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端俊 《人力资源》2007,(13):30-31
一般来说,企业都会在招聘中标明自己的名称,“光明正大”地招贤纳士;但是,我们也常常会在报刊、网络上看到一些匿名招聘广告,比如:“某公司招聘业务员数名”、“某企业招聘项目总监”、“某大型超市招聘收银员若干名”等等。那么,到底什么是匿名招聘?企业为什么要实行匿名招聘?企业又怎样实行匿名招聘的呢?  相似文献   

2.
李端俊 《人力资源》2007,(12S):22-24
当前,众多企业已经认识到校园招聘对于挖掘优质人才资源,壮大自身实力的意义。校园招聘已经成为众多企业招揽人才的重要渠道。但许多企业在校园招聘过程中往往“就事论事”,为招聘而招聘,缺乏长远打算和塑造雇主品牌的意识。有些企业即便富有品牌意识,但操作上存有不少盲点或误区,结果事与愿违,甚至“牵连”了企业的产品品牌乃至整个企业形象。为此,企业在校园招聘中不仅需要增强品牌意识,而且要“多管齐下”,为雇主品牌增色。  相似文献   

3.
在经营环境不断变化、从业人员就业意识多样化的背景下,日本的一些企业采取了动态招聘方式。 招聘制度的基本考虑方式 企业今后的招聘方向,从总体来说主要是采用“长期积累能力灵活型”、“高度专业技术力量活用型”、“灵活雇佣型”等。这几种招聘制度的实际应用比率,一般要根据所雇佣的不同人员,以及各企业的不同业务,来确定其应采用的方式。在研究招聘方式时,有  相似文献   

4.
商业环境的变革对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如何提高招聘管理的有效性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子系统,招聘管理通过招募和选拔等活动保证企业人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提高企业收益.为了更好地了解从传统招聘到“互联网+时代”的员工招聘发展历程和现状,本研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首先总结了组织员工招聘管理的概念、意义和方式,然后提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时代特征,回顾了互联网时代招聘管理的招募、甄选和评估过程,最后指出了当前企业招聘管理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不少企业在招聘中经常会陷入这样的困境:应聘者数量不足且整体质量不高,只能矮子里面挑将军;耗费高昂的招聘宣传费用及大量的时间去筛选众多无效的简历;招聘人员“等到花儿也谢了”,却只能等来“一声叹息”。如何破解尴尬的招聘局面呢?企业需要创新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6.
又到了年初,各单位大规模招聘新员工的时节又到了。不知你发现没有,只要企业发布招聘信息,形形色色的“关系户”就会从各种渠道纷至沓来。还偏偏有些企业特别欢迎这种“关系户”。《中国企业招聘现状调查》显示:企业中由员工或熟人推荐而来的高层管理者和中层管理者分别占46.17%和50.85%的比例,而一般员工的招聘就更脱离不开这个怪圈,通过“圈子”吸纳的人才高达60.85%。  相似文献   

7.
近日,山东省人社厅在菏泽市鄄城县举行“联百乡包千村”就业帮扶专项行动暨“千企万岗对接百乡千村”招聘活动。活动现场举行了就业帮扶、技能培训、企业招聘等对接活动签约仪式。向帮包村捐助了电脑设备.向农民工赠送了“沃·就业”手机卡和农民工城市电影消费优惠卡。活动现场设咨询服务区、培训登记区、职业中介区和企业招聘区,82家用工企业的代表现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0200个,达成用工意向1800余人次。  相似文献   

8.
招聘活动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第一步,“把人选对”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本文对企业的招聘活动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为企业招聘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部分媒体经常提及“最难就业季”,作为一名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以下简称“HR”),笔者真实感受到宏观经济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时刻都有一部分HR在为招不到人而发愁,为面试达标率过低而焦急,为如何吸引求职者投递简历而抓狂.招聘经理通过各种方式发布招聘信息进行宣传,尽管“吆喝”的声势不小,但往往收效甚微.在求职大军更加张扬、更加“任性”的今天,普通企业如何进行招聘才能吸引求职者的关注,从而提升招聘效果呢?  相似文献   

10.
徐振华 《人力资源》2007,(11S):30-32
第一傻:招聘时间越早越好 《人力资源》:不少企业认为“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为了喝到“头口水”,早早的就在校园开始招聘活动,有的企业在10月初就开始了校园招聘宣讲会,像有些知名高校10月中旬就已处招聘宣讲会高峰期,差不多日日有宣传,夜夜有宣讲。对这一现象您怎么看?  相似文献   

11.
弓长 《人力资源》2005,(6):38-39
近一个时期.企业招聘可谓“怪招”迭起,一个比一个离奇,一个比一个怪诞。如“血型招聘”、“看吃相”、“捡纸团”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怪招能给企业找到真正的人才吗?它给企业和求职者部带来了什么?  相似文献   

12.
王梅英 《人力资源》2006,(2S):30-31
又到了年初,各单位大规模招聘新员工的时节又到了。不知你发现没有,只要企业发布招聘信息,形形色色的“关系户”就会从各种渠道纷至沓来。还偏偏有些企业特别欢迎这种“关系户”。《中国企业招聘现状调查》显示:企业中由员工或熟人推荐而来的高层管理者和中层管理者分别占46.17%和50.85%的比例,而一般员工的招聘就更脱离不开这个怪圈,通过“圈子”吸纳的人才高达60.85%。[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招聘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招聘,它更是“亮相”或做秀。通过一次招聘尤其是现场招聘,足以折射出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的优劣来性格就是作风。多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我诚实、负责、严谨的工作作风,后来运用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当中,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招聘风格。  相似文献   

14.
<正>招聘是企业发展与人才竞争中的关键因素,当前企业的变革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失衡为人才招聘提高了难度。为了延揽人才,企业也是各显神通。而对于求职者来说,一个良好的求职及面试体验亦对企业有正面的影响。因此,企业应打通人才招聘的全流程,下好人才招聘的“先手棋”。  相似文献   

15.
吴珊 《企业文化》2005,(9):81-82
最近,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发布了“2005年中国企业招聘现状调查报告”。该调查由直接从事招聘工作的人力资源从业者参与填答,于今年3-4月实施,共回收有效问卷460 份。调查结果除了反映出企业招聘工  相似文献   

16.
周涵 《质量春秋》2006,(12):28-30
企业间的竞争从某种意义来说是人才的竞争,招聘作为企业甄选合适人才的重要手段已越来越引起企业管理实践和理论的重视。本文从我国企业招聘的现状出发,以“适合”的新含义为基础论述了企业如何招聘适合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媒体报道,在北京市举办的一次人才招聘会上,有相当一部分招聘企业公开宣称“不要优秀人才、只要中等人才”。不少条件优越的大学生和硕士生遭到了冷遇。在“掌握了人才就是掌握了企业未来”这一口号深入人心的今天,竟出现这种“异类”现象,究其原因,我想无非是认为“优秀人才自恃较高,不好管理,稍有不满就会跳槽”等等。而这些问题确实也是当前普遍存在并且令许多企业大感头痛的事情。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正是基于这种心理,一些企业对“优秀人才”采取了“宁可不要,也不侍候”的消极态度。  相似文献   

18.
内容简介: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这已成为全球企业的共识。读完本书您会发现: IBM不拘一格的招聘理念与科学规范的招聘程序、宝洁占尽先机的校园招聘策略与人才培养之道,以及联想人才选拔的“三心”和“赛马论”,将帮您解开困扰已久的选材心结。  相似文献   

19.
人才短缺几乎是现今绝大多数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者(以下简称“HR”)来说,他们承受着巨大的招聘压力,招聘流程繁琐,更糟糕的是,由于缺少优质的招聘渠道和专业的测评技术,有时候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仍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为此,专业的招聘服务机构近年来日益受到广大企业的青睐.企业将招聘流程外包给专业的招聘服务公司后,能够快速满足用人需求,显著提升招聘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20.
江苏无锡市人才市场日前举办了一场大型人才交流会,主办者推出的“无经验人才招聘专区”吸引了大批求职者,其中八成以上都是应届毕业生。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现场只有寥寥数家企业愿意进入“无经验人才招聘专区”,众多招聘单位虽未明确写明“不招应届生”,但不愿进入“无经验人才招聘区”。更多的企业则以“有经验者优先”这样的条件,将一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挡在门外。据《新华日报》报道,如今的人才市场,明目张胆地声明拒用应届生的企业少了,可是各种诸如“两年以上工作经验”、“有经验者优先”这样的“暗拒”手法却越来越多。“暗拒”让求职过程中的一些矛盾从“面上”转到“地下”,令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发混沌不清。据共青团无锡市委统计,在去年年底举办的20场青年人才招聘会上,求职大学生达到6万人次,但择业上岗者仅占15%。一家国企老总曾对记者坦言:“我在招聘简章上没有明确说不招应届毕业生,主要是怕引来社会的非议,但公司内部规定是坚决不招的,主要是吃亏吃怕了。”企业拒绝应届生的理由有三:一是近年高校扩招令大学生数量大增,用人单位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二是部分企事业单位认为,培养一个新手费用多,周期长,不划算,一名大学生从培训到上岗最少需要7个月,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