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六、校车停靠时特别通行权利的规定(第三十三条)校车停靠上下学生是校车通行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容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本条吸收借鉴了国外校车制度特别是美国校车制度的成功经验,赋予了校车停靠上下学生时的特别通行权利,规定了其他车辆的避让义务。主要有  相似文献   

2.
第四章 校车驾驶人,共五条(详款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校车驾驶资格许可制度(第二十四条)《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设立了校车驾驶资格许可制度,是一项新的行政许可.校车乘坐的对象特殊,都是未成年的学生,自救互救能力弱,在交通事故中易受到伤害.因此,校车驾驶人要比普通客车驾驶人有更高、更严的标准:有更丰富的驾驶经验、更过硬的驾驶技能、更好的身体素质、更高的道德品质.国外对校车驾驶人在年龄、身体、驾龄以及安全驾驶记录、守法记录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对校车驾驶人比普通驾驶人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方便读者更好的理解、应用出台或修改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章,自本期起特开辟解读栏目,邀请行业专家、法规起草人等对法规、规章的主要内容做出学理解释。  相似文献   

4.
近日,国务院已批准成立校车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为贯彻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切实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校车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对校车相关事项发布联合通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地区撤乡并镇及撤点并校进程的加快,农村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和初中生上下学距离不断加长,使用机动车上下学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促进和规范农村地区学生乘坐客运车辆上下学,2007年起,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先后会同相关部门发布实施了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第2号修改单、GB24315-2009《校车标识》、GB24407-2009《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等标准,明确了校车的核载、外观标识等规定及专用小学生校车的安全技术要求。2011年以来,涉及学生特大交通事故多发的态势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2012年4月5日,《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将校车安全管理纳入法制轨道。为保证《校车安全管理条例》顺利实施,国家质监总局、标委会牵头制定《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应杂志之约,作为该标准的起草参与人,笔者谈谈对标准编制原则及特点的体会,以便有关人士准确理解把握这个标准。  相似文献   

6.
1988年5月9日,《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出台2004年5月1日,我国第一部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律《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  相似文献   

7.
有读者问,为什么《道路交通安全法》有那么多关于交警执法监督和法律责任的规定?《道路交通安全法》应该只是规定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不应该有关于交警执法监督和法律责任的问题。有的条文《行政监察法》、《人民警察法》、《公安机关督察条例》都有专门的规定,为何在《道路交通安全法》里还要重复?笔者在这里就《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有关交警执法监督和法律责任的必要性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立法中权力和责任是不可分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授予了交警执法中的各种职权,而权力没有限制就会被滥用,这是我们都清楚的,因此,法律在授予交…  相似文献   

8.
十一、驾驶证审验有什么具体要求?答:驾驶证审验制度,是加强驾驶人日常管理的重要措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对机动车驾驶证实施审验,在一年内无累积记分的机动车的驾驶人,可以延长机动车驾驶证的审验期。现行的规定只明确了对交通违法行为未处理完毕的、身体条件不符合许可条件的、有满分记录未参加学习和考试的不予通过审验,以及提交身体条件证明的要求,并没有针对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违法记分等情况做  相似文献   

9.
《道路交通管理》2003,(11):4-19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这部法律的通过是我国道路交通法制建设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是我国道路交通事业全面走向法治时代的崭新开端。  相似文献   

10.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一周年了。期间,褒之者众,“贬”之者亦不少。褒之者认为,《道路交通安全法》是我国道路交通法制建设的里程碑,对推动我国道路交通管理与时俱进,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主要论点有三:一是新法注重人性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强了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人性理念。通过保护交通参与者合法权益的具体规定,对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了全面、深刻、具体的诠释;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在管理中服务,寓服务与管理之中,实现了交通管理以人为本由理性认识到全面实践的飞跃。二是新法倡导科学化。鼓励运…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2月31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颁布《道路交通安全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确定了十二五期间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发展的政策方针,是指导全国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因此,学习领会《规划》对各部门的决策者和执行者都十分重要。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赵瑞华同志对《规划》做一解读。  相似文献   

12.
《道路交通管理》2004,(5):27-38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本条例。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当前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近期公安部对2004年发布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69号)进行了修订。2008年12月20日,公安部发布了修订后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05号,以下简称《程序规定》),自2009年4月1日起施行。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副局长刘钊强调,《程序规定》贯彻了理性、平和、文明、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专为读者发表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心得体会而设的栏目。面对全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不论是学有所长的专家、学者,还是战斗在一线的执勤民警,一定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我们认为,个人的观点可能有对有错,各种看法可能会产生认识上的分歧,而不同观点的交流和争鸣,更能加深认识和理解,推动《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深入学习和贯彻。诚恳希望大家都拿起笔来参加讨论。言之有物、观点鲜明、短小精悍的文章最受欢迎。  相似文献   

15.
2009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GB21861-2008)是强制性国家标准,即《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提及的国家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标准,对保障在我国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安全技术状况意义重大。为使标准的使用者,尤其是公安交管部门从事机动车安全技术管理的人员能够正确理解、执行该标准,  相似文献   

16.
2009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GB21861—2008)是强制性国家标准,即《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提及的国家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标准,对保障在我国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安全技术状况意义重大。为使标准的使用者,尤其是公安交管部门从事机动车安全技术管理的人员能够正确理解、执行该标准,本文从标准制定目的和意义、制定原则、主要技术内容说明及实施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安法》)从出台到本次修改,第76条一直是社会争议的热点。应该如何看待《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道安法修正案(草案)》),它将对运输企业产生何种影响,成为重要而又亟需解决的课题,笔者拟对此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交通管理》2003,(11):34-46
撅麟攫{缄耀驾粼翼舒棋拱李形蒙旗镇蒸沁攀爆翰耀器麟今雾:娜)燕终常子早溉 ‘黔一录鲜龚态叠葵粉翼粼溉罄彝l嫩拜嘟熟羲翻都亥犷资总则车辆和驾驶人第一节机动车、马编毒等一_一件黔藻爵芡蘑{珊户认{公…洋二节一机动锣呼戳更华芝撕颜嶙燃诊{瞥蔚白翰焦麟ha嘿第三章第四章考一谭路禅行惫价,,峭价一川一,爪一协爪介龄蒸一第一节般规定·溉断i今哪撇翟翩门说卜第二节机动车通行规定第三节非机动车通行规定-澎毅豁毓(镇蚁决污泞卜彝彝鳞粱鬓矛护阮‘诀准蟹雄荟淤挤公麒狱琳滩拼杂第四节_行人和乘车人通行规定-第五节一高速公路的特SlJ规定_-…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当前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近期公安部对2004年发布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69号)进行了修订。2008年12月20日,公安部发布了修订后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05号,以下简称《程序规定》),自2009年4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20.
新《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以下简称《程序规定》)共十章七十五条。原《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1992年8月10日公安部令第10号)九章五十九条。《程序规定》依据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