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GB 5009.33—2016)运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不同类别的食品在相同条件下放置不同周期后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发现,食品在初始放置的3 h内,亚硝酸盐含量较低变化较小;炒小白菜(素菜)和炒青笋肉丝(荤菜)随放置时间延长,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呈上升趋势;炒小白菜(素菜)在放置20 h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已超出国家标准限值(20 mg·kg-1),在放置120 h(5 d)时出现了峰值,为94 mg·kg-1。炒青笋肉丝(荤菜)在放置48 h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已超出国家标准限值(30 mg·kg-1)。凉拌黄瓜(素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呈现略微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食品中亚硝酸盐过量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硝酸盐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无机盐。人类的食品与饮水中均含有微量的硝酸盐。但在某些情况下,食品中硝酸盐含量会激增。存在于食品中过量的硝酸盐在一系列细菌的硝基还原酶的作用下可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食品中有过量的亚硝酸盐是引发人中毒、致癌、死亡的原因之一。所以硝酸盐在食品中过量存在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科学界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3.
利用研发的10通道多功能食品检测仪和国家标准方法测定了市场上购买的食盐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比较了多功能食品检测仪与国家标准方法测定的结果。结果显示,10通道食品多功能检测仪用于检测食盐中的亚硝酸盐是一种快速、可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银珊 《现代食品》2021,27(3):177-180
本文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059.1—2012)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GB 5009.33—2016),利用分光光度法对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测定,建立数学模型对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来源分量进行计算、分析,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结果可以表示为X=(11.2±0.70)mg·kg-1,k=2,为评价试验测量结果的真确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亚硝酸盐是一种强氧化剂,进入人体后,能使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丧失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同时,亚硝酸盐由于价格低廉,成为很多不法商贩牟取利益的原料,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很大威胁。因此,如何将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来,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紫外检测测定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问题进行了分析[1]。  相似文献   

6.
利用亚硝酸根在酸性条件下跟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再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法碘单质,间接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还研究了淀粉用量、不同酸性物质和不同pH等反应条件对回收率的影响。该方法实验测亚硝酸盐含量相对偏差为2.4%,限检量为0.30mg/kg。  相似文献   

7.
<正>在草鱼养殖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会破坏其免疫系统,诱发其他疾病,严重者会直接导致草鱼的中毒死亡。高浓度的亚硝酸盐是诱发草鱼出血病的原因之一。当水体溶氧不足时,分子氨和亚硝酸盐含量高,导致鱼体代谢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由此可见,控制亚硝酸盐的浓度对草鱼养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卫生部9月6日发出关于防控食物中毒的预警公告,就防止集体食堂发生食物中毒、严防亚硝酸盐和防止微生物污染引发食物中毒、严防误食农药污染的食品及有毒植物等作出提示。今年上半年报告的化学性食物中毒多为误食亚硝酸盐引起,常见于工地食堂和小餐饮业。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误食农药污染的食品以及有毒植物或毒蘑菇。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主要应用紫外分光光谱法检测草原红太阳、秋霞、海底捞、齐齐4种品牌火锅底料中亚硝酸盐含量,同时检测各类食材在不同品牌火锅底料中煮沸1 h后火锅汤中亚硝酸盐有无明显变化,进而验证4种火锅底料中亚硝酸盐测得含量是否符合可食用标准。通过试验数据可知,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各个元素线性关系较好(R=0.999 1),加标回收率为81.56%~108.33%。其中草原红太阳中亚硝酸盐含量较少,秋霞、海底捞、齐齐中亚硝酸盐含量较多,均符合国家标准,紫外分光光度法应用简单、数据精准。  相似文献   

10.
酱菜是我国传统风味的调味佳品,但在酱菜的生产过程中易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因此从酱菜中分离、筛选出能降解亚硝酸盐的高效菌株尤为重要。本实验利用传统分离纯化方法从酱菜中筛选出的能高效降解亚硝酸盐的菌种,并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筛选出的菌株具有一定的降解亚硝酸盐能力,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研究为酱菜生产提供优质菌种资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鱼池中的亚硝酸盐主要来自饲料和肥料,饲料蛋白质经鱼消化后,大量的氮排入池中,饲料氮和肥料氮在水体中一般以氨氮的形式存在,在正常条件下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硝酸盐,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硝酸盐被异养型细菌还原为亚硝酸盐,这样亚硝酸盐就进入了鱼类的养殖系统。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烹饪方式和贮藏条件对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和菌落总数的影响。以菠菜、生菜、莴苣和芹菜为研究对象,经过炒制、煮制后分别在常温(25℃)和低温(4℃)下贮藏,于0 h、12 h、24 h和36 h测定亚硝酸盐和菌落总数,对亚硝酸盐含量高的蔬菜的优势菌株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在25℃下,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和菌落总数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贮藏36 h时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幅度较大,炒制菠菜达到190 mg·kg-1。在4℃下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和菌落总数含量变化幅度小,贮藏36 h亚硝酸盐含量最高为0.89 mg·kg-1,分离鉴定的20株优势菌有17株为硝酸盐还原菌。无论是炒制还是煮制蔬菜,25℃下亚硝酸盐含量和菌落总数均高于4℃。  相似文献   

13.
<正>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日益发展,集约化养殖的不断扩大,亚硝酸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近两年,人们提到其危害性,简直是望“亚硝酸盐”而兴叹。 笔者通过近两年来的观察与实践,对亚硝酸盐的问题已有初步的见解,在此和大家进行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接上期)五、亚硝酸盐的治理多年的养殖实践证明,养殖水体中养殖动物一旦出现亚硝酸盐中毒现象,说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较高并已维持了一段时间,此时,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急救,才能防止养殖对象大面积死亡,避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治理一直是水产养殖工作者研究和探索的主要问题,但当前还没有能降解亚硝酸盐的特效药,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处理办法来缓解和降低亚硝酸盐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正>大量的调查表明,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溶氧不足和pH较低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协同作用,成为诱发暴发性鱼病的最重要环境因子。随温度升高,血液中亚硝酸盐蓄积最多,进而影响免疫保护机制,水温超过30℃以上时,亚硝酸盐诱导草鱼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亚硝酸盐氮含量到0.090mg/L左右草鱼即出现出血病。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水产养殖业的日益发展,集约化养殖的不断扩大,亚硝酸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近两年,人们提到其危害性,简直是望"亚硝酸盐"而兴叹。一、亚硝酸盐的危害性亚硝酸盐偏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危害性:1.增加养殖成本。鱼类长期生活在亚硝酸盐偏高的水体中,食欲不强,饲料转化率不高,饵料系数升高,最终导致养殖成本的增加。2.易引起鱼类疾病的发生。亚硝酸盐超标引起鱼体通透性较差,鱼类黏液  相似文献   

17.
<正>亚硝酸盐对人和许多其它生物具有毒害作用,其对鱼类致毒死浓度以及致毒机理,国内外已在多种鱼类中开展了研究,一致认为亚硝酸盐对鱼类的毒性影响主要是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Fe2+)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Fe3+),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严重时会导致鱼、虾类缺氧而窒息死亡。在水产养殖业中,水体中亚硝酸盐浓度高是引起鱼、虾等致病的直接或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自然界中,硝酸盐及亚硝酸盐这类氮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水、土、空气与植物等人类环境中。研究表明,硝酸盐在动物体内外经微生物的作用及易还原成有毒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间接与次级胺结合形成强致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密度的不断加大,对池塘的投入也在不断地增加,水体的负载大都达到或超过饱和程度,进而使水体的理化条件不断恶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态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大量产生,致使养殖鱼类容易中毒死亡,往往给养殖户带来比较惨重的损失。亚硝酸盐是广泛存在于水体中的一种物质,是水体氮循环的产物之一。亚硝酸盐要在水体中完全不存在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20.
5月10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我国今年2月份进境食品化妆品不合格信息。在这些不合格产品名单中,韩国一款金典名作奶粉因亚硝酸盐超标,被列入质检总局“黑名单”。该奶粉产地为韩国,制造商为韩国第三大奶制品生产商每日乳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