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了解决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尤其是“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宁夏银川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消除“零就业家庭”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重点的“社区就业工程”,并在兴庆区、贺兰县、永宁县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金陵街道新开路社区充分挖掘就业潜力、克服就业困难、拓宽就业通道、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契机,以解决社区“零就业家庭”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为重点,探索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社区就业服务手段,增强社区就业服务功能,最终实现社区劳动者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3.
《中国就业》2007,(7):15-16
2006年初,根据劳动保障部统一部署,市委、市政府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纳入了就业再就业工作总体规划,并决定分为消除零就业家庭、创建比较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三个阶段实施,将确保全市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实现稳定就业作为创建活动第一阶段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4.
去年,河北唐山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以创建“情系民生”服务品牌为主线,以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为宗旨,着力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全市1370户零就业家庭实现了稳定就业,达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的目标。进入2008年,该市正在向建立充分就业社区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湖州市2006年率先在全省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2007年在全市全面推进,并把消除零就业家庭和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作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重点目标。2007年底,全市165户"零就业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249名失业人员全部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如期实现"消零"目标。  相似文献   

6.
刘虹 《中国就业》2007,(11):60-60
目前,随着最后一个“零就业家庭”的消除,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提前四个月实现到年底基本消除城镇现有零就业家庭的目标。 江东区为彻底消除“零就业家庭”,从落实就业援助政策入手,初步建立了“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一是建立了社区、街道、区就业管理服务处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各级就业服务部门成立“零就业家庭”消除工作组,[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葛炎 《中国就业》2007,(1):48-49
湖州市于2006年3月在市区114个社区中选择了39个社区作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试点单位,截止2006年9月底,39个试点社区已开发岗位2500多个,使2460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68人,达到了消除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失业人员家庭“零就业”目标,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各项年度考核目标,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基本做法是:  相似文献   

8.
郭芳 《中国就业》2007,(12):34-35
今年5月,杭州市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现场会暨动员大会召开,同时,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全面启动。半年来,为基本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早日达到充分就业社区的标准,市城区、街道都拿出了不少法宝。至今年二季度,杭州市主城区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数从3368人减少至2462人;至7月底,上城区南星桥街道帮助了252户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实现再就业,下城区零就业家庭总数已从年初的83户减少至8户。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工作。2007年6月全国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经验交流会召开,会议要求各地全面铺开零就业家庭援助工作,到年底基本消除城镇现有零就业家庭。会后,劳动保障部专门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的通知》,对消除零就业家庭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各地不等不靠,积极行动起来,把帮助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作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重大措施,从基层抓起,在做细做实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充分就业社区是指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总体就业达到较高比例。劳动保障部提出.充分就业社区应体现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登记失业人员和持《就业援助证》人员基本实现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得到有效援助,“零就业家庭”现象基本消除:二是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就业渠道畅通,自主创业的环境宽松,社区内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三是失业人员基本生活有保障.有劳动能力和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均被组织在积极的就业准备活动中。  相似文献   

11.
6月2日,劳动保障部在沈阳召开全国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经验交流会。本文为张小建副部长在会上的讲话(有删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就业》2007,(7):1-1
本期“特别关注”突出报道了不久前国务院召开的部分省区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座谈会和劳动保障部召开的全国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这两次会议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不渝地把就业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突出位置,明确民生之本的施政理念、制定正确的就业方针、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就业服务体系、加快法制建设等一系列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基本经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顾祥 《中国就业》2007,(6):38-39
江苏省姜堰市姜堰镇城中街道办事处下辖叶舍、罗塘、老庄、光明、河西等五个社区,有住户13467户,总人口10406人。辖区内有用人单位1633个,现有失业职工4975人,其中“4045”就业困难人员1683人。2005年以来,他们以社区平台为依托,实施“大调查、大开发、大培训、大援助”,在街道开展了消灭零就业家庭、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根据人社部和省人社厅的要求,镇江市树立"创新创优创特色、争先争位争一流"的工作思路,以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依托,以"动态清零"为目标,以政策创新为核心,以就业e图为重点,全力推进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全市社区就业工作和平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失业人员就业率达96.75%,"零就业家庭"连续86个月动态清零。在2012年全国就业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代表来镇江视察时,镇江市平台建设工作受到了与会代表的较好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丁杰 《中国就业》2008,(4):46-48
去年,劳动保障部在沈阳召开全国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座谈会,全面部署“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并具体提出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等要求。所谓“充分就业社区”,根据座谈会上张小建副部长讲话精神,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充分和素质的提高;二是就业渠道畅通,市场化就业和创业环境宽松;三是适当的、社会可承受的失业率,失业人员有基本保障,并处于积极准备就业状态。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功能,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广开就业门路,推动社区就业工作,进而为构建和谐社区、改善民生、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就业》2007,(7):13-14
2006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完善援助制度,加大工作力度,突破工作难点,着力援助零就业家庭和困难群体实现稳定就业,推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全面深入开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市并轨遗留问题的提前解决。目前,全市有669个社区达到了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占社区总数的69%。开展创建活动以来,有13.5万人在社区实现了就业;23.9万并轨人员实现稳定就业。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南宁市围绕创建"充分就业城市"目标,把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出工作,提出了"家家有就业,户户有收入"的工作目标。2003年以来,全市共消除了2300多户城镇零就业家庭、消除了8000多户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有力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充分就业、建设和谐铜鼓,去年以来,江西省铜鼓县采取了一系列援助措施,着力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到2007年春节前,全县146户零就业家庭中,已有185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其中一户一人就业的107户,一户两人就业的39户。至此,全县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一户至少有一人就业,全县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动态为“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劳动保障》2008,(8):27-27
<正>近几年来,邳州市劳动保障部门坚持"多元化开发岗位,个性化援助就业"的方针,全面落实新一轮就业扶持政策,全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13个社区中已有7个创建为充分就业社区。  相似文献   

20.
济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特别是把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作为工作重点,实施积极有效的援助政策和工作措施,着重解决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有力推动了全市就业援助工作的开展。今年1—11月份,全市通过各种渠道安置3494户“零就业家庭”中4867人就业,提前完成“零就业家庭”存量消零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