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电信业重组的完成,中国电信染指移动业务,使得中国移动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开展对集团客户营销策略,是使中国移动取得竞争优势重要措施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移动集团客户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电信重组后中国移动的集团客户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2.
发现触点 “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移动互联网对现有商业模式进行优化与改造,而商业价值需和客户体验价值紧密相关.提升客户体验价值能逐步建立客户对企业品牌的忠诚度,增加客户重复销售额,是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炙手可热的“互联网+”理念下,如何能提升客户体验价值呢?答案很简单,改进客户触点.我们把客户触点定义为:企业与“客户触点”的各种机会.  相似文献   

3.
王一冰 《商》2014,(36):221-221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随着国内电信运营商的重组形成了竞争激烈的场面。中国电信本在移动业务领域没有优势,但是它通过购买联通CDMA网络进入了移动业务领域,成为全业务运营商。中国电信目前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局面,主要表现为固定电话持续下跌、固定宽带业务增长速度放缓,要想实现其收入结构和业务的转型,就一定不能在移动业务领域落后于其他的运营商。电信业要想不通过价格来获取用户,就必须拥有一个强大的移动业务品牌,只有依靠品牌竞争才能取得成功。电信行业品牌建设是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所以本文将品牌营销活动规划和执行作为阐述和分析的重点。虽然我国电信企业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是中国电信企业的总体实力与国外先进的电信运营商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中国电信企业的执行力度不够。电信运营商的品牌营销活动贯穿于企业的日常运作,不仅在理论上有研究的价值,而且和实际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4.
我国通信运营商在2008年进行了重组,在此之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以及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就开始进行移动业务通信市场的全面竞争。在此情况下,运营商若想对市场占有率进行提升、对品牌知名度进行提升,就需要把握好每个市场,其中就包括校园市场。本文围绕着基于客户移动通信业务需求的校园市场营销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正面临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有力竞争和挑战,同时也面临自身如何做到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统一管理渠道平台和解决信息系统历史问题的诸多难题。本文指出,以移动互联网技术来优化商业银行的渠道建设,将其植入客户关系管理,变革服务模式,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是未来提升银行自身竞争能力的有效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陈龙 《商场现代化》2014,(25):96-9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思维也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而最近互联网金融成为人们颇受关注的热词。P2P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种商业模式,这个市场的巨大收益使得很多金融机构和专业公司奋不顾身的去抢夺市场。竞争的加剧就需要在业务营销能力上不断提升。本文从精准营销的角度出发,根据精准营销的内涵及分析体系,探寻如何实现P2P信贷业务与客户更精确、低成本和高回报的营销沟通,并探索营销渠道的创新,从而在竞争中建立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信重组时代的到来,国内电信业务市场形成了三家全业务运营商竞争的局面.在集团客户市场领域,固网运营商在该领域进入时间早,加上固网在安全性、带宽、用户使用习惯等方面的天然优势,中国移动的差距十分明显.如果固网运营商在原有的优势上捆绑移动业务,对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则移动的集团客户市场就看上去岌岌可危了.因此重组后中国移动最薄弱、最担心的可能就是集团客户市场.  相似文献   

8.
随着零售银行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竞争加剧,零售银行纷纷从产品导向转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而我国零售银行客户服务方面,却面临着客户满意度下滑、客户的忠诚度全球最低等挑战。需要通过开发以客户为中心的零售银行业务模式、简化业务和操作模式、全渠道整合和转型创新来应对,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面对互联网金融这竞争如此巨大的热潮,中国电信在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领域推出了"翼支付"这项业务,而在当前形势下,"翼支付"要如何在市场中立足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杭州电信"翼支付"营销存在用户规模的不大,推广效率不高,消费者已经建立其他移动支付习惯,技术、服务创新滞后等问题。应从初次使用用户和用户维持营销两个角度开展营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通信运营商全业务运营的全面开展,我国通信运营商产品同质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当市场趋于饱和时,三大通信运营商的首要任务也从只关注抢占市场改变为"发展"与"维系保有"并重的策略,通过提升存量用户ARPU值来实现收入规模的增加。如何能够用最低的成本维系住高价值的客户,成为三大通信运营商共同的难题。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和服务的平台向线上移动端快速迁移,线上电子渠道维系的便捷性、多样性、定向性、实用性等优势也愈加明显。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客户生命周期分析、客户消费行为分析等理论为依据,通过大数据挖掘方法及包括线上电子渠道在内的多渠道触点,完善通信企业客户维系体系,可以最大限度提升客户价值,降低客户流失率,确保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供给的日益丰富,各类产品或者服务的技术、功能日趋同质化,客户体验已成为企业/产品竞争的核心要素,如何贯彻UCO理念,采取UCD方法开展移动数据业务产品的体验管理,提升产品竞争力和产品运营成效成为当下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网络银行成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业务渠道和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客户体验是提高服务质量,获取竞争优势之本。本文在网站客户体验四要素和网站客户76个体验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银行服务客户体验的评价指标,并对三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网络银行服务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尚存问题和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基础信息技术进步和市场盘活化大环境下各企业的激烈竞争中,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中小企业新的优势发展渠道,其独特方便的商业营销模式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现有中小企业的商业模式也需要更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本文以商业模式理论等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征和新兴移动互联网的特点,从中小企业的视角研究移动互联网的商业营销模式,在组织模式等创新中探讨中小企业如何发展移动互联网.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月7日,工信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了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至此,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已经形成了三家全业务电信运营商的竞争格局。随着3G业务的快速发展,分析各个移动通信运营公司所以面临的竞争环境,找出适合自己的竞争优势策略成为一项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永州电信作为中国电信的地市级重要基层经营单位,主要是面向广大的地市客户,分析其3G业务所面临的竞争环境,采取相对应的策略取得竞争优势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移动互联时代通信运营商零售渠道转型发展的意义,并对零售渠道目前面临的手机市场增速放缓、运营商营销费用缩减和同质化竞争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零售渠道转型发展策略,即立足线下实体渠道,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实施新门店、新服务、新运营和新联盟策略,优化客户体验。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以其鲜明的特色在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用户,分流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客户资源,更影响了金融行业格局及大众的投资理念。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需要正视在产品设计、经营策略、服务渠道及综合服务水平上的不足,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身在风险管理水平和业务全面性等方面的优势,立足于产品优化、渠道建设、风险控制,同时改善客户体验,培育客户忠诚度,以积极的姿态和清醒的头脑应对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李伟忠 《现代商业》2013,(33):93-93
笔者客观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详细指出了中国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就如何在全业务背景下更好的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提出了一些关键性建议,以期促进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各个角色对于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竞争不再是产品、渠道、营销、供应链某一环节的竞争,而是由这些商业活动所构成的整体价值链的竞争,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态圈之间的系统竞争。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深入与超级大型网络平台的崛起,正在逐步通过跨界、吞并和剿灭的方式,使生态链之外的应用和平台走向衰亡。微信作为目前最强大的实时通讯工具传播迅捷,其超强的客户黏着性,带来的粉丝经济,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对制造企业的分销渠道产生了重要影响,制造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必须重视互联网环境下的分销渠道建设,其关键是要建立制造企业与客户的信任关系,完善信任机制体系。本文首先分析了制造企业互联网分销的信任状况,找出其中存在的信任问题;在此基础上,从信息经济学、博弈论和行为科学三个角度分析产生信任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制造企业互联网分销的信任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酒店在线业务因其随时性及便捷性创造了高利润,该渠道将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希尔顿酒店为研究对象,分析互联网时代希尔顿酒店利用网络经济开展线上业务的优势、问题及解决方法,结果表明线上业务不仅能为酒店降低成本和扩大品牌影响,而且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