业企业数据,文章试图揭示中国企业出口与要素禀赋和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即形成中国企业出口竞争优势来源和快速的贸易规模的扩张的原因。文章的研究结果发现出口企业的出口深度越高,则企业的生产率越低且劳动力投入越密集,体现了中国企业出口行为中要素禀赋优势的重要性,但是也出现了生产率悖论;文章还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发现高生产率不是推动中国企业出口的重要因素,而禀赋优势才是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之谜是近几年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选取2004 ~ 2008年中国分地区工业企业相关数据,考察了中国分地区“生产率悖论”的程度差异以及形成原因和作用机制.回归初步结果显示:中国的西部地区存在明显的生产率悖论,东部地区悖论的显著程度要弱一些,中部地区不存在生产率悖论.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从地方行政垄断的角度,对造成这种差异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进一步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性行政垄断一方面导致中国各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市场分割,增加进入国内异地市场的成本;另一方面会减小出口贸易成本.这样产生的国内外贸易成本相对变化是形成“生产率悖论”的主要原因,而地区企业的国内贸易成本越大,国外贸易成本越低会使“生产率悖论”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分析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现象产生的原因,指出"生产悖论"现象的影响,最后得出启示。  相似文献   

5.
利用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通过计算企业生产率均值,以及计量检验生产率对企业“走出去”的影响,结果发现:“走出去”投资于服务业的企业生产率均值低于没有“走出去”的企业,而“走出去”投资于制造业的企业生产率均值则高于没有“走出去”的企业;生产率对企业“走出去”投资于制造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符合经典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预期;但对“走出去”投资于服务业并不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呈现企业“走出去”的“生产率悖论”现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分别对制造业各个行业中内资企业、外资企业1999~2005年期间的相对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以Malmquist指数衡量)及其构成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制造业各行业中的相对效率具有显著差异,内资企业相对效率较高的行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及垄断程度较高的一些行业,而外资企业相对效率较高的行业集中在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行业;两类企业在各个行业中的全要素生产率都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及其动力存在差异。基于实证结果及分析,本文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异质性企业出口选择理论,只有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才能跨过出口门槛开展出口;生产率最高的企业价格最低,出口价格与出口门槛正相关。本文研究中国制造业出口价格和出口门槛的关系,发现出口价格与出口门槛可能正相关,也可能负相关;并且结合质量调整价格(quality-adjusted price)模型,对结果进行了解释。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门类中多数是出口价格与出口门槛负相关,二者之间的正负关系取决于企业能力指数。大多数行业处在以低价竞争为主的阶段。同时,本文还对中国出口门槛进行了排序。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标:反倾销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方法:通过合并全球反倾销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2000~2006年的数据,借助双重差分法,从微观层面考察了反倾销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整体而言,反倾销壁垒抑制了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其抑制效应主要体现在反倾销终裁措施实施之后,尽管反倾销的初裁预征税率也降低企业生产率,不过这种抑制效应很小并且统计上不显著。增加值下降和生产要素缺乏调整是导致企业生产率降低的主要缘由。研究创新:从企业层面量化反倾销壁垒对反倾销目标国的生产率效应。研究价值:较为细致地分析了反倾销壁垒的生产率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9.
朱莎莎 《物流科技》2011,34(1):139-141
从外企自身生产和出口商品结构的角度研究其对我国出口结构的带动作用。首先使用统计方法建立我国外资企业满足一阶齐次性的Cobb-Douglass生产函数,并根据估计出来的参数进行总体分析,得出我国外资企业出口的产品一直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外企并没有有效促进我国出口结构的升级;然后根据数据计算出历年我国FDI企业的相对资本密集度,据此分析得出我国FDI企业出口的产品从2001年后进一步向资本密集型转变,外企有促进我国出口结构升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一个多产品多市场的理论模型,本文重点研究出口多样化对企业盈利和生产率的影响,并借助2009年全球贸易崩溃这一自然实验对理论模型的推论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贸易崩溃期间,进口国需求萎缩会降低中国上市出口公司的盈利和生产率,而出口目的国和出口产品种类较多的企业的盈利和生产率降幅较小。这意味着,提升企业的出口多样化水平,有利于降低负向需求冲击对出口企业绩效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标:考察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持续时间及其决定因素。研究方法:采用2000~2007年中国企业面板数据,通过生存分析模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企业进入和退出全球价值链(GVC)的企业数量大体呈上升趋势,企业总体嵌入GVC的持续时间较短,均值为1.827年,且随着持续时间增长企业生存的危险性逐渐降低。其中东部地区企业、加工贸易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GVC中的生存率更高,风险率更低,持续嵌入GVC的能力更强。出口发达国家的企业、加工贸易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具有较好研发能力、全要素生产率较高、规模较大、融资约束较小、年龄较小的企业退出GVC的概率更低,嵌入GVC的持续时间更长。研究创新:构建企业层面价值链嵌入程度指标,并运用生存分析创新性地考察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进入退出行为。研究价值:对评析贸易开放的利得以及寻求“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持续经营的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标:检验国家扶贫开发政策除了按其政策本意推动“三农”发展外,能否“一石二鸟”地对贫困地区的工业部门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研究方法:本文以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为切入点,依据国家调整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准自然试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验证,考察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对其溢出影响。研究发现:(1)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对贫困地区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正向溢出效应;(2)国家扶贫开发政策能够通过提高劳动能力、增强规模经济效应以及促进创新三条路径来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小规模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以上三条路径中更受青睐;(3)国家扶贫开发政策推行能吸引全社会资本集聚,退出却会引发民间资本撤资行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也呈现倒退迹象,其中年轻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表现尤甚。研究创新:将聚焦“三农”的国家扶贫开发政策与工业部门相结合,并着重探讨贫困地区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受政策影响情况。研究价值:为深刻理解国家扶贫开发政策的脱贫效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方式对外资企业的能力开发和能力创建产生作用,影响外资企业竞争力,从而产生不同的劳动生产率。本文通过对江苏省苏南地区10574家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2008~2010年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合资企业劳动生产率要高于独资企业,说明独资化没有提高外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进入方式不仅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而且通过企业规模、经营时间、资本密度、工资水平和人员培训等间接途径影响劳动生产率,这对跨国公司进入方式的研究是一个拓展,有助于厘清进入方式对外资企业生产率、绩效以及竞争力影响的机制和路径。研究发现,合资企业比独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具有更大的规模效应、独资企业的经营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成倒U形关系比合资企业更显著、资本密度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合资企业比独资企业的效果更大、工资对生产率的激励效应合资企业比独资企业要大、员工培训对劳动生产率影响合资企业比独资企业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李莎 《现代企业》2004,(4):23-24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华外资企业的出口一直保持高速的增长,其增长速度超过了我国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在我国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不断上升。外资企业成了拉动我国出口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因此,研究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贸易方式的变化,对于扩大国内企业的出口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近年来跨国公司的出口情况可以看出,随着跨国公司加工贸易所占比重的逐步下降和在华采购出口额的不断增加,跨国公司以传统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方式将逐步转变为多元化的贸易方式。  相似文献   

15.
《企业经济》2017,(12):173-18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出口贸易快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的出口贸易仍然存在低质、低价和低价格加成的问题。低价和低加成率导致企业低利润,不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且低价是国外反倾销诉讼的重要原因。中国出口企业价格加成显著低于非出口企业的事实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相违背,构成了中国出口企业"价格加成悖论"。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测算的价格加成,从全部企业,以及基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企业所有制、不同企业规模、不同贸易方式的分样本,全面检验中国出口企业"价格加成悖论",并从出口规模、贸易方式等方面试图对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信息加工理论、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探讨悖论式领导对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工作重塑起到的中介作用机制,并依据人格特质理论分析前摄型人格在工作重塑与员工越轨创新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以二十余家创新型企业的514名员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悖论式领导与员工越轨创新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悖论式领导与工作重塑显著正相关;工作重塑与员工越轨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工作重塑在悖论式领导与员工越轨创新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前摄型人格正向调节工作重塑与员工越轨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文章在中国情境下,从悖论视角、复合型领导视角揭示悖论式领导与员工越轨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突破了以往仅从单一领导行为研究越轨创新行为形成机制的单边研究视角局限;实践上为企业更好地认识、引导、有效管理员工越轨创新行为提出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7.
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对某生产酱制品的企业进行榆查时发现,该企业生产的酱制品有1000多箱有超前标注生产日期的现象,经了解得知,该酱制品生产企业为韩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全部外销,由于该外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全部用于出口,对于该外资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否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调整?该外资企业是否受中国法律管辖?谁是行政处罚的适格主体?执法人员产生了疑问.  相似文献   

18.
王静 《价值工程》2020,39(5):145-149
本文通过构建全球价值链(GVC)后向嵌入深度前向嵌入深度指标,分别测算了中国制造业行业双向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深度,并利用2008-2013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分析和检验GVC双向嵌入深度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的结果表明:①中国行业的GVC后向嵌入深度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U"型关系,GVC前向嵌入深度与企业生产率存在倒"U"型关系。②中国的GVC后向嵌入的生产率效应会受到企业出口规模的影响,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受到GVC后向嵌入的作用比非出口企业大。③中低技术行业的GVC后嵌入深度对企业的生产率呈正"U"型的关系,来自发达国家的"低端锁定"限制几乎对中低技术行业的企业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提高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水平是东道国获取外资企业技术转移与扩散的重要途径,但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水平的提高却受到东道国区位优势、政策制度等因素的影响.通过采用我国2001年-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据以及对面板数据模型的分组,实证研究了各种因素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程度的影响及原因.得出的结论是: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外资企业出口的强制性要求等因素对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具有正面影响;市场规模因素仅对市场占有型的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具有正面影响;市场化水平、贸易体制的对外开放水平、东部地理区位优势等因素对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具有负面影响或影响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20.
入世以来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经历了较大的增长,文中选取2005年至2013年1—6月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的数据,通过对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出口增长优势指数的计算,来判断湖北省目前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实力和竞争潜力。结合以上两个指标来看,湖北省的农产品出口总体来说具有中等程度竞争力,竞争潜力表现不稳定,并从农产品出口企业规模、农产品出口结构、质量安全问题、国内外贸易政策、出口市场集中、人民币汇率等方面对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最后为进一步提高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