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吉雷 《人力资源》2013,(11):68-70
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Human Resource BusinessPartner,以下简称"HRBP"),是指企业派驻到各业务部门或事业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主要负责协助各业务部门高层及经理在员工发展、人才发掘、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可以说,HRBP是人力资源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石晴晴 《企业导报》2014,(16):51-52
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业务部门也要介入此中;而HR不仅仅是处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事情,也需要参与业务管理。因此,HR面临着庞大的转型之业,而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的呈现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方面。但是,只有极少的企业能够将HRBP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更多的企业只是模仿,却未能超越。若想HRBP真正地为企业创造价值,首先要明确其角色定位,工作职责与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HRBP视角,认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提升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在组织中找到并回归正确的定位,即将不属于HR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交还给业务部门经理(直线经理);在为组织设计各种解决方案时,转变思维,建立HRBP意识,即从成果出发、从客户出发、从业务出发。同时,探讨了基于HRBP视角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提高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4.
吉雷 《人力资源》2022,(7):76-78
<正>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理论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这也是很多“半路出家”的人力资源工作者“底气不足”的主要原因。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也存在另一种极端情形:部分科班出身的人力资源工作者(以下简称“HR”)容易陷入传统模块思维,遇到问题时,仅仅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去看问题,不能从业务视角或者问题本身去思考,于是经常会和业务部门产生大大小小的分歧,或者被业务部门的人员吐槽“钻牛角尖认死理”、不接地气、不懂业务,甚至有可能导致企业管理者对HR的价值产生怀疑。其实对于HR来说,无论是科班出身还是“半路出家”,都不是最重要的,决定一个人是否适合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往往是思维方式,正所谓“思维不变原地转,思维一变天地宽”。  相似文献   

5.
李冉 《人力资源》2013,(6):51-53
人力资源部门应当从日常事务性工作的束缚中跳出来,不断满足所在企业的业务需求,为组织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在此背景下,人力资源业务伙伴(简称"HRBP")就成为许多公司人力资源部致力达成的目标。HR如何才能从公司领导指哪打哪的"高级管家",华丽转身为与业务部门同舟共济的"最佳搭档"呢?  相似文献   

6.
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HR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业务流程开展的要求。随着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在企业内部设立HRBP岗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通过HRBP创新模式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供了更加高效的人力资源对策,满足了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论文主要就HRBP模式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程功 《人力资源》2014,(1):50-52
对于多数本土企业来说,HRBP这个概念还非常陌生,如何设立HRBP,使其发挥出应有作用,引领企业实现战略发展,将是未来我国HR业界面临的一大挑战。目前很多国外知名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已经成为企业的共享服务中心(SSC),专家中心(COE)和业务合作伙伴(BP)。而在大多数外资企业已设立了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以下简称"HRBP")这一职位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也开始尝试设立HRBP职位。其实,HRBP并不是新概念,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被惠普应用于其管理实践之中,且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外管理》2014,(7):76-78
近两年来,人力资源圈里热议一个职位,HRBP (Human resource BusinessPartner) ,即人力资源业务伙伴。每当给业务部门解释这个词时,我都百感交集,它不易描述,且各公司对此岗位的认知和使用也千奇百怪。  相似文献   

9.
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尝试引进HRBP模式,,但是效果不甚明显。本文在对我国企业实施HRBP的现状及效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战略柔性应成为HRBP实施的重要条件。在战略柔性背景下,企业应当在技术层面、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三方面进行调整,才能成功实现人力资源工作由HR向HRBP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源部门最被业务部门诟病的是不了解企业业务。近些年,专业学者创造了不少概念,比如: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发展、尤里奇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四个角色,以及被发扬光大的HRBP等,努力提升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内部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日渐秘书化、边缘化的问题,不少企业引进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HRBP)这一模式.文章通过对比研究DD公司北京分公司和天津分公司HRBP实施措施和运行效率的不同,分析得出影响中小企业HRBP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屠钻 《人力资源》2017,(1):66-68
一位HRBP的日常 小王是A物流公司下属分公司的HRBP,入职两年多,在众多分公司的HRBP中,小王一直表现突出,所在分公司的几位经理对他评价很高,称赞他“懂业务、识人心”,对他们开展业务工作“非常有帮助”.其实,在成为A公司HRBP之前,小王对物流行业一无所知.仅凭着五六年的人力资源工作经验,他是怎样在短短两年内成为一名懂业务的HRBP的呢?  相似文献   

13.
目前许多企业正在尝试建立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HRBP作为三支柱模型中的战略导向型角色,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在胜任力上有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目前各大招聘网站上HRBP的招聘广告中关于HRBP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的描述,对HRBP的胜任力进行研究,总结出现阶段中国企业的HRBP需要承担的五个方面的岗位职责。同时,从学历要求、专业要求、知识要求、经历要求、能力要求和个人特性要求六个方面归纳HRBP的胜任力要求,并以此为企业培养和选拔HRBP以及HR从业者向HRBP转型提出建议,以期为试行三支柱模型的企业和未来的HRBP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人长期在中资机构驻港的业务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的HRBP,我很荣幸参与了公司一些经营管理活动,其中我作为负责人及策划人的一项营销活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此与读者分享交流.考虑公司性质,案例隐藏了公司名字和商品信息,内容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倩 《人力资源》2024,(3):116-117
<正>HRBP(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是指与组织高层密切合作的专业人力资源专家,通过深入了解企业战略目标和运营需求,HRBP可提供全面的人力资源方面的支持和管理建议。HRBP在关注日常人事管理事务的基础上,更注重与领导层的合作,通过制订战略性人力资源计划,推动员工发展,以及绩效管理和组织文化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价值越来越明显,为了更有效地提升人力资本价值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和角色也在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共享经济视角下,人力资本共享推动了企业HRBP体系的建设.华为作为国内较早推行HRBP的民营企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基于华为HRBP体系建设的案例,对在共享经济视角下HRBP建设实践提出几点建议和讨论:(1) HRBP已经成为当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转变的重要方向;(2)共享经济视角下,HRBP体系建设中要特别关注对共享平台的搭建;(3)共享型文化和氛围是HRBP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企业实行HRBP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没能找到有效发挥HRBP价值的实践载体.植入HRBP模式对推动大型制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升级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以员工能力开发为实践载体,以大型制造企业为研究案例,探究HRBP工作模式如何在员工能力开发中产生效力,旨在为我国大型制造企业实施HRBP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部属于企业职能部门,为业务和管理发展提供职能服务.作为企业中的人力资源工作者(以下简称“HR”),你知道自己的客户是谁吗? 众所周知,平衡计分卡是一种被广泛借鉴并能引发思考的人力资源管理常用工具.其理论涵盖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和学习成长等要素,可以帮助管理者建立以实现战略导向为目标的绩效管理系统,在向人力资源业务伙伴(以下简称“HRBP”)转型的过程中,HR可以充分借助平衡计分卡的理念,帮助人力资源部认清谁是自己的真正客户,并衡量客户的价值需求点.  相似文献   

19.
王莹莹 《河北企业》2013,(10):65-65
<正>随着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人力资源外包已经遍布企业HR的视野。据了解,HR们所理解的主流人力资源外包是近年来流行的事务性HR业务外包,这种外包服务可以帮助企业HR管理者从琐碎事务性工作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考虑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战略性HR管理问题,但这只是部分企业的需求。随着人力资源外包行业的不断成长和发展,企业的需求也在慢慢发生变化,为企业量身定做个性化HR管理方案逐渐成为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发展趋势,也将成为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提供商新的竞争点。王  相似文献   

20.
王奇 《人力资源》2016,(5):38-41
从全球趋势来看,未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可能会逐步精简,大型企业会将部分人力资源模块外包出去,小企业本身也并不需要太多HR.那么,由于日常工作比较琐碎,岗位本身就很容易被替代,HR很有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面临失业.这就需要业内人士居安思危,用长远规划去审视自己:“如果明天公司不需要HR了,我还能去做什么,我的专业、价值、所具有的能力要素能否协助我成功跳跃到更丰硕的职业树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