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股市整体长期处于估值较高水平,而“炒新”使得新股的短期估值更是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本文从估值回归的角度考察新股“炒新”后短期估值水平对新股长期收益率的影响。结论表明,行政性的IPO暂停使得新股资源供不应求,从而新股“炒新”后短期估值水平较高。而新股短期估值越高,其长期超额收益率水平越低。因此“炒新”后新股存在着一定的估值回归现象。  相似文献   

2.
薛瑞 《英才》2009,(5):82-83
中国“新股不败”主要的根源在于新股发行的定价机制有问题,因为中国不是“纯粹或者完全市场化的发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李卫民 《企业经济》2003,(6):184-185
一、新股发行市值配售对整个证券市场资金总量与流向的影响本次实行的新股发行市值配售方法与以往的“上网定价”发行方法根本区别之一表现在对新股发行的对象作了较大的改变。从“上网定价”方法来看,新股发行的对象是全体公众,为了便于操作,申购新股的投资者应至少拥有一家交易所的股票账户和资金账户。“市值配售”的发行对象则仅限于在两地交易市场持有万元市值以上股票的投资者并且以股票持有者所持有的两地市场的股票市值为配售比例的依据。可以预见,由于在新的发行方法下,新股发行对象范围大大收缩,必然会引起那些原来主要以一级市场…  相似文献   

4.
新股抑价是股票市场的一个普遍现象,至今仍然以“新股抑价之谜”困扰着学术界。大量的文献主要研究新股抑价的存在性及其成因,很少有文献深入地涉及到不同股票市场新股抑价差异性的研究。文章通过引入新的新股抑价相对指标来研究沪、深两市A股市场新股抑价差异性程度的实证分析。而且,在t检验意义下,1-α可作为判断两个不同股票市场新股抑价差异程度的指标,其中α为给定的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信息不确定的角度研究我国新股发行的财务业绩偏离现象.研究发现作为不确定性变量的公司股票收益偏度对新股发行的价格收益表现出显著的解释力.偏度更大的新股发行长期市场表现差,但不确定性高的新股,其长期财务表现更好.文章最后用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理论”解释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6.
Daniel 《英才》2009,(7):31-31
欧美国家和新兴市场之间,存在差异的不仅是制度。“2001年,我刚刚来到香港做投资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要帮我买新股。我当时非常激动,但是后来才知道,香港的新股不值钱,在这里盲目认购IPO新股的投资者都是刚从内地来的菜鸟。”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审核制度作为资本市场的基本制度之一,该制度的改革受到了社会公众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我国证监会确立了“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由核准制转变为注册制”股市明确的发展方向。本文从我国新股发行审核制度的现状、核准制与注册制的比较等方面就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由核准制转变为注册制的过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直投+保荐”模式不除,主承销商做高发行价和抬高上市价的冲动永远存在,新股“三高”仍难以从根本上剔除。  相似文献   

9.
《山东企业管理》2014,(1):34-35
2013年11月30日下午证监会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是逐步推进股票发行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的重要步骤。是资本市场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精神的一部分.体现了证监会对于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整体思路。有利于纠正困扰A股多年的制度性偏差,有利于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政策     
《财会通讯》2005,(2):4-4
保险公司退市国家不再埋单,新股发行“通道制”废止,证券公司获营业税优惠,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  相似文献   

11.
新股发行制度通常包括新股发行管制、新股定价和新股配售方式三个主要环节。我国自建立资本市场以来,一直都在探索一种更合理、更市场化的新股发行制度,先后经历了多次变革。但随着上市新股高发行市盈率、高溢价等现象的频繁发生,市场对目前的新股  相似文献   

12.
2003年05月29日,《南方周末》一篇文章令人关注。这则题为《深交所十月发新股?》的文章说。自从2000年9月暂停新股上市后,深交所有望在今年10月恢复新股发行,并且深交所将以接纳成长型的高科技企业为主,对高新技术产业和风险投资起到孵化器的作用。文章援引国家信息中心发展部徐宏源副主任的话说,“可以肯定的是,深交所再开,既不是创业板的概念,也不是以前的主板概念。”而应该以接纳成长型的高科技企业为主。  相似文献   

13.
2003年05月29日,《南方周末》一篇文章令人关注。 这则题为《深交所十月发新股?》的文章说,自从2000年9月暂停新股上市后,深交所有望在今年10月恢复新股发行,并且深交所将以接纳成长型的高科技企业为主,对高新技术产业和风险投资起到孵化器的作用。 文章援引国家信息中心发展部徐宏源副主任的话说,“可以肯定的是,深交所再开,既不是创业板的概念,也不是以前的主板概念,”而应该以接纳成长型的高科技企业为主。  相似文献   

14.
李娟  徐文才 《企业经济》2003,(6):186-187
股票市场定价效率问题实际上就是检验新股首次公开发行是否存在抑价的问题。新股发行抑价是指新股发行价明显低于新股上市首日收盘价的现象。近两年我国新股发行抑价均130%,已严重威胁到股市的健康发展。本文在研完前辈学者关于新股发行抑价各种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的实际,提出研究新股发行抑价的多元回归模型,通过该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找出目前影响我国新股发行抑价的影响因素并给出适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2006年资本市场的火爆,“打新股”理财产品在市场上崭露头角。2007年在新股上市频繁的背景下,各家银行推出的新股申购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般不低于15%,“打新股”已经开始成为最热门的投资领域之一,受到了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普遍追捧。  相似文献   

16.
新股发行制度通常包括新股发行管制、新股定价和新股配售方式三个主要环节。我国自建立资本市场以来,一直都在探索一种更合理、更市场化的新股发行制度,先后经历了多次变革。但随着上市新股高发行市盈率、高溢价等现象的频繁发生,市场对目前的新股发行制度产生了质疑。而作为中国第一权重股的中石油A股发行上市后首日暴涨、随后暴跌直至破发的市场表现更使得目前新股发行制度的弊端凸显无疑。  相似文献   

17.
多年以来我国股市一直处于一种怪圈,即一旦有新股发行,市场就下跌。一暂停新股发行,股指便止跌反弹。市场甚至到了“谈扩变色”的地步。融资扩容就真的如此可怕?与我国股市真的水火不相容吗?我们知道股市有两种功能:一是融资功能,二是投资功能。失去了融资功能,股市就失去了存在的意  相似文献   

18.
视点     
新股不败神话或将终结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新股发行重启的大幕终于拉开,桂林三金和万马电缆上市发行。在新制度的约束下,新股上市遭爆炒的可能性较小。在新的询价制度中,管理层不再对新股发行价提出指导标准,  相似文献   

19.
近日,证监会制定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这是逐步推进股票发行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的重要步骤.实行注册制就是证监会要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依法对发行人信息披露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核,不对其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作出判断.这也意味着,在“宽进严管”的进程中,将对信息披露提出新的要求.但是,根据证监会等有关部门的披露,在新股发行过程中有不少涉税案件,给新股发行工作带来极大的风险.因此,拟上市公司应加大对涉税信息的披露和税务风险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左晓蕾 《英才》2006,(6):26-26
不失时机地恢复“优质的新股”IPO的发行上市,这样就不是消极地控制资金流入制造的泡沫,而是从基本面的根本上提升市场的整体价值。[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