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臧运清 《济南金融》2001,(12):56-56
信用证业务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结算手段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有关立法较为滞后。近年来,各国有商业银行与国内客户之间因信用证垫款或押汇纠纷不断出现,而法院的认定与银行实务存在矛盾。我国加入WTO后,进出口贸易必然要进一步发展,信用证结算业务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相关纠纷也会越来越多。笔结合具体案例,对信用证下提单所有权的法律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长期来看,国内信用证和跨境人民币信用证在法律环境和处理模式上都将走向统一,因此,应统一人民币信用证运行规则,完善法律环境,以法律形式来认可国际惯例在国内信用证业务中的法律效力.目前人民币两种信用证采用完全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限制了国内信用证的跨行业务,对中小商业银行国内信用证的开展尤其不利.商业银行应对两种信用证统一管...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进口信用证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证业务这一目前国际贸易中普遍使用的融资和结算工具所隐含的风险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商业银行进口信用证业务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针对进口信用证存在的进口商的信用风险、银行内部管理风险、单据和货物欺诈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政策风险等风险,探索商业银行应对进口信用证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国内信用证结算业务的风险和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赛波 《中国外汇》2011,(10):32-35
目前,不少中外资银行仍在大力推广国内信用证交易,因此国内信用证交易量上升的势头不可避免。但是,如果不对实务问题和法律问题进行明确,累积的风险有可能越来越大。已经发生的法院案例清楚显示,《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和各家银行的实务操作和单据制作均存在重大的操作和法律问题,为避免银行重蹈覆辙,金赛波律师在本文中试图结合法院案例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信用证项下押汇是商业银行最常见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它在给银行带来较高收益的同时,也蕴藏着较大的经营风险。本文拟从信用证各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入手,探讨商业银行如何运用国际和国内法律法规来保障自身的权益,降低押汇业务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6.
信用证项下押汇是商业银行最常见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它在给银行带来较高收益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经营风险。本文拟从信用证各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入手,探讨商业银行如何运用国际和国内法律法规来保障自身的权益,降低押汇业务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7.
信用证项下押汇是商业银行最常见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它在给银行带来较高收益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经营风险。本文拟从信用证各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入手,探讨商业银行如何运用国际和国内法律法规来保障自身的权益,降低押汇业务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8.
由于中国银行对UCP500的理解不同,信用证的纠纷在世界各国发生非常频繁,国际商会(ICC)对此定期发布有关官方意见,对各国银行信用证业务规范化操作起到了指导性作用,国际商会咨询意见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各国法院在信用证纠纷案件审理过程中,越来越多地援引国际商会的咨询意见,最近发生在韩国现代集团诉中方银行的信用证纠纷案件中,当地法院在判决引起国际银行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9.
自1998年以来,外商投资企业以外资银行出具的备用信用证件担保,向中资外汇指定银行申请人民币贷款已经成为为越来越普遍的经济现象。由于目前人民币贷款利率相对于国际市场美元贷款利率大大低,加上国际社会对人民币贬值的普遍预期,外商投资企业对人民币贷款的偏好日趋增加,普遍的做法是逐步收缩以往在外资银行的外汇贷款,转而增加在中资外汇指定银行的人民币贷款额度。由于外商投资企业大都采取租赁厂房生产的方式,难以提供足额的抵押,同时寻找合适的担保人有困难。在这种情况之下,备用信用证担保方式应运而生,并且很快受到外商投资企业、中资外汇指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共同青睐。据统计,某国有商业银行2000年1-10月份累计发放以备用信用证为担保的人民币贷款108亿元左右。正是因为目前备用信用证在金融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分析备用信用证的法律特征,研究备用信用证适用的国际惯例,具有十分紧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信用证押汇纠纷引起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用证结算业务在世界范围的迅速发展与对其立法规范的缓慢进程已经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业务惯例与相关法律之间的矛盾也层出不穷,本介绍的是由信用证纷引起法律争论的一件典型案例。为加深对本案的理解,我们还就此案邀请有关业务人员专门进行讨论,希望引起业内人士 对国际结算法律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业务发展迅速,目前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已超10万亿元,这意味着银行理财已成为我国财富管理市场上仅次于信托业的第二大资产管理行业。一方面,快速增长的银行理财产品业务极大地改善了银行自身融资结构,优化了银行资产和负债的期限结构配置,增加了居民和企业的财产性收入,加快了银行业务经营转型升级步伐。但另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业务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诸如存款理财化、银行同业理财过度所引发的银行间市场“钱荒”、银行理财产品的金融混业投资趋势所带来的金融风险隐患积聚等一系列问题,值得引起关注。本文在对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武川 《中国外资》2013,(12):171-171
信用证曾是国际贸易中最安全的结算方式,由于其在实际操作中风险防范的难度,导致许多商人不愿再用。传统的信用证正在越来越多地被更安全更方便的信用证变形形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13.
Market Discipline of Banks: The Asset Test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s the banking business grows more complex, government supervisors of banks seem increasingly willing to share the role of policing bank risk with private investors, especially bondholders. Using spreads on nearly 500 bank bond issues between 1993 and 1998,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reads on those bonds and the full portfolio of assets held by the issuing bank. Our results show that bond spreads reflect the overall mix of banks' assets at the time of issuance, even 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 standard measures of risk and performance used in earlier studies. Banks contemplating a shift into riskier activities like trading, for example, can expect to pay higher spreads as a result. Credit card and commercial and industrial lending also carry a penalty in terms of higher spreads. Overall,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vestors do price the ex ante credit and other risks implicit in banks' asset portfolios. Their vigilance should help to deter excessive or inefficient risk taking by banks.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吸收存款能力和发行理财产品的关系及其经济后果。本文发现商业银行吸收存款能力越弱,通过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越多,理财产品收益率越高。具体来说,非四大国有银行,通过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越多,理财产品收益率越高;银行的网点数量越少,通过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越多,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越高;银行所在地区贷存比越高,通过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越多,理财产品收益率越高;银行所在地区的金融机构密度越大,通过理财募集资金越多,理财产品收益率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非保本理财产品加大了银行经营业绩波动,从而增大了银行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15.
信用卡业务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重点。本文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战略及实施策略。以期为该业务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评级模型的构建及实证检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肖北溟 《金融论坛》2004,9(4):16-21
信贷评级是信贷风险管理的前提,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都采用这一方式管理信贷风险.本文在对国有商业银行当前信用评级方法存在问题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模型,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建议.作者利用贷款历史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构建内部信用评级模型;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构建的模型使评级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合理,避免了反映风险信息的冗余与遗漏;聚类分析使评级模型直接与违约概率挂钩,度量风险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论文最后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使其有效性得到了检验.  相似文献   

17.
我国商业银行针对其面临最重要的风险之一的信用风险采取的信用风险管理方式长期以传统模式为主,这种方式较为被动,缺少积极性及动态有效性。该种方式的缺陷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显得更为严峻,而信用衍生品作为能够有效转移信用风险的创新产品,很有须要将其引进到信用风险管理中。在学习与借鉴前人关于信用衍生品在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应用的经验上,运用了实证分析方法,对银行信用资产质量与信用衍生品交易量的关系作出了研究,得出了信用衍生品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降低或转移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了作用,进而保证了信用资产质量的结论,结合了信用衍生品在我国实际的发展现状与条件,提出了该产品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运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信贷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益来源,信贷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使商业银行面临着新的信贷风险,商业银行务必要强化信贷风险管理。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商业银行加强信贷风险控制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
国外两种商业银行经济资本计量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外银行使用不同方法对经济资本进行计量,有的借助资本乘数计量经济资本,有的使用贷款组合的损失分布计量经济资本。本文对瑞士波士顿银行和美国银行采用的经济资本计量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这两种方法在我国商业银行运用的局限性以及改进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