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屋面雨水源头调控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戎贵文  沈齐婷  戴会超  袁岳 《水利学报》2017,48(8):1002-1008
为加大城市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和增强城市防涝能力,基于海绵城市倡导的雨水就地积存、渗透等理念,本文针对屋面雨水位置水头大、集水效率高的特点,提出利用滑轮组原理对重力流雨水过程自动弃流与收集、利用多种传感器技术以及单片机原理对雨水智能洁净收集与涵养地下水等屋面雨水源头调控技术,通过分析雨水收集过程和涵养地下水过程,论证了调控技术的可行性。同时,分析了利用绿色屋顶系统滞留雨水技术,并归纳出绿色屋顶的施工工艺流程。屋面雨水源头减排与调控方法研究为指导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城市防涝和防灾减灾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在列举分析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不同场景和阶段研究进展基础上,从直接利用与间接利用两个方面分析了各种利用方法的优缺点和未来发展方向。基于对国内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雨水管理体系的比较分析,对我国雨水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和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和总结,分析了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挑战与前景,针对我国现阶段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提出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开发高效的雨水资源化利用材料和设施、加强宣传以及引入社会资本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呼和浩特市水资源现状和供水现状,分析并提出了雨水收集利用的可行性及方法,可有效的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和路面暴雨积水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海绵城市径流雨水水质监测是分析下垫面径流污染特征、评估海绵城市污染物控制效果、研究排水管道污染物迁移规律、分析受纳水体水质污染成因的科学手段和依据.针对径流雨水水质监测存在监测点位布置和采样方法不合理、水质监测指标不明确、采样时间及频次不确定等问题,分析总结径流雨水水质监测现状及国内外径流雨水控制标准,提出适用于设施、...  相似文献   

5.
作为建党100周年纪念的献礼,系统分析了近30年来北京城市防汛排水方面的科技发展,介绍了从雨洪控制与利用、到水源涵养型城市生态下垫面构建、到海绵城市建设、再到城市综合的研究和实践历程,从雨洪控制与利用、城市洪涝防治及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总结了北京城市防汛排水科技的主要成果和应用成效,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有助于支撑北京城市洪涝防治和海绵城市建设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建设中,建筑与道路等人工构筑物改变了原有的下垫面条件和水文特征,使地表径流增加.为了缓解城市内涝及利用雨水资源,海绵城市以雨洪管理为目标,采用绿色基础设施,从传统的"以排为主"的雨水资源管理向雨水收集与再利用过程转变.因初期雨水杂物较多、水质差,城市道路初期雨水中含有大量悬浮固体(SS)、耗氧污染物(如COD、BO...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外对于海绵城市的研究多基于地面局部蓄水及地下管网建设,对于雨水的利用简单粗犷,该措施对中小洪涝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当城市遭遇暴雨或极端降雨事件时仍存在内涝灾害风险。本系统引入水资源规划理论,将海绵城市雨水控制空间上升至城市主体——建筑物,利用建筑物楼顶花园的空间调整,实现空中雨水拦截,并研发针对梅雨—伏旱季节的建筑通风干燥新型装置,通过与现有雨水收集体系结合,构建3级雨水调蓄利用方案,实现通过系统蓄放水推迟暴雨事件下城市地面水量峰值来临期、减轻地下管网压力和内涝风险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环节便是海绵体的建设.本文以济南市为例,分析验证城市海绵体建设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海绵城市理念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雨水排水与雨洪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 城市化的发展,使城市需水、城市雨洪排水、城市水涝等矛盾进一步突出;使得城市人口及财产密度加大。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城市水环境不断恶化;使城市地表不透水面积不断增加,地表径流加大,入渗减少,大大增加了城市地面积水发生水涝灾害的几率,且由于人口及财产密集,发生涝灾时损失也不断增大。城市雨洪作为城市水资源的一种,是城市防洪排涝的主要对象,也是城市地下水补充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水资源短缺与城市内涝逐渐成为中国许多城市的顽疾,这与雨水资源的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顺应城市雨洪管理不断创新与发展的趋势,建设海绵城市逐渐成为我国新时期解决城市水问题并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新方向与新思路。文章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为例,对佳木斯市海绵城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工程技术措施的可行性进行探索。并对推进佳木斯市海绵城市建设与节水型社会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水系规划设计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桂林水系思想重点在于在峰值负荷时给水以更多空间,实现峰值蓄水和季节性蓄水。本文针对当前多数城市化建设面临的城市内涝问题,通过分析现代桂林内涝积水原因、古代桂林水系格局及其排涝优势和古桂林水系思想在现代桂林水系中的典型应用,给出了基于古桂林水系的现代海绵城市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以固原海绵城市建设核心示范区为研究区,采用考虑水文过程的二维水动力城市雨洪模型,通过模拟典型设计降雨过程下的海绵城市建设前后研究区的内涝积水情况,对固原海绵城市内涝削减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2年一遇降雨条件下,研究区内9个重点内涝点得到明显改善,积水量峰值降低59.54%,积水面积峰值降低62.50%;当降雨重现期为30年一遇时,研究区内重点内涝点内涝有所缓解,内涝风险等级降低,积水量峰值降低60.37%,积水面积峰值降低69.88%。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传统灰色基础设施带来的"城市病"越发凸显。突发罕见的暴雨所导致的城市内涝给我国多地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海绵城市建设是防治城市内涝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其核心理念是将排水功能归还于自然。福寿沟是我国宋代时期建成的地下排水系统,是世界上早期最杰出的排水系统之一。福寿沟通过利用自然本身进行雨洪调蓄,其精妙的设计思想、工作原理对于现代海绵城市建设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从国内外海绵城市的研究现状入手,充分挖掘海绵城市的深层含义,探究海绵城市构建的哲学思想,再引入福寿沟的建设理念,通过剖析福寿沟结构、工作原理、建设思想,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海绵城市建设的五大基本原则,最终得出福寿沟建设理念对于现代海绵城市建设的三大启示,即规划引领,因地制宜,核心是"天人合一";生态优先,统筹建设,关键是"以人为本";根除病根,城镇转型,方法是"绿色先行"。  相似文献   

14.
15.
水生态文明城市与海绵城市的初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文献资料及各地规划建设工作,初步梳理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和海绵城市的区别与联系。结果表明,水生态文明城市和海绵城市虽然具有一定交叉性,但在技术源流、基本内涵、建设内容及构建途径上均有明显差异:水生态文明城市注重城市人水关系的整体和谐与协调,其服务目标的多元性和建设内容的综合性明显超过海绵城市;而海绵城市则专注于城市雨洪综合管理,其核心是将雨洪管理及低影响开发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构建综合性城市雨污水系统;海绵城市是对城市雨洪管理的细化和深化,可视为水生态文明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应充分吸收融合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与成果,更加有效地推动我国城市水问题的系统解决。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给城市防洪治涝及城市河流生态环境的保障工作带来了严重挑战。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并且很具发展潜力。文章综述了国内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研究;并基于海绵城市的理念,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点,包括在其规划设计、评价改进及调度管理等阶段遇到的技术难点;初步建立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体系,并系统地介绍了相关的关键技术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关键技术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海绵城市系统构建模式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19  
王浩  梅超  刘家宏 《水利学报》2017,48(9):1009-1014,1022
海绵城市是我国城市水问题综合治理的一种新理念。目前科学界和实践部门因各自的专业所限和视角不同,对于海绵城市的本质内涵、构建模式和建设途径还存在诸多不同观点,缺乏统一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海绵城市研究与实践的深入。本文试从对城市水问题的基本判断出发,分析指出海绵城市的科学内涵,综合提出海绵城市构建的系统模式。该模式从系统思维出发,总结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本质内涵、系统诊断、基本途径和耦合平衡,并统合于海绵城市"一片天对一片地"核心思想,突破专业限制,从宏观上提出了涵盖海绵城市全要素全过程的系统科学范式,可为海绵城市研究、规划与建设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国外雨水管理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讨论海绵城市建设与雨水管理之间的关系,认为可借鉴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一些国家的"低影响开发技术"、"水敏性城市设计"、"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理念和技术,以及一些雨水管理法规与奖励政策,因地制宜地进行城市排水系统改造、雨水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推进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化快速进程中,下垫面渗水、蓄水性能的逆向变化,成为了影响城市内涝的控制因素之一。实验室条件下采用不同比例的砂土来混合制作模型,模拟城市下垫层土层,根据桂林市降雨资料,以桂林市新城区临桂新区为目标实验地,采用不同重现期雨型进行模拟降雨实验,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的下垫面蓄渗性能的实验研究分析,来评估其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降雨强度及坡度下,模型蓄渗性能与含砂量呈正相关;在相同的模型含砂量及坡度下,模型蓄渗性能与降雨强度呈负相关;在相同的模型含砂量及降雨强度下,模型蓄渗性能与坡度呈负相关。本实验研究结果对于城市下垫面规划及海绵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