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江苏省18个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样本,采用聚类分析法对不同治理模式创新联盟组织运行效率进行归类,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不同治理模式创新联盟组织运行效率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探索科学的联盟治理模式,为创新联盟的规范化发展提供思路。研究表明,企业主导治理的联盟整体落后于政府与科研机构主导治理的联盟,政府主导型联盟的组织运行效率比较分散,而大学主导型联盟的组织运行情况整体较好。  相似文献   

2.
2002年10月,中关村第一个产业联盟—TD—SCDMA产业联盟成立。截止到目前,中关村已有18家产业联盟。覆盖了软件、集成电路、通讯、新材料、环保、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多个产业领域。可以说,近年来以企业为主体,联合大学、院所、中介组织等,围绕技术标准成立产业联盟,已经成为活跃在中关村的一种重要经济现象。产业联盟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在促进中关村创新集群的形成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它为创新主体、创新要素的交流、碰撞提供了新机制,有助于促进企业内部创新走向外部协作创新。提高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调查研究报告》2007,(92):1-17
国内企业越来越重视自主创新,但常常面临企业创新能力弱、技术标准竞争处于弱势、产业链不配套三方面的制约,企业必须走联合创新之路。五类产业联盟反映了企业在不同环节开展的联合创新,促进了企业的自主创新。国内产业联盟的发展还存在法律身分问题,政府支持力度也不强。建议制定行政性法规解决产业联盟的法律身份和监管问题,政府支持创新的资金适当向产业联盟倾斜,在重点区域和行业进行产业联盟的试点。  相似文献   

4.
梁嘉骅  王纬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4):42-46
产业联盟作为产业集群动态演化与创新的结果和新的趋势,将产权独立、跨越不同地区有密切关联的企业和组织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持续创新的竞合组织,不但实现了一些特定集群效应,而且在更高层次上使空间要素和资源的配置由混沌到秩序、由分散到聚集。产业联盟以其特有的稳定效应和持续创新效应,特别适合转型时期我国经济组织形态,并且通过山西磁性材料产业联盟的实证研究,揭示了有关产业联盟的特征及其运作规律,认为产业联盟可以作为我国现阶段产业经济组织形态的重要补充形式,与其他产业经济组织共同推动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调查研究报告》2007,(90):1-20
产业联盟是市场经济中的企业间组织,为解决特定的产业共性问题而设立。产业联盟的实践形式分为研发合作产业联盟、技术标准产业联盟、产业链合作产业联盟、市场合作产业联盟、社会规则合作产业联盟五种类型。产业联盟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其背后原因是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技术进步的加快,以及政府政策的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6.
标准化在中山市产业集群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中山市在推进标准化促进产业升级中存在着意识不够高、实施机制不健全、整体水平不够高的问题。因此,地方政府应优化技术标准战略专项资金的配置、完善标准化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和联盟标准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产业联盟不同于行业协会。现实中,有很多问题不适合通过协会解决,而产业联盟由于目标更明确、利益更实在,企业往往更愿意投入资源解决实际问题;二者在组织治理上也不一样,联盟的组织执行力往往更强,能够直接解决实在的问题另外.  相似文献   

8.
《调查研究报告》2006,(234):1-20
在战略高科技产业,美国通过政府扶持和引导,形成同行业企业“竞争前研发”联盟的政策举措,对提高美国战略高科技产业整体水平和美国国际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美国半导体产业“竞争前研发”联合体SEMATECH的特点、管理模式及成功经验,借鉴其成功经验,提出了我国政府应鼓励同行业企业“竞争前研发”联盟,扶持和引导我国战略高科技行业“竞争前研发”联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邱利军 《魅力中国》2008,(2):119-121
公司治理模式及相应的制度安排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是不一样的。因为微观企业制度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宏观经济体制及历史、文化、法律、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世界发达国家美英、德日基于各自不同的经济、历史、文化、法律背景,形成了两类各具特色的公司治理模式。美英、德日两模式的形成均是伴随现代经济的发展而表现为一个自发渐进的演变过程,两种模式均肯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为公司型股份制形式。但两模式在股权结构及其财务安排上却有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联盟为纽探索产业自主创新道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联盟的思想古已有之。20世纪70年代末起产业联盟开始在各国蓬勃发展。作为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式,产业联盟的主要特点在于能够有效整合产业资源、产生协同效应和外部规模经济效应。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联盟在我国也初见端倪。1998年11月,中国企业联合会数字电视产业联盟成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彭坚 《开放导报》2021,(4):100-112
法制保障、精准布局、通力合作、协同支撑是日本技术研究组合的四大成功要素,既体现时代因素,又反映出规律因素.我国需要立足新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现实条件,系统把握好精准布局、通力合作、协同支撑等关键成功要素,以"弱化国家背景"和接轨国际惯例的方式发挥政府强引导作用,近期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择优培育一批先导性试点战略联盟,当好"卡脖子"技术攻关的突破尖兵.中远期,面向未来科技布局和组织模式、运行制度层面的创新,推动先导性试点战略联盟发展成为更具可持续性和更彰显中国制度优势的顶级联盟,形成全球最佳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2.
运用行政生态学理论对知识型政府要素及其治理模式进行了探讨,知识型政府作为一种以知识利用为导向的政府组织形式,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正逐渐成为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知识型政府的构成需要非常深厚的根基,在政府内部需要创新的信息技术及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以维持运行,在政府外部需要知识经济基础及完善的电子网络环境。知识型政府治理要以社会实际为出发点,针对不同制度采取不同方式,以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为主要目标。知识型政府建成及其治理模式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知识执政将成为随后时代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宋紫峰 《发展》2012,(4):56-58
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共性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自2009年以来,国内相继组建了多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但是,由于成员选择不开放、组织架构不健全、目标设定有偏差等体制机制障碍的存在,很多产业联盟名存实亡,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在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发展已有较长历史,在推动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一种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的组织形式,其惊艳和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生态环境治理、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双方存在利益博弈、政策博弈与权力博弈,形成经济学中的智猪博弈局面,制约生态文明的发展。央地政府的不同生态治理博弈策略也会产生不同的治理结果,要进一步探索央地政府生态治理的行为规制,推进政府生态治理能力与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进一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产业学院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组织模式,它的建设过程可视为不同性质的过程、不同利益诉求相关参与方以某种媒介形成的协作关系。将协同创新理论引入产业学院建设中,提出“主体—战略—知识—组织”互动的协同创新的实践进路,秉承协同治理理念塑造和谐有序的主体协同;建立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战略联盟构建协调统一的战略协同;切入知识共享视角实现多维动态的知识协同;提升管理技能和组织管理能力实现高层次的组织协同。  相似文献   

16.
尹呐  张克俊  郭祥 《改革》2023,(7):145-155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治理体系以保障股东利益和农民权利为逻辑起点,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功能发挥,持续优化组织治理机制和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体现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统一的价值追求。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治理问题依然突出。实践中,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治理体系构建形成了丰富的实践探索,其经验启示是:推动政经分离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在集体经济发展中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农民治理主体地位确立要考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状况。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治理体系,应强化农民治理主体地位,完善农民参与治理的体制机制;分离基层组织职能,更好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功能;重构市场化的组织治理机制,防止“内部人控制”;优化基层政府职责,提高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17.
冯洁 《浙江经济》2010,(18):61-61
在公共安全事件中,政府与法律所推行的惩戒机制固然是不可或缺,而基于社会层面的公共安全,似乎还得要社会各界形成信誉联盟,为公共安全提供信誉保障,提升公众对于政府与企业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参与国内与国际竞争的焦点.产业技术联盟作为一种新的创新组织,对促进技术进步方面表现出很强的优势.文章系统分析了产业技术联盟在技术进步方面的作用机制,并总结出产业技术联盟在激励技术创新、促进技术进步方面的巨大效应,由此应该得到我国政府及企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日前指出,政府支持TO—SODMA的发展,引导运营企业加强业务开发和市场培育,解决好试商用中出现的问题;大力推动TD-SGDMA技术和标准的发展,强化TO—SCDMA产业联盟的协调和组织作用,完善和壮大TD—SODMA产业链。  相似文献   

20.
纵观世界各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历史过程,合作社主要存在三种发展模式:自主联合型、政府改造型和政府推动型。不同的发展模式下,政府的作用、合作社与政府的关系也不尽相同。在自主联合发展模式中,合作经济组织是根据农民生产经营的需要,自由、自愿组织建立起来的,政府依据相关的法律、政策加以规范和监管,不对内部管理经营直接进行任何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