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通过对创业期的民营企业中的家族企业的家族式管理特点、优劣势进行分析,提出应改变思想理念,重构企业文化,加强公司治理等进行管理模式变革。  相似文献   

2.
家族企业是世界上最具普遍意义的企业组织形态,但在生命周期上却经常陷入"富不过三代"的发展怪圈,我国家族企业的寿命则更短.本文阐述了转型期家族企业成长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方面,改善转型期家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为其成长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对转型期家族企业进行制度创新,实现产权的适度流动,打破小规模的封闭的生产组织方式,优化企业内部的资本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3.
在温州经济转型期,家族企业面临着代际传承模式与企业管理模式转变的双重考验。因此,在此背景下去研究温州家族企业代际传承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基于对285户温州家族企业的调查,本文着重研究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新特点,数据显示在温州经济转型期,多数在任者不愿意在短期内进行权杖交接,且意识到社会资本传承的重要性,由家族以外的经理人接管企业的方式逐渐被认可。此外,在温州经济转型期,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亦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为实现家族企业代际平稳传承,应从政府、企业、接班人三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古存在着"家国一体"的思想,家族企业在中国极为普遍,但是很多家族企业在生命周期上有着"富不过三代"的延续规律。因此,继承人的选择和培养成为影响中国家族企业"基业长青"的关键问题。本文以海鑫集团为例,以"家族三环模式"为理论依据,分析家族企业在初创期与成长期、成熟期与转型期应当如何处理好家族、所有权与董事会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以此来决定家族企业继承人的选择和培养方式。以期为中国家族企业的继承人选择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实现企业的平稳交接和基业长青。  相似文献   

5.
家族企业管理团队的演变过程,可以通过创业初期、发展机遇期、成熟期、战略转折期四个生命周期进行分析.一线基层,骨干中层、核心决策高层三个层次的管理团队在四个阶段分别有所侧重.本文对家族企业管理团队成员构成的成因进行剖析,认为只有构建以知识权威为核心的联合治理的管理团队才能帮助家族企业管理团队实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6.
中国家族企业在经历一段创业辉煌后,眼下已走到裂变的十字路口,面临着成长的挑战,是固守既有的家族管理模式,还是来一次建立现代企业所需的脱胎换骨式的“革命”,正是摆在中国家族企业面前的成长之痛。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发端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家族企业,大多已逐步进入权利交接的时段。从历史纵向资料来看:代际继承机制是否完善,将决定着家族企业未来能否可持续发展。并且,目前家族企业还需面临着第二次创业.该时期需要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以及对现有封闭的管理模式进行制度创新。因此。处于这个时间节点,针对我国家族企业继承机制进行国际比较。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发端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家族企业,大多已逐步进入权利交接的时段。从历史纵向资料来看:代际继承机制是否完善,将决定着家族企业未来能否可持续发展。并且,目前家族企业还需面临着第二次创业,该时期需要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以及对现有封闭的管理模式进行制度创新。因此,处于这个时间节点,针对我国家族企业继承机制进行国际比较,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9.
王梅 《商场现代化》2008,(11):93-94
家族企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使人们对家族企业的研究提到议事日程。家族企业管理模式与其他类型相比既有优势又有不足,本文阐述了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劣势,并对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家族企业在经历了将近30年的繁盛发展阶段之后,创业初期的主业已处于萎缩状态,家族企业的营业利润正在慢慢缩水。面临经济"新常态"的转型挑战,家族企业领导人必须继承发扬新时代商业文明,不断创新,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进行战略上的转型,实施再创业,改良中国家族企业的基因。其中,定位、品牌、用户、文化等都是影响再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文章将以方太集团再创业成功的个案为例,研究总结家族企业的再创业过程。  相似文献   

11.
《商》2015,(23)
21世纪,我国的家族企业步入稳定的发展战略期,家族企业的治理遭遇瓶颈。女性家族企业接班人正逐步走上接班的舞台,在此基础上不断创业的问题骤然严重。围绕女性家族企业继任者的接班再创业问题,现有文献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第一,女性家族企业继任者的领导风格与男性差异;第二,女性家族企业继任者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研究;第三,女性作为领导者的独特优势研究;第四,对女性家族企业继任者接班与未来创业的展望。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对既有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相关专家学者分析,在我国私营企业中,有90%以上都是家族企业,因此我国现代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企业的管理模式受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其或多或少有家族管理模式的影子。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较低、团队精神强、经营效率高,这些是家族企业得以高速发展的优点。当然,在这些企业中也会存在很大一部分缺点,在企业的逐渐发展过程中,家族企业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要充分发挥家族企业的优势作用,尽量避免其弊端,发扬其优势。因此,本文通过对我国家族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细致的分析,针对家族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对其做出了相应的改革和创新策略,来帮助我国家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振金 《市场论坛》2006,(10):64-66,63
我国的家族企业已经过初始创业阶段,进入发展阶段,其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弊端,产生规模瓶颈和寿命瓶颈使其停滞不前,或衰退倒闭,必须对家族式管理进行制度改革,引入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然而,中国几千年的“家”文化传统,是我们必须重视和依据的人文基础,因此,要逐步把现代企业制度与家族企业有机融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中国家族企业做大、做强、做久。  相似文献   

14.
尽管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对家族制企业的研究由来己久,在诸多方面已达成共识,但在界定什么是家族制企业时,理论界有多种表述,未能形成一种普遍认可的定义。家族制企业比较经典的定义是美国著名企业史学家钱德勒所下的:企业创始者及其最亲密的合伙人和家族一直掌有大部分股权。他们与经理人员维持紧密的私人关系,且保留高阶层管理的主要决策权,特别是在有关财务政策、资源分配和高阶层人员的选拔方面,依照他的标准来管理的传统个人企业。家族化管理是一种以家族血缘、亲缘、地缘等特殊关系为基础,以家族伦理、家族规则为组织规范,实行“缘治”的企业经营管理范式。家族企业同所有的生物一样经历着一个从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到退出期的生命周期。在这个生命周期中,其管理模式也经历着一个从家长式管理、家族式管理、泛家族式管理到职业经理人管理的“蜕变”过程,一步步趋于成熟和完善。具体来讲:一、家长式管理模式我国的家族企业一般都是由以下四种方式创业而成:①从个体户起家,逐渐积累发展起来,在发展过程中吸收家族成员的加盟;②直接由家庭成员出资兴办;③朋友、同事参股合资开办的合伙式企业,其中关键人物占大股份;④通过组建、承包、买断乡镇企业或国有企业转型过程中的“红帽...  相似文献   

15.
家族企业作为民营经济的主体,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均重要组成部分,纯粹的家族式管理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其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本篇论文从家族企业的发展,如何把家族企业的家族化管理模式向职业化管理转变着手,结合实际简要的对家族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连良桂思维     
王文正 《浙商》2008,(10):78-78
“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应该分开” 连良桂对自己企业所建立起的现代化的法人治理结构非常满意。目前的和泰集团,已经摆脱了传统的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形成了所有者和经营者互相分开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泰集团的最上层为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多由与连良桂一起创业的家族成员组成,是企业的所有者;  相似文献   

17.
家族企业是各国企业群体中数量最庞大的,但由于家族企业文化构造方面的缺陷,阻碍了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家族企业发展最艰难的初级阶段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生命周期初级阶段企业文化中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家族企业已经成为了私营企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带来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弊端,如何促进家族企业管理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本文针对我国家族企业管理特征及其管理模式创新进行探究,并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社会普遍存在着对家族企业概念上的认识误区,把家族企业等同于落后的企业制度。本文从家族企业的定义着手,分析了家族企业与公众企业,以及传统企业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区别联系,论证了家族企业与企业制度没有本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所处不同阶段的特点,提出了对家族企业所应选择的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家族式企业作为中国的典型企业形式,其进一步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文章首先肯定家族企业存在的合理性,然后指出家族企业存在的弊端,最后从生命周期和转型的对策来对家族企业转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