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过多年的持续推进,早已把所有制改革提到了突出位置。所有制改革,被我国理论界称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珠穆朗玛峰”和“马里亚纳海沟”──没有什么改革比所有制改革更高,也没有什么改革比所有制改革更深。可以说,所有制改革已成为我国能否把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推向前进的关隘。多年来,所有制改革步履艰难,疑虑非议迭起,根子就在于姓“公”姓“私”的纠缠,这种纠缠使所有制改革几乎成了一块不能轻易触及的“敏感区”甚至是“禁区”。因此,为了成功实现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就是学习和…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理论界有人散布了一种看法,认为“对经济进行调整和改革,是为了克服经济上的异化”。这是一种违反马克思主义、背离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观点。我们认为,经济改革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经济自身的改进和完善,而不是什么为了克服所谓的社会主义异化。 一、为什么要进行经济改革? 我国为什么要进行经济改革?有人错误地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除了思想上、政治上可能出现异化以外,经济上也可能出现异化,所以就要进行经济改革。他们把所谓  相似文献   

3.
我国改革二十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过去我们说惯了假话空话,随随便便地用“举世瞩目”这四个字,把它用滥了。但是说到改革二十年的成就,用这四个字来描述再恰当也没有了。原来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的国家,无一不羡慕中国改革的成功,他们常常说“当初我们按照你们的政策来做就好了”。这一点也不是客套话,这是非常实事求是的。就是非转轨经济的国家,虽然没有什么非常的任务,他们的经济运作也多半没有我们那么成功。  可是到了二十世纪末,我国出现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农民收入停滞不前,贫富差距空前扩大,贪污…  相似文献   

4.
一个领导者能够获得成功,有着多个因素。积累,是诸多成功因素中的一个最基础的因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早在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荀子就在《劝学》中言明了积累是通往成功的桥梁。那么,什么是领导者的积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该如何积累呢?笔者试作如下论述。一、积累是领导者走向成功的“桥”和“船”领导者的积累是什么?简言之,就是一个领导艺术和方法的结合。作为一个方面,一个部门的领导者,“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诀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  相似文献   

5.
目标也就是目的。改革有改革的目的。“国有企业”(本文所谈“国有企业”主要指竞争性“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呢?当然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所存在的“问题”。而关于“国有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各种看法。而针对“问题”相应确立的改革目标同样会是各式各样。但无论我们怎样改革,改革的根本目标不应改变。“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目标与“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相一致,即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博大精深 ,内涵丰富 ,关于“三个什么”的讲话 ,寓意深刻 ,发人深省。我们致力于推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致力于先进文化的不断进步 ,归根结底 ,是为了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思考“三个什么” ,回答“三个什么”的最终目的 ,也是为了维护和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名领导干部 ,实践“三个代表” ,思考三个什么 ,必须坚持群众观点 ,贯彻群众路线 ,以实际行动当好人民的公仆。当好人民公仆 ,心里要装着群众。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水能载舟 ,也能覆舟 ,离开了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7.
经历18年的国有企业改革和近两年的产权改革试点,为什么国有企业仍然没有摆脱困境?为什么相当多的国有企业情势更趋严峻?在国有企业问题上,我们有什么失误?值得我们反思。一、对待国有企业的四个失误18年来的国有企业改革,作了多种改革试验,反而使相当多的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究其原因,除了一些客观因素外,从主观因素分析,主要是我们对待国有企业相继发生了四个失误:失误之一,没有深入掌握国有企业的全面情况,只看到国有企业患有“体制病”一面;没有认识到国有企业还患有体制外的“贫血病”我国在成功完成“一五”计划之后…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年的中国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功。中国改革,举世关注,世人称之为“中国奇迹”;中国改革,举世困惑,世人称之为“中国之谜”。中国改革,为什么取得成功?什么是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国内也有种种总结,多为体制改革的仄派总结。我主张对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要作宽派的总结:中国改革是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包括从社会的经济基础的变革到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革,从理论路线的变革到社会主义模式的变革,从经济体制的变革到政治体制的变革。中国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从宏观全局上考察,它是社会大配套的改革,有三条基本经验:激进的政治改革中国…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宏观调控”已经进入了一段时间,“下一步”的路如何走法?目前各方面都很关注。我认为,研究下一步走向,视野必须开阔。要把握当今中国,什么是国家的主流?什么是次主流?这是我们讨论问题的一个前提。在我看来,改革和发展是中国的主流,“宏观紧缩”是次主流或称支流,历史的方位要摆清楚。  相似文献   

10.
王小旺 《新经济》2003,(3):64-67
改革是什么?是对旧有价值观的坚定不移的“叛逆”,是对安于现状的大多数人的意志的违背;改革又是什么?是循序渐进的实施,是因势利导的执行。坚定的“叛逆”与温和的实施成就了羊城药业向现代企业的成功转制,在胜率不高的国企改革中独树一帜,也为千千万万希望改革、需要改革的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诠释“改革”时这样说道:“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这场革命是在过去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我们党的领导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的。它不是要改变我们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冷鲜花 《商周刊》2013,(1):30-33
异地高考过渡方案,剑指教育公平老大难;改进作风八项规定,展示党风政风新形象;严惩腐败、取信于民的政治议题……当“要不要改”在认识层面的疑惑逐渐消散,“为谁改革”的追问再度强劲,“怎么改革”的考验随之而来,“改革什么”的选择迫在眉睫。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公平的社会……时代命题的转换,既标注着改革的行进方位,也表明执政者必须面对更严苛的审视、听取更广泛的声音,为改革积聚更加坚实的民意基础,寻找更为深厚的动力源泉。走在改革的路上,站在这个节点上,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任何一场社会改革要想成功,必须要给人们带来切身的物质利益,其中也包括依附于旧体制的既得利益者。在我国,为保证经济、社会、政治全方位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考虑“补偿原则”。因为在经济改革初期,改革会造成人们在物质利益上互有损益,一部分人受益,另一部分人受损。一般来说,传统体制的既得利益者在改革初期利益不同程度地会受到损失,为了减小改革的阻力,避免社会动荡,使受损者不致极  相似文献   

14.
正确的理论依据是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一直是结伴而行的。其间发生了几次大的变化,为了理清企业改革理论依据的发展脉络,本文将其分为”扩权让利论”、“两权分离公”、“法人产权论”、“资本所有权论”、“一步到位论”五个阶段分别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和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十一五”时期至关重要。这个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金融体制改革、大型国有企业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都是改革的难点和重要任务。改革以什么为重点。才能把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带动起来,确实是值得我们研究思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失败是成功之母”。有时失败的教训比成功的经验更重要,处理得当就能变失败为成功。但过去我们忽视了这一点。有时对问题和失败讳莫如深。因此,不能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只交学费,却不学习,同样的错误犯了又犯,经济效益很低。原因是什么呢?确实令人深思。这里我们发表了武杰等同志的文章,对我们当前经济工作中的问题和原因秉笔直书,发表一家之言,表现作者对经济改革的关心和拳拳的爱国之情。我们也希望广大经济师热烈参加讨论,发表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推动农村经济改革取得历史性进步的第一推力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1985年后“卖难买难”的反复出现则阻碍了农业进一步的发展。第二推力是乡镇企业,但其体制优势、政策优势渐失,“缝隙”经济机会减少,启动和发展的难度大大增加。我们不禁要问:发展农村经济的下一推力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思考,来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在邓小平理论中,“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问题是紧密相连的。在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上,邓小平形成了他的民主法治的执政新理念:(一)民主法治必须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08页)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才能不断完善,党的执政基础才能不断增强,实行民主的成本问题才能解决。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政治问题用经济的方法来解决,坚持在处理经济  相似文献   

19.
人才,对一个企业的成败至关重要,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企业。“真诚到永远”的海尔集团,是至今唯一被搬上哈佛大学讲坛加以探讨、诞生于中国的“东方神话”。海尔令世人瞩目的业绩,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用人典范。那就是不但要拥有人才,要学会使用人才。敢于用人,善于用人,是海尔走向成功的一大法宝。海尔集团建立的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机制,值得中小企业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小岗村改革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安徽小岗村改革30周年。30年前,小岗村引发了中国农村改革,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我国农村同样面临着改革和创新,我们应该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呢?一、安徽小岗村改革回顾小岗村隶属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是淮河岸边的一个普通小村庄。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只有20户人家100多人,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每年秋后,家家户户都要背起花鼓去讨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