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所有业务负责人都成为管理人力资源的高手HR还需要担心人力资源的工作不好开展吗谁应该是HR第一负责人?如果问HR的从业人员,谁应该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相信多半的人会回答说我们HR的人当责无旁贷!就像财务部是管账的,人事  相似文献   

2.
不要让受伤的总是你——人力资源管理价值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但最重要的部门却不见得是人力资源部门.面对复杂多变的企业发展环境,我们如何最有效地开发和运用人力资源?如何让人力资源部门真正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等等,最好的答案就是来自实战的经验!为此,本刊特邀本刊编委、北京博目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执行总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导师、拥有丰富实战经验和扎实理论基础的运营管理专家程建岗先生主持本栏目,以共同探求HR管理大智慧.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源部门到底在公司处于什么位置?低姿态一点,就是以后勤的身份为业务部门做好服务,及时地找到公司需要的人才;高姿态一点,就是预见公司下一步的业务重点,并提前进入人才备战状态。万科人力资源总监、执行副总裁解冻就属于后者,一个用高姿态的眼光看战略的HR人。  相似文献   

4.
当用人部门提出招聘需求,所有的招聘压力便压在人力资源部门.好在,如今作为HR有许多招聘的渠道可以去选择,比如校招、社会招聘、内部举荐、提拔、RPO(招聘流程外包)等等,还有猎头招聘也成为很重要并且普遍得到认可的渠道之一,那么如何从上万家的猎头公司做出正确的选择呢?作为猎头的我们,在此想对HR们说,千万不要草率地做决定,在签单前我们可以做很多细节性的对比和考评,下面跟大家分享下:  相似文献   

5.
李冉 《人力资源》2013,(6):51-53
人力资源部门应当从日常事务性工作的束缚中跳出来,不断满足所在企业的业务需求,为组织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在此背景下,人力资源业务伙伴(简称"HRBP")就成为许多公司人力资源部致力达成的目标。HR如何才能从公司领导指哪打哪的"高级管家",华丽转身为与业务部门同舟共济的"最佳搭档"呢?  相似文献   

6.
《新前程》2009,(1):20-23
(一)2009,HR的预算怎么花 金融海啸的余波,让众多企业进入了冬天.很多企业都不得不打乱原来的计划,重新审视这次危机带来的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者,在新的一个人力资源规划年度到来时,可能面临预算的减少,但对于业务发展来说,公司却希望能保证人力资源的配合和支持,HR真的成了孙悟空,能手眼通天,七十二变?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是像通用电器或者联想这么大的企业,有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是很小的,或者干脆就没有。在中国,事实上很多一线经理具有双重的胜任能力:不但耍确保部门业绩,同时也要做部门的“HR经理”,因为一些企业的HR部门并不负责招聘和甄选工作,而另一些小企业则根本没有HR部门;即便是有HR部门帮助一线经理作招聘和甄选的工作,在最终确定人选的时候,一线经理也必须参与到决策中来,可以说。很多一线经理同时也是HR经理。因此一线经理也必须提升自己的HR胜任力。  相似文献   

8.
面对年后离职潮和招聘季的接踵而至,有些想法的人力资源从业者(以下简称“HR”)此刻想必已经开始摩拳擦掌,其他部门的管理者有可能同样会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对企业的人才现状进行一次常规体检.无论是HR还是人力资源部门,想要做到言之有物、掷地有声,自然需要拿出上一年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写一份高端大气的分析材料.然而,待到动笔之时,大家的内心又几近崩溃……员工满意度与员工保留度二者之间到底有没有联系,有多少联系,又如何分析其内在联系呢?  相似文献   

9.
杨旭华 《人力资源》2005,(17):12-13
初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做好,有一个角色至关重要,就是人力资源经理.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人力资源部门的作用能否发挥得尽如人意?人力资源工作能否真正体现自身的价值?人力资源经理能否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老板该选择哪个层面的人士为HR助手?本刊请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博士杨旭华为读者导向.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将人置于战略之上,人比战略重要2015年,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趋势将呈现哪些变化?关键的一点变化是: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将人置于战略之上。人比战略重要,把人塑造对,战略就会更好。对于HR从业者来说,首先,HR需要改变传统思维,将工作核心由关注岗位转到关心人,去触发、激励、组织人;其次,要成为更好的业务伙伴,了解公司的业务需求及发展,并从公司高层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而预见问题并提前行动;再次,HR部门需要成为积极主动的内部催化师,对人员进行培养及提升,建立情感统领  相似文献   

11.
又到了“金三银四”招聘季,各家企业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抢招人才.可是在网罗各种人才的时候,一些人力资源工作者(以下简称“HR”)也叫苦不迭——不少求职者在面试时表现优异,入职之后却“货不对版”.于是HR们悔不当初——为啥做背景调查时没能细致些,争取提前发现问题呢? 说起背景调查,大家可能觉得很平常,其实具体操作起来还是很有讲究的.现有的背景调查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二是委托第三方机构负责.借力第三方机构调查的企业大多出于专业度、工作量的考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高层经理也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但是,在很多企业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即无法说清人力资源部门到底是干什么的,无法说清"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有何区别.这种混沌看法对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来说既是一种伤害,又是一种警示.它提醒我们思考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和价值到底是什么?人事管理之所以演变成人力资源管理,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事实上存在着两种职能,分别是行政职能和战略职能.  相似文献   

13.
孙武 《人力资源》2017,(8):49-51
精准招聘之三式合一 十余年来,人力资源管理的四个角色——人力资源专家、业务合作伙伴、变革推动者、战略伙伴曾激励过很多人力资源工作者(以下简称"HR").然而,现实却异常骨感,大多数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功能连"人力资源专家"层面的作用都未能充分发挥.加之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流动性大,致使人力资源总监几乎成了企业内的"高危职位".深究其根源,就在于人力资源部无法满足企业的人才招聘需求——连最基本的招聘问题都解决不了,遑论其他?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源管理者:表面风光的背后 随着企业之间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人力资源在企业中日益受到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者(以下简称HR)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的专业管理人员,成为当今社会令人羡慕的职业.招聘会上的众人瞩目,干部任免中的信息中枢,劳资谈判时的能言善辩……就连路边的培训广告都说:做人力资源,你选对职业了.同时根据近几年的市场调查,人力资源作为热门职业,一直受到不少求职者的青睐. 然而表面风光的背后,HR也有难言的苦衷.在当前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转型提升的过程中,HR除了要继续做好日常人事管理等繁琐的基础工作外,还要主导或参与一些管理变革,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战略目标的价值贡献.涉及员工利益的变革,时常让HR处于领导与员工责问的风口浪尖.员工流动除了需要办理繁琐的入离职手续,辞退员工的面谈尤其挑战HR的心理承受能力.即使这些问题HR都能习以为常,责无旁贷,但最令HR困扰的恐怕还是个人职业发展问题一一我们总是在为别人的职业生涯做规划,那么我们自己的职业发展又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5.
巧用人才学     
人才学与HR业务的结合 当下,各种企业都在利用基于分析论的人才学技巧来加强人力资源部门的直觉判断.随着大数据分析资料越来越丰富,人力资源部门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将应聘者的数据收集起来,输入到高端应用软件中进行测算,然后对各种特质与特定岗位上的优秀员工进行比较.这种相关性能够加强HR的直觉判断和亲身体验,不管是在员工聘用还是在人才流动方面,都能够作为制定人才管理决策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部属于企业职能部门,为业务和管理发展提供职能服务.作为企业中的人力资源工作者(以下简称“HR”),你知道自己的客户是谁吗? 众所周知,平衡计分卡是一种被广泛借鉴并能引发思考的人力资源管理常用工具.其理论涵盖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和学习成长等要素,可以帮助管理者建立以实现战略导向为目标的绩效管理系统,在向人力资源业务伙伴(以下简称“HRBP”)转型的过程中,HR可以充分借助平衡计分卡的理念,帮助人力资源部认清谁是自己的真正客户,并衡量客户的价值需求点.  相似文献   

17.
《企业技术开发》2016,(20):43-44
HR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发挥,关乎到HR个人和部门的威信和号召力,以及组织的整体形象和凝聚力。除了具备精良的人力资源业务处理能力,也要求HR必须具备一定的印象整饰和管理能力。文章立足人力资源管理各大模块,回顾印象管理理论研究轨迹,释印象管理无处不在的渗透和无法估量的效力,以期为HR日常管理如何赢得理解和支持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人网首席专家唐斌地曾说过:“职能部门的人容易有专业主义情怀,如果不以业务为导向的话,这种‘情怀’就是唯专业、伪专业.”此语非常中肯.作为人力资源工作者(以下简称“HR”),是否具备常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是否具有专业性.在此,笔者吐槽一下在人力资源招聘领域HR们容易犯下的常识性错误.  相似文献   

19.
惠鹏 《人力资源》2007,(20):40-44
随着企业竞争逐步升级为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目前职场上的明星职业,想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越来越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和认证也越来越热。国内各大院校纷纷开办以HR为研究方向的MBA学位班;许多培训机构也推出各种针对HR的培训项目;一些国外专业认证机构也纷纷涉足进来,锁定高端人才,提供国际HR认证服务。这些培训认证热点背后存在怎样的问题? HR应该怎样擦亮眼睛选择认证项目呢?  相似文献   

20.
当下,从招聘选拔、人才评价、岗位设计、培训规划、薪酬管理、绩效考核、员工关系等各个环节,HR管理工具正在被广泛地开发和使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已经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我们需要扪心自问:现在HR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如何?下一步工作方向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