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从世界范围看,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对农业都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政策或优惠政策,以支持本国的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本文介绍了日本农业商业金融--农业协同组合(JA)的基本情况及其银行业务发展,分析了日本的农业金融体系框架,并提出我国应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发展真正属于农民的资金互助组织,同时需要农业产业政策等相关政策的支持,推动"三农"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生产中出现了各种提供社会化劳动服务的新型服务合作社。新型服务社与原来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如采取协同制度,整个社会福利将得到帕累托改进。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可说明新旧服务组织的协同制度变迁路径。在制度变迁的初始阶段新型服务社是第一行动集团,潜在的利益推动制度变迁;地方政府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突破口,其发现潜在收益并转换角色,制度变迁表现为中间扩散;中央政府成为主导,继续推动制度变迁。推进协同制度应尊重服务社的选择,体制内的原有服务组织可以服务社作为新的平台提供服务,地方政府加强对体制内的原有服务组织考核,中央政府重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伟 《西部金融》2007,(2):12-14
日本农业保险被认为是世界农业保险的"成功经验".文章介绍了日本农业保险的发展概况、制度结构、主要经验和主要内容以及对我国发展农业保险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借鉴日本农业职业教育的经验,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组织专门学习考察团,于2007年10月赴日本考察了日本的农业职业教育情况。日本是一个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立足日本农业劳动者队伍的特点,开展农业职业教育;从国情出发,建立日本青年农民教育体系;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农民科技教育工作。日本农业职业教育重视理论教学,更重视实践教学,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农业保险被认为是世界农业保险的“成功经验”。日本农业保险的发展概况、制度结构和主要经验、主要内容。一定的强制性、先进的农险统计系统和政府的再保险支持。日本发展农业保险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业风险管理与保险技术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保险被实践证明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持系统,但是,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风险管理与保险技术、风险管理与保险的组织制度、风险管理与保险的文化意识落后等因素的制约,经营农业保险始终被视为畏途。从农业保险难的理论分析与现实根源出发,农业保险应该因地制宜地采取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主体的多元化制度安排模式;而在农业风险管理与保险技术上,应该把农业风险与“三农”风险区别开来,采取分类治理的保险产品组合设计办法,通过一揽子保险产品组合来处理复杂的“三农”风险。对于小型农业风险,可用传统的风险管理与保险技术处理;对于大型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则要运用ART金融工程技术来设计农业风险金融衍生产品,并通过保险市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互动来有效地解决。  相似文献   

7.
日本在发展农业过程中,制定了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并注意充分发挥农协的作用,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由于生产规模小,农产品生产成本高和政府对农业的过度保护,日本农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中国农业和日本农业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对日本农业进行深度考察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美国、日本、德国等10个农业发展水平居于世界前列的现代化国家,系统梳理了其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经验。发达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为:农业占比下降,农业产出率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智慧化和可持续发展呈一般趋势,农村产业趋于多样化、融合化,农民趋于职业化,农村形态发生变化,城乡空间逐渐重构。各国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探索因地制宜的农村发展模式,打造人才科技赋能的农业发展模式,完善适应发展阶段变化的制度设计,培育多元化的农村经营体系。对我国的启示在于,因地制宜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持续加大农业科技和农民教育培训投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农村布局并完善相关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中国农业保险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农业保险难的理论与现实根源.认为农业保险宜采用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主体的多元化制度安排模式,而在农业风险管理与保险技术上,应该把纯粹农业风险与"三农风险"区别开来,采取分类治理的保险产品组合设计办法,运用一揽子农业保险产品组合对付复杂的农业风险.对于小型农业风险可用传统的风险管理与保险技术处理,对于大型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则要运用ART金融工程技术设计农业风险金融衍生产品,通过保险市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互动,来有效地解决农业保险难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一致的,是解决“三农”问题,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中国实际,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关制度安排主要有: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和循环农业市场体系,做好三大保障工作等。  相似文献   

11.
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商行为规律的学科。在日本,商学包括的范围很广,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商学教育体系。在日本的现代大学教育体系中,商学是最早兴起的学科之一。日本现代商学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国际商务素养人才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突出商学的务实特性;注重商务战略人才的培养;注重流通领域人才的培养;注重商学与当地经济的结合;重视以课堂讨论为中心的“少人数教育”等。日本现代商学教育中重视的问题是对商学的务实倾向与商学整体方向性的把握、基础理论科目的充实、消费者问题相关科目的充实和大学商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衔接等。  相似文献   

12.
严重的不良债权,与通货紧缩一样,是招致日本景气不得恢复、经济多年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日本政府、大银行、日本银行等的长期协同努力,至2005年第一季度,日本基本完成对不良债权的处理,大大改善了景气恢复的金融、货币环境。日本处理不良债权的对策与方法,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日经贸关系中尽管存在着许多困境知制约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中日经贸合作中也存在着十分有利的一因素,中国经济发展和日本经济复苏的要求以及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为中日经贸关系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切实维护和确保国民的经济利益,日本通常会选择和制定不同的知识产权公共政策。日本作为一个技术大国,对于科技的引入十分重视,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消化和吸收,在此基础之上加以创新。日本对专利的权利范围进行适度限制,对其社会公共利益进行维护。日本知识产权的发展离不开日本政府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同时,由于中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日益频繁,日本知识产权的规范发展也给中国知识产权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对于构建中国的知识产权政策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后发技术赶超具有典型代表性,它分为三个阶段:在战后恢复阶段,日本采取直接的、全方位的技术引进战略,实现经济的最快恢复;在经济腾飞阶段,采取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形成合作创新网络,实现经济的低成本跨越;在经济赶超的领先阶段,由于自主创新不足导致日本的经济长期低迷,后劲发展不足。日本的技术赶超历程表明:要素禀赋决定技术能力,两者又共同决定后发技术赶超的方式。后发技术赶超的关键就是培育要素,提升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日两国存在频繁的经济往来,对比两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对加快东亚服务贸易合作十分重要。该文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法与波特竞争优势理论就中日两国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贸易竞争力及分解状态进行分阶段分析,得出中日两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存在差异、分类服务贸易出口倾向不同等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内部结构、保护“幼稚”服务业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日本农业资源匮乏。农产品大量依靠进口。但近年来日本大豆生产发展迅速,总产量从1994年的9.9万吨上升到2004年的28万吨,增长了1.8倍,日本油料生产的快速增长与国内油料发展与保护政策是息息相关的。日本以国内支持方式鼓励本国农民种植大豆等油料作物,利用边境措施来保护国内油脂加工业的发展。这些政策大大减少了植物油的进口量,保护了本国农民利益和促进了油脂加工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也是植物油的进口大国,进口量占到总需求量的一半左右。因而,学习借鉴日本油料发展政策,对于稳定我国国内植物油市场,发展油料产业,保证食用油脂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保持日本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功经验 ,在于符合本国国情 ,以完善的法制建设作为强大后盾。这些都为中国建立适合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日本旅行社业经营环境发生很大变化,表现在旅游者开始对旅游价格敏感,对差异性旅游产品需求旺盛,旅游电子商务使住宿业和旅游运输业的直销能力增强等方面。2003年,日本政府开始实施观光立国战略,争取在2010年实现吸引1000万入境旅游者来日本观光旅游的战略目标,对日本旅行社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环境,促进观光立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日本政府2005年4月1日开始实施新《旅行社法》。新《旅行社法》在旅行社业分类标准、旅程管理制度、营业保证金制度等方面做出了比较大的修订,将促进日本旅行社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