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师》2019,(9)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引领。绿色是农业的本色,四川民族地区绿色农业的发展,对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保护和全面推进四川生态省的建设具有重大的作用。文章重点分析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四川民族地区绿色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四川民族地区绿色农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7,(7)
四川民族地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质量对于长江流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四川民族地区传统粗放式的农业发展方式还没有根本扭转,该地区如何通过低碳农业的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对有效保护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和实现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重点对四川民族地区低碳农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四川民族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经济全球化对于民族地区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民族地区应尽快顺应全球化的潮流,抓住机遇,转变发展战略,使我国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再上一个台阶.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是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为此本文针对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财政转移支付问题是任何一个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这关系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民生等等重大问题的和谐持续发展。本文以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为例,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广东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未来发展方向的相关研究做一些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5.
李娟 《经济研究导刊》2012,(21):208-210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重大的任务,而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恩主义大众化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与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状进行调研的数据来说明在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现实意义以及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从而提出解决的对策,进而更好的适应国家的整体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问题的一般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博 《经济论坛》2010,(3):85-88
由于地缘及历史因素,我国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基于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从资金保障、作用效果及支付标准等角度对民族地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问题进行一般性的政策及制度分析,借鉴日本经验,提出具体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7.
西部民族地区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是西部民族经济和西部地区经济的复合体。这个复合体是指位于我国西部的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青海、陕西、四川、西藏、云南、贵州、广西等11个省(区)的区域范畴。  相似文献   

8.
加快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当前研究在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制约因素以及加快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对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未来研究有望在采用主流经济学分析框架、把民族地区特色纳入研究范畴以及引进现代经济学定量研究方法与工具等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各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可能都处在同一个水平,因而民族地区的发展也只能是有先有后。由于西部地区是我国广大少数民族的聚居区这一特殊的国情,因此在西部开发进程中就必须考虑民族宗教、民族文化、民族习俗等问题,地区经济的发展只是民族发展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迅速而有效地缓解和逐步消除广泛存在于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极具挑战性和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在新阶段扶贫开发进程中面临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围绕中国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总体目标,多措并举,使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消除绝对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西部地区民族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新疆、青海、西藏、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等12个省、市、自治区.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居住在该地区,故称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历史、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民族习惯、宗教等因素,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同经济基础较雄厚的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较,  相似文献   

12.
区域投资环境差异对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区辽阔,区域差异较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地区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有很大差别。尤其是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从区域投资环境差异的客观实际出发,分析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因为区域投资环境差异是目前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大,陀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决策,为西部地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而改善生态环境则是西部大的重要前提,江泽民同志指出:“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4.
在民族地区实施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始终是一个基础性、全面性的问题。文章阐述了边远民族地区实施人力开发研究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边远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发展教育、重点培养专门人才和高级人才共享等边远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几个方面策略。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边境民族地区高职高专法学专业发展前景堪忧。究其因,除了与国家人事考试制度安排,社会偏视以及毕业生自身存在的思想误区外,其教育本身存在问题也不容忽视。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位于我国桂西南边境民族地区,对其法律事务专业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找寻一条边境民族地区高校高职高专法学教育良性发展之路对边境民族地区法治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四川彝族地区拥有原始淳朴的自然环境、雄奇独特的自然景观、风格迥异的民族文化,这些丰富的资源将给亟待发展,彝族地区经济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针对目前四川彝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不足,加快旅游转型,有计划地加长旅游产业链,带动各相关行业的整体提升是彝族地区旅游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对策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既是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现代化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又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抓住机遇,加快城镇化建设,对于从根本上解决西部民族地区的“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发展新跨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在分析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发展现状、特征、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结合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拉萨于2012年5月、6月分别举办了"西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博士点建设及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西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博士点立项建设暨西藏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山东、云南、四川的20多名专家和西藏区内30多名专家参加了这两次研讨会。这两次研讨会旨在促进对西藏这样一个特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等诸多方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际国内社会出台了众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暖的政策措施和合作机制,以清洁发展机制(CDM)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在降低发达国家减排成本的同时,可为发展中国家带来额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实现环境和发展的双赢,因此,近年来在我国得到蓬勃发展.本文以四川这个多民族地区为例证,系统分析四川民族地区CDM项目的发展动态,剖析CDM项目运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四川民族地区CDM项目的发展,以此带动我国多民族地区(云、藏、青、甘等)CDM项目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对进一步保证我国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是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础.在考察一个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时,很多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都基于经济发展本身的共性提出,没有把握民族问题的内涵去思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内核.本文旨在从民族的角度去考察经济发展问题,剔除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共有解决方案,抛弃经济发展就是经济增长的片面说法,发挥“民族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发展、保持民族特色的作用,并使其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动力因子,使经济发展的过程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过程,使民族文化传承的同时带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