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花旗银行受到破产冲击。文章在分析花旗危机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应从花旗危机中汲取教训,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以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前,南京爱立信和上海花旗之间的关系使得外界纷纷猜测,爱立信认为其与花旗的合作"完全是市场行为",而花旗银行上海分行则认为"客户完全有自己的选择权".此事或许可以轻描淡写地理解成个案而已,但这的确显示出,彻底的市场经济是无耻的,中资银行在开始步入"是生存,还是死亡"的高危期.  相似文献   

3.
葛清 《中国企业家》2005,(13):86-87
花旗的犹豫使得比它坚决的竞争对手一再将其排挤出局。至于未来如何,还无法预料6月17日,中国建设银行(以下简称建行)在京隆重宣布美洲银行(BAC. N)成为其战略投资者,花旗银行出局。23日,交通银行(3328.HK)率先完成在港上市,在去年交行战略投资者的争夺中,汇丰银行(0005.HK)后来居上,击退的同样是花旗。花旗、美洲和汇丰恰好是三家全球市值最高的金融企业(见表一),短短一年内两次短兵相接,结果是花旗连续出局。是中国让花旗遭遇“滑铁卢”,还是花旗在中国挑肥拣瘦呢?  相似文献   

4.
1月13日,摩根士丹利和花旗联合宣布,已就合并双方经纪业务部门达成协议.根据协议,摩根士丹利将向花旗支付27亿美元以换取合资公司51%的股份,其余49%为花旗持有.新公司名为"摩根士丹利美邦". <华尔街日报>评论说,几个月前,摩根士丹利还在为生存而苦苦挣扎,但现在它正在重整旗鼓.  相似文献   

5.
去年10月,花旗资讯在北京正式启用"aigo"作为爱国者的新标识,由此正式吹响了花旗资讯向国际市场进军的号角.  相似文献   

6.
第一,国际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运用的影响。2008年初,花旗、美林、瑞银等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对公允价值发出质疑,认为在危机中按公允价值对金融衍生产品进行计量,导致巨额帐面损失,诱使投资者抛售相关金融机构的股票,金融机构不得不在账上进一步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或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最终引发金融产品螺旋式的价  相似文献   

7.
随着花旗、大摩、美林等华尔街著名金融机构因次贷危机引爆的数十、上百亿美元资产减记和股价缩水,近一年来,一批中国金融企业踏上了海外投资之路。在制造业海外并购的大潮消退之后,中国的金融家们首次集体登上国际化舞台。  相似文献   

8.
一、着名企业危机频发使得危机管理得到普遍重视 危机管理是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传统课题,早期在自然灾害和公共管理领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因此,有的学者把危机管理定义为:"管理灾难、暴乱和恐怖主义."近十余年来,国内外著名企业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危机管理引起了企业界的普遍关注.西方已经有大量企业危机管理的成功案例和研究成果,国内企业的危机管理虽然还在起步阶段,但人们对危机管理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例如:  相似文献   

9.
朱雪尘  梁海松 《英才》2008,(3):52-55
在这个冰雪席卷全球的寒冬,次贷危机似乎比“拉尼娜”更牵动人们的神经。在花旗、美林先后爆出近百亿美元巨额亏损之后,瑞士银行集团也计提了140亿美元的资产减值,使得投资者心头顿时被寒霜所笼罩。  相似文献   

10.
在高盛和花旗转型之后,三大投行的倒下仍然成为全球难以释怀的情节,在欧美有关政府机构最广泛地救助银行和G7担保所有重要银行之际,法国美女财长拉加德指出“让雷曼倒闭的决定加速了市场危机”,其潜台词在于,既然危机演变至今对银行和欧洲投行的救助如此全面彻底,那么当时让雷曼倒闭就是一个很荒唐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国金 《企业文化》2008,(3):29-31
如果要评选2007年度席卷全球金融市场的次贷危机中“最受伤的人”,一定非花旗银行前任董事长兼CEO普林斯莫属。这位昔日执掌全球最大银行的华尔街光鲜人物,因为花旗在此番次贷危机中曝出的巨额损失黯然下台,随之登上这个金融巨头权力巅峰的,则是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华尔街“小人物”——维克拉姆&#183;潘迪特。  相似文献   

12.
2007年7月,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影响美国众多金融机构。与高盛、花旗等其他投资银行一样,美林公司由于从事大量与衍生金融工具有关的表外交易,使得其财务报表连续披露巨额亏损,进而引起公司每股盈余与股价的大幅下挫,美林公司财务危机也随之开始。  相似文献   

13.
2007年7月,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影响美国众多金融机构。与高盛、花旗等其他投资银行一样,美林公司由于从事大量与衍生金融工具有关的表外交易,使得其财务报表连续披露巨额亏损,进而引起公司每股盈余与股价的大幅下挫,美林公司财务危机也随之开始。  相似文献   

14.
丁伟 《中国企业家》2007,(22):35-35
奥尼尔、普林斯等风格不无激进的华尔街人士,共同导演了过去5年间看似热闹的房地产繁荣大戏。如今,这场戏已走到尽头他们原本是化解危机的高手,经受了数次经济衰退、亚洲金融危机、世纪之交美国大企业丑闻、"9·11",但在2007年的次贷危机中,他们终于没能幸免。当华尔街在次贷危机中经受了300亿美元损失之时,查克·普林斯(花旗前CEO)、斯坦·奥尼尔(美林前CEO)等招致了个人职业生涯的最大失利。  相似文献   

15.
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基础是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贷.所以也称次贷危机.一年来摩根、美林、花旗等多家国际投资银行遭受巨额亏损.今年7月.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地美与房利美也出现危机,说明次贷危机仍在继续.其影响之深远超出人们最初的估计。次级贷的形成主要集中在2000年到2005年.期间房价快速上升。随着美国利率提高.2006年后房价开始下降.次级贷问题开始暴露。有次级贷问题的房屋要么短期内低价出售,  相似文献   

16.
美国政府精心设计的"两房"模式,为促进美国住房市场的发展、改善人们的住房条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许多学者的青睐.然而,面对次贷危机及其所引发的金融海啸,"两房"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两房"危机事件,对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建立与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在对"两房"危机回顾的基础上,剖析了危机的根源,分析了美国政府救市的动机,并基于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建立与完善的视角,得出"两房"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天堂?地狱?中国金融企业海外并购的未知迷局随着花旗、大摩、美林等华尔街著名金融机构因次贷危机引爆的数十、上百亿美元资产减记和股价缩水,近一年来,一批中因金融企业踏上了海外投资之路。在制造业海外并购的大潮消退之后,中国的金融家们首次集体登上国际化舞台。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时代,人们在能够自由选择职业的同时,也会有失业或对职业不满意的时候,即遇到职业危机.职业危机可能因人、因时间、因环境而异,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以下四个时段最可能产生职业危机.  相似文献   

19.
如果考虑货币的不平等,人民币大规模升值冲击可以抽象地称为"弱币"的升值危机.本文对24个新兴市场进行了实证考察,结果表明:"弱币"升值危机是存在且不容忽视的,但所谓"成功"的"弱币"升值危机并不多见;"弱币"升值危机对经济的影响可能是收缩性的;相比于贬值危机,"弱币"升值危机面对更为积极的货币当局干预;"弱币"升值危机成因中含有"高储蓄两难"特征.最后本文对缓解人民币升值投机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家》2009,(12):14-14
据路透社6月10日报道,花旗启动了580亿美元的股权交换计划,其中,政府占有花旗250亿美元优先股将转为普通股,将占有花旗34%的股份。其他投资者将有330亿美元的优先股转为普通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