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斯文 《中外物流》2006,(11):15-16
“《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实施,使得铁矿石、煤炭、钢铁的运输瓶颈有望被破解,这将为钢铁物流的现代化建设扫清运输障碍!”这是钢铁界人士获悉国务院常务委员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规划》后的第一个反应。  相似文献   

2.
《中外物流》2007,(3):62-62
全国沿海油气品、化工品运输系统规划有望在年底前立项。这是继去年《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中明确了煤炭、石油、铁矿石、集装箱、粮食、商品汽车运输及物流、陆岛滚装和旅客等八大运输系统之后,我国对重要行业进行的新一轮部署规划。  相似文献   

3.
新政解读     
《英才》2009,(6):18-18
工信部发布钢铁“限产令”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向全国各省市区工业主管部门和各大型钢铁企业下发了《关于遏制钢铁行业产量过快增长的紧急通报》。通报提出,钢铁总量严重过剩,进口铁矿石增加过猛,容易引发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4.
去年以来,由于石油等原材料价格的上升政经界人士普遍发生了这样的疑问中国是一个资源缺乏的国家按照人均值计算土地,淡水、石油、木材、铁矿石等资源都排在世界平均值的后面。以我国最丰富的煤炭而言人均值也并不靠前。目前这种原材料涨价的趋势是否说明了我们的这种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是否会因为资源约束而降低?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煤炭消费量增长迅猛,煤炭供需形势发生逆转,煤炭供应可靠性面临较大挑战。2009年,我国由煤炭净出口国转变为煤炭净进口国,全年煤炭净进口量超过1亿吨,我国煤炭消费对于进口煤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大。我国进口煤主要消费地集中  相似文献   

6.
我国铁矿石码头布局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雪梅 《物流科技》2011,34(12):77-80
通过对我国铁矿石码头供需及布局现状的分析.总结出我国铁矿石码头布局存在着码头总体接卸能力不足、大型铁矿石专用码头不足、码头集疏运能力仍需改善三个主要问题.这对于解决目前我国进口铁矿石港口积压问题,降低铁矿石运输成本.满足未来我国进口铁矿石运输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我国未来矿石码头的建设和布局规划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能源消费主要是煤炭,其比重在70%以上。工业社会的发展是从煤炭为动力驱动机器开始的。蒸汽机的发明与推广应用,使法国、德国、美国及日本等国先后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同时也使世界煤炭产量剧烈增长。到1913年,世界煤炭产量已高达13亿吨。1985年,仅美国、苏联和我国煤炭产量就达18.4亿多吨,这三国煤炭消费量约为17亿吨,超过72年以前世界煤炭的总产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建立,煤炭工业发展十分迅速。从宏观看,我国能源结构不合理,技术也较落后,在这种国势下,亟需研究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郭岚雪 《现代企业》2005,(11):33-34
上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是家电和房地产,此后由于缺少主导产业,中国经济进入需求不足发展变慢的状态,但这种情况到2002年伴随着住宅、汽车、城市基础产业的兴起而发生变化。汽车作为龙头产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形成产业群,它的兴起拉动了钢铁、建材等中间投资品的增长,然后又拉动了电力、煤炭、石油、运输等上游行业。汽车业的迅猛增长,是新一轮产业增长的主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9.
钢铁协会4点意见 《中国企业家》:不久前,宝钢集团被迫跟随日本接受了国际矿业巨头2005年度铁矿石价格上涨71.5%要求,您怎么看这件事? 罗冰生:对这个问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意见是这么几条。 第一、由于铁矿石价格上涨71.5%,对中国钢铁工业、企业来讲,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大幅增长。这对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中国钢铁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但同时我们也要指出,涨价对中国钢铁工业和钢铁企业不利的同时,对因为涨价而得意的国外矿山企业也不是好事。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对矿产资源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国家在《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将超过35亿吨,2008—2020年累计需求超过430亿吨;铁矿石13亿吨,累计需求超过160亿吨;精炼铜730万吨~760万吨,累计需求将近1亿吨;  相似文献   

11.
中国钢铁物流发展热点凸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方建 《物流技术》2006,(8):105-107
1 钢铁大国催生钢铁物流大市场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有的几个钢铁生产大国之一。钢铁产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2005年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3.49亿吨,几乎相当于欧洲和日本的总产量。巨大的钢铁产量带来了巨大的钢铁物流需求。除了钢铁产品自身的储存、运输、配送外,钢铁生产的原燃料采购、运输、堆放和供应,更是创造了庞大的物流需求。据统计,每生产1吨钢材,大约需要6吨货物来配套,那么据此推算,2005年中国钢铁物流市场的总需求量已超过20亿吨。而且从我国的钢铁生产力分布来看,我国钢铁产能的主要集中地区在华北,而消费地则在华东地区,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铁矿资源分布现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是我国的矿产资源大省之一.到1997年,铁矿石产量跃居全国第一位。占全国铁矿石总产量的1/4。2004年铁矿石产量达全国铁矿石产量的1/3。2007年河北省铁矿石产量为1.62亿吨,连续第11年保持全国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生产能力持续增加,1996年产量达13.6亿吨。在1985~1995年间,国有重点煤炭产量年均增长2.17%;地方国有煤炭产量年均增长1.51%;乡镇煤矿产量年均增长7.84%。煤炭生产已告别了短缺;但供过于求,也给煤炭生产企业经营带来困难和挑战。要改变当前煤矿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低、成本高、效益差的困境,一方面是要深化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另一方面则是要加速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这就要大力推广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而价值工程是首选可推广应用的现…  相似文献   

14.
钢铁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1 引言近年来,钢铁产量逐年增加,由1996年的1亿吨到2003年的2亿吨,特别是2002年后,钢铁行业表现出强劲的、持续快速增长。钢铁行业也成为目前国内投资回报率较高的行业,从而导致全国各地重新掀起钢铁投资热潮,老钢铁企业相继增产,同时一些年产几百万吨的新工厂也在各地陆续建起。钢铁行业快速发展,导致铁矿石、焦炭、煤等价格暴涨,2004年矿石价格比2003年上涨18%,同时相关的运输价格同步上涨,而  相似文献   

15.
中国既是钢铁生产大国,也是铁矿石消费大国,铁矿石的稳定供给直接影响钢铁生产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但历年中国铁矿石谈判价格却总是居高不下.本文在分析我国铁矿石贸易现状的基础上,思考中国进口铁矿石价格高涨的原因,探索影响我国进口铁矿石高价格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审计观察》2003,(9):14-18
7月1日.审计署公布了《审计署2003年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全面总结了20年来的基本经验,指出了我国审计与国际审计的差距,制定了未来5年审计工作发展的蓝图,在全国审计界掀起了一阵狂澜。我们相信.这是我国审计工作迈向新征程的宣言。对地方审计机关而言.我们更多的是关注《规划》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同时由于我国矿石资源禀赋特点,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很高。因此,面对不断上涨的铁矿石价格,在满足钢铁生产矿石需要量的同时,如何最优化港口库存量,防止压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为若干个钢厂供应铁矿石的港口为研究对象,在考虑订货成本、存货成本、缺货成本、特别订货成本的前提下,计算港口的最优库存量和最小成本,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前,力拓、必和必拓以及淡水河谷三大公司占据了全球铁矿石海运量的72%,自2004年中国正式参加铁矿石价格谈判以来,国际铁矿石价格已连续4年上涨,累计涨幅达到165%。现在,中国钢铁产量已经开始慢慢接近峰值,铁矿石供需平衡将是大势所趋,取而代之的将是中国所急需的铝和铜,而随着国际矿业公司在铝业、铜业等方面的加速整合,这两项大宗进口商品也即将面临类似铁矿石进口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9.
王颖 《英才》2009,(4):54-55
连续6年全球铁矿石价格45%以上的年增长,让国内的钢铁企业争相提高铁矿石存量,谁手上握有的铁矿石多,就意味着谁的成本更低、利润更高。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曾经的香饽饽成了一剂毒药:受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的影响,钢铁的需求发生了逆转,作为原材料的铁矿石价格急剧下跌。  相似文献   

20.
《上海企业》2012,(3):50
中钢协副会长罗冰生分析:生产总量高增长是导致行业低效益的根本原因。2011年1—10月全国日产粗钢190.21万吨,相当于年产粗钢6.94亿吨左右。生产总量高增长,不仅造成高价铁矿石进口量增加,还导致国内市场钢材供大于求,促使钢材价格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