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双轨体制改革与二元结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正处于体制模式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有计划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制转变,当前正处于双轨体制并存时期;经济发展模式由外延扩张的粗放型向内含发展的集约型转变,现在处于二元结构转换的阶段。我认为,研究解决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的模式转换不能只限于分别、孤立地研究双轨体制改革、二元结构转换本身的问题,因为二者在客观上存在  相似文献   

2.
<正> 一、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再认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从产品经济的体制模式转变为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模式。但人们对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理解,在认识上却是很不一致的。我认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国家宏观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体制,即从经济运行的计划化过渡到计划  相似文献   

3.
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本刊评论员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九五"和2010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转变:一个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一个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两个...  相似文献   

4.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苏联新的一轮改革浪潮,以其理论的深刻性、目标的明确性和实践的大规模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经济体制根本改革的宏伟蓝图。正在逐步确立的新经济体制,是一个既不同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模式,又不同于南斯拉夫、匈牙利和我国的经济体制模式的、崭新的商品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在苏联的经济体制模式转换中,宏观经济调控模式的转换只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旨在对苏联经济新体制中宏观调控模式的内容、特点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十年来几次出现宏观经济失控的事实表明,建立完整、有效而灵活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已经不是一个在理论上继续探讨其必要性的问题,而是一个  相似文献   

5.
市场取向的改革,就是要重视市场的作用和市场的发育,但不等于全面推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经济改革的内容,应将市场取向的改革与非市场取向的改革结合起来,配套进行。即从原来高度集中,排斥市场调节作用的半商品经济半产品经济的体制,转向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没有获得有效实现的体制,转向逐步获得其有效实现形式的体制。关于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运行的调节机制,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标志。不能把计划、计划调节和计划经济混同,也不能把市场、市场调节与市场经济混同。  相似文献   

6.
<正> 把我国经济体制从原来的带有供给制因素的传统集中计划经济模式改造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运用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模式,在理论上、思想上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扫除自然经济论的影响。批判自然经济论是孙冶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主张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我想在这里作一点介绍。马克思、恩格斯曾经预言,社会主义社会是在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但是实践的发展超出了他们的预言,社会主义并不是在资本主义发达的西方国家而是在自然经济占优势的苏联首先出现的。开始,联共(布)和列宁曾接马、恩的预言来建设社会主义,企图取消商品和货币。但是,由于旧的传统和思想影响很  相似文献   

7.
<正> 正确分配财力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实现经济发展总战略的财力保证。如所周知,我国过去经济管理体制和财力分配原则由于受到基本上属于产品经济理论及其模式的影响,又受到我国过去供给制思想残余的影响,不承认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反映在财力分配上采取高度集中、统收统支的体制。所谓财力分配,从目前讨论情况来看,可以有大、中,小范围之分。大范围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态的分配;中范围是指国民收入的价值形态的分配;小范围是指剩余产品价值的分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转轨时期的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何德旭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这标志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步入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在这一转轨时期,货币政策作为中央银行运用各种政...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具体指导原则是“两权分离论”。“两权分离论”的根本缺陷是只有国家才具有所有权,这一理论的实践,最突出地表现在我国城市的承包制中。承包制本身只承认国家的唯一所有权,因而不可能解决国有制的根本问题。本文认为“两权分离论”缺乏科学性,不能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原则。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原则应是“权力分工”。  相似文献   

10.
<正> 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在我国理论界的讨论中,经历了三次大的飞跃,第一次是突破传统理论,承认了市场调节的作用,把它作为一种补充的调节。第二次突破是认为计划与市场不是“板块”式地发挥作用,而应该是“渗透式”发挥作用,不存在主和辅的问题;第三次飞跃是认为“计划与市场都是覆盖全社会的”,并具体提出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体制模式。我们体会,计划与市场  相似文献   

11.
王耀山 《经济师》1993,(10):19-20
<正>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或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有较大的差别,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在两种体制下,其行为动力、目标和运行规则都不相同,就像两条轨距不同的铁路,要想使机车从一条道上转入另一条道行驶,就必须进行一番改造工作。让公有制经济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只有通过公有制的内部结构改革和外部经济体制改革,以创造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对接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 1.对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制企业继续进行所有制内部结构改革,使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政企分开。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双重体制是我国体制模式转换过程中的产物经济体制改革是从一种运行模式转变为另一种运行模式。在我国经济体制进入全面改革和出现明显的双重体制以前,许多从事经济改革研究的经济学家都认为,经济体制模式的转换应该尽力避免出现双重体制,因为每种经济体制都有其独特的运行机制和内在逻辑,把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混杂在一起,必然造成摩擦和混乱。  相似文献   

13.
王宇 《经济纵横》1996,(2):43-46
国有企业与企业一般──论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几个理论问题王宇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主要还是在权力而不是在市场的基础上运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仅仅是我们的目标而不是现实,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任务在于如何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这是一项更为艰巨、复杂...  相似文献   

14.
税收是国家取得收入,调节宏观经济活动的一种手段。税收体制和经济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体制模式决定税收体制模式,不同的经济体制就有不同的税制。而税制反过来影响经济体制型式和体制的经济效能。以市场机制为依托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即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体制,需要以资源税所得税为主体的税收体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公有制为主的多元所有制结构的确立,各类新企业也在不断地出现,无主管企业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实体类型应运而生。 一 无主管企业是相对原计划经济体制下有隶属关系,有主管部门而言的。我们从以下三方面来论述这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的企业形式: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无主管企业诞生的背景。建国以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格局基本沿袭和仿照了原苏联那种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模式。企业隶属于政府主管部门,干部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命,计划靠上级统一下达,产品靠上级统一收购包销。这种体制在一定历史时期是  相似文献   

16.
资产经营是搞活国有企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李梦梅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一宏伟目标,必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因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  相似文献   

17.
当前正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展开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使我国的经济从以产品经济为基础的僵化模式中解脱出来。转移到有计划的商品轨道上来。这是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将从宏观上为每  相似文献   

18.
宋锦剑 《当代经济科学》1994,16(6):78-82,71
论市场经济下企业统计的走向──营销统计是企业统计转轨变型的方向宋锦剑我国经济体制正在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必然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那么,企业统计又如何改革才能适应之呢?有人认为,只要按国家布置的“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经济体制先后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转轨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对应,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着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和过度依赖外部需求的问题,塑造新经济发展模式需要从经济体制、市场主体、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增长、产业选择和调控方式等方面做出调整。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只有不断调整优化,才能实现持续发展和大国崛起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在建国初期,我们还缺乏管理经验的历史条件下,为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有计划地建设社会主义,在许多方面借鉴了当时苏联的做法,而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种高度集中的、以行政手段为特征的计划管理体制。虽然这种体制能够保证国家高度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迅速实现重点建设目标,但是,由于它不承认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商品经济属性,不承认计划经济必须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也就捆死了企业的手脚,使它们失去了活力。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国的实际经济生活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规模远比五十年代宏大,经济成份、经营方式和对外经济联系也比五十年代更为复杂。因此,必须对这种体制进行改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