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荣智健谢幕     
《浙商》2009,(9):22-26
4月8日下午6时20分,荣智健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了20多年的香港中信大厦。自此,中信泰富告别荣智健时代。  相似文献   

2.
继三年前的"中航油"丑闻之后,2008年9月中信泰富在外汇市场上因为赌错澳元走势而损失155亿港元,12月2日又爆出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在燃油市场的巨亏。本文从中信泰富进行的交易、交易分析以及亏损的原因三个方面分析"中信泰富"事件,并对中国利用外汇衍生工具的方式提出建议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信泰富——香港红筹股龙头之一,并已晋身为恒生指数成份股之列。由于具有强大和超然的背景,90年代以来,中信泰富在香港资本市场非常活跃,1997年以前,更是因为兼备红筹与蓝筹身份,被香港股民戏称为"紫筹股",掌门人荣智健,在香港人气旺盛,风头正劲,人称"荣公子"。1986底,中信香港收购泰富,取得上市地位,开国内企业境外买壳上市先河。尔后,中信通过中信香港6次向泰富注人资产和业务,于1992年更名为中信泰富。1996年,中信泰富总市值近1000亿港元,名列香港最大上市公司第10位。第一大股东为中信北京,第二大股东为该公司董事会主席、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之子荣智健。2000年年初,中信泰富在国内上演了一出收购好戏:向母公司北京中信收购资产,或反过来说,北京中信向中信泰富注资。经过1年多的波折,收购工作虽说只达到了部分或阶段性的效果,却触到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十分敏感的领域一外资入注限制行业。余波还在扩展,众多的投资者展开了极具启发意义的畅想。  相似文献   

4.
《财经界》2001,(2)
中信泰富——香港红筹股龙头之一,并已晋身为恒生指数成份股之列。由于具有强大和超然的背景,90年代以来,中信泰富在香港资本市场非常活跃,1997年以前,更是因为兼备红筹与蓝筹身份,被香港股民戏称为"紫筹股",掌门人荣智健,在香港人气旺盛,风头正劲,人称"荣公子"。1986底,中信香港收购泰富,取得上市地位,开国内企业境外买壳上市先河。尔后,中信通过中信香港6次向泰富注人资产和业务,于1992年更名为中信泰富。1996年,中信泰富总市值近1000亿港元,名列香港最大上市公司第10位。第一大股东为中信北京,第二大股东为该公司董事会主席、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之子荣智健。2000年年初,中信泰富在国内上演了一出收购好戏:向母公司北京中信收购资产,或反过来说,北京中信向中信泰富注资。经过1年多的波折,收购工作虽说只达到了部分或阶段性的效果,却触到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十分敏感的领域一外资入注限制行业。余波还在扩展,众多的投资者展开了极具启发意义的畅想。  相似文献   

5.
人物     
《光彩》2009,(5)
荣智健——黯然谢幕荣智健,1942年,出生于上海;1978年,只身南下香港创业;1998年,正式掌管中信香港公司。2000年9月,荣毅仁家族在香港上市企业中信泰富公司拥有18%的股份,价值19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冯戈 《三联竞争力》2006,53(7):14-14
早在2005年初,香港市场就有消息传出,称中信泰富(HK0267)有意整合旗下参股的国泰航空(HK0293)和港龙航空,两家公司将合并成为一家具备中外航空网络的全方位航空公司,幕后操刀手正是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荣智健。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据估计,香港的投资者在累积期权上的损失高达6 000亿港元以上,损失者中既包括一些富有的个人投资者,也包括中信泰富等赫赫有名的大公司;既有香港本地的投资者,也有东南亚和大陆的投资者.  相似文献   

8.
在香港,荣智健掌管的中信泰富被戏称为“紫筹股”! 因为中信泰富持续业绩优良,1992年就已经成为蓝筹股,又因为中信泰富依傍背景深厚的中信集团,又被视为红筹公司。蓝色配上红色,自然就是紫色。当然,“紫气东来”,贵不可言之相尽在其中。  相似文献   

9.
因为贸然参与复杂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若干大企业在过去一年里投资亏损合计达上百亿元,其中仅东航衍生品亏损就高达62亿元。内地其他企业和个人身陷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消息也不断传出:中信泰富巨亏150亿元,曾荣膺内地首富的碧桂园大股东杨惠妍巨亏7.4亿元,一些民营企业家把几十年的心血都赔得一干二净,不少内地的客户陆续接到香港一些银行的催款通知单,  相似文献   

10.
闻韬 《中国报业》2014,(2):72-73
近年来,网络正在逐渐影响证券的交易和证券信息的获得方式,对证券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与此同时,产生了网络证券违法行为。本文将从我国证券网络违法行为监管的现状、美国和香港对网络证券违法行为的监管、我国对网络证券违法行为监管的完善三个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11.
强强联手的结果可能改变中国零售市场格局自2006年3月控股深圳国际投资有限公司95%股份的深圳国资委抛出战略投资者引进计划以来,主角终于浮出水面。在这桩作为深圳国资委产权改革计划一部分的交易中,中央直属国有企业华润集团在与中信泰富、平安保险、招商局的角逐中拔得头筹,完成了“小国资卖给大国资”的完美交易。  相似文献   

12.
2009年,荣智健因投资外汇衍生品交易发生155亿港元的巨亏,被迫从他一手缔造并掌控的中信泰富退位,中信集团派大员全面接管公司。荣智健没有辉煌地全身而退,更没有能够将他呕心沥血22年打造的事业平台传承给同在中信泰富的一儿一女。  相似文献   

13.
麻云燕  毕敬 《新财富》2006,(9):68-70
美国是判例法系国家,其证券法律体系也是由诸多浩繁的法案及规则构成,其中,关联人士持股及售股的规定散见于《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及其下的各条规则中。本文归纳了美国上市公司创始人、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等关联人士交易本公司股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规则,并作出解释说明,同时,也对中国内地与美国在关联人士持股及售股限制方面的证券法规进行了比较分析,以供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及全流通后的中国企业股东及高管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好争 《致富时代》2011,(12):138-138
该文从美国涉及证券内幕交易的相关法律法规入手,借鉴美国反证券内幕交易的成熟经验,对完善中国的反证券内幕交易提出三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光彩》2009,(2)
67岁,中信泰富集团董事局主席。1月2日,中信泰富发布公告确认,香港证监会对该公司展开正式调查,调查对象包括董事会主席荣智健在内的17名董事。仅仅一天之后,《福布斯》推出2008全球富豪"身家缩水榜",荣智健不幸入围,身价从2008年的30亿美元狂跌到7.5亿美元,缩水75%。  相似文献   

16.
综合     
《新财富》2007,(5):78-90
中信泰富 受益于钢铁、矿业和房地产三大主营业务增长,中信泰富2006年收入达470.49亿港元。同比上升77%。其业绩增长的最大亮点为特钢制造业,公司旗下目前拥有江阴特钢、湖北新冶钢及大冶特钢等企业。特钢产能超过700万吨。2006年初,公司出售香港又一城项目50%股份。套现61.8亿港元。荣智健个人2007年3月斥资4.53亿港元入股保利香港(00119.HK),成为第二大股东。  相似文献   

17.
趋势     
<正> 资讯通讯业内地大有市场 香港23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内地将成为2003年资讯通讯行业的主要推动力。香港贸易发展局委托独立市场研究公司奥瑞高,在不久前举行的香港资讯博览会场内,进行资讯科技市场及产品趋势调查,调查成功访问了120名参展商及1116位商界参观人士,大部分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创新发展,证券信用交易业务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因此,本文在分析了证券信用交易中存在的风险之后,提出具体的风险控制措施,以期为证券信用交易的稳健高速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0月,中信泰富曝出与13家外资银行签订了数份杠杆式外汇合约,总额90.5亿澳元,汇兑损失155亿港元,几月之内,公司股价暴跌,高层管理者受到调查.该事件是我国目前最令人震惊的一起投资复杂外汇金融衍生品亏损事件.许多分析人士称导致该公司的巨额亏损的原因不外乎"用错"了套期保值产品以及管理成风险防范意识不足,本文在解读中信泰富所投资的外汇产品之余,又对本次事件的深层原因--澳元汇价大幅下降--进行的分析,希望对我国上市公司今后的国际投资活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王强 《商务周刊》2009,(24):38-38
在担任五粮液股份公司(000858.SZ)董事长两年多后,唐桥遇到了麻烦。 今年,唐桥虽着力解决了受到质疑的关联交易问题,但9月五粮液却曝出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其巨额证券投资亏损未披露以及虚增子公司主营收入等消息。10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