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兵团果蔬资源优势显著,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兵团果蔬加工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兵团果蔬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兵团果蔬加工业的产业化发展提供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2.
加快发展福建农产品加工业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文章在深入调查和分析福建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业先进地区的经验,提出了加快发展福建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对策措施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科技部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联合发布了《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发展纲要》确定了“十五”食品工业发展的重点行业,包括粮食加工业、食用植物油加工业、果蔬加工业、肉类加工业、水产加工业、乳制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制糖工业等8个行业。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实行差异化发展,建设一批食品加工基地,培育食品工业产业带(区),促进产业集聚,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食品工业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新疆具有丰富的果蔬资源优势,番茄、胡萝卜加工已具规模,但较之内地相比果蔬资源还未得到充分利用,深加工行业急待发展。冠农天府果蔬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果蔬加工多元化的进程中正在崛起,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正在加快,已初步形成新疆果蔬加工业的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5.
日前,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科技部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联合发布了《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发展纲要》确定了“十一五”食品工业发展的重点行业,包括粮食加工业、食用植物油加工业、果蔬加工业、肉类加工业、水产加工业、乳制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制糖工业等8个行业。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实行差异化发展,建设一批食品加工基地,培育食品工业产业带(区),促进产业集聚,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食品工业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一、我省农副产品加工业现状我省的农副产品加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到现在基本上形成了粮食加工业、油脂加工业、畜禽加工业、水产加工业、果蔬加工业、茶叶加工业等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体系。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项目...  相似文献   

7.
一个小小果蔬套袋--果蔬的“嫁衣“、农民的“钱袋“.演绎这一传奇的人便是福建省国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新民.……  相似文献   

8.
一个小小果蔬套袋——果蔬的“嫁衣”、农民的“钱袋”。演绎这一传奇的人便是福建省国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新民。说来令人难以置信:蔡新民已研制和拥有4项专利,但他原非专业科研人员,而是一位从事水果营销生意的农民。[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重大意义。农产品加工业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 ,它直接生产供人们吃、穿、住、用的产品。其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人们的消费水平及满足人们的消费程序。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起来。从 1 980年到 1 999年 ,全国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了 5 .3倍 ,平均年增长 1 1 .4%。农产品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 .农产品加工业可以使农产品转化增值 ,促进农产品进入市场 ,提高农业效益。据统计 ,用小麦作原料的面包比小麦增值 95 % ,加工果蔬增值 87% ,动植物油增值 86%。农产品经过加工后 …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福建省充分发挥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6年,福建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总数达4363家,从业人员83.8万人,主营业务收入9881.85亿元,同比增长9.86%。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值为3.0︰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测算,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值每增加0.1个点,可带动  相似文献   

11.
福建果蔬食用菌加工产业群的重点区域在厦门和漳州两地,该文在分析厦、漳果蔬食用菌加工产业群形成和发展基础上,探讨了果蔬食用菌加工产业群的特征和存在问题,最后提出建立多元融资机制、发挥政府职能、及时构建群公共服务平台等5项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关税壁垒作用日益减弱,技术贸易壁垒在当今国际贸易中的影响日益强化。我国的果蔬产业一直是优势产业,该文分析了主要发达国家对果蔬进口设置的严格的卫生检疫要求具体情况,提出扩大我国果蔬出口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了响应国家对于环保的号召,促进我国果蔬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供应链策略成为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人们对于果蔬需求的不断提升,鲜蔬鲜果冷链物流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加,如何提高我国冷链物流效率成为果蔬物流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文章主要通过对绿色供应链的定义、主要内容和食品冷链物流等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我国鲜蔬鲜果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主要呈现果蔬产销发展迅速、果蔬冷链物流水平较低和果蔬冷链物流问题较多等特点,并进一步从冷链物流流程和绿色环保两方面,基于绿色供应链角度,对我国鲜蔬鲜果冷链物流效率进行研究,发现其运输损耗率较高,虽然在环保投资额和包装回收率等方面都有所提升,但是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文章最后从政府、行业和企业3方面,为鲜蔬鲜果冷链物流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是我国东北部地区重要的农业大省,水果与蔬菜等农产品的产量相当可观。由于吉林地区的地理位置偏北、春冬季气候偏冷,当前吉林省果蔬产品的物流配送还主要以自然配送与常温配送为主。而果蔬产品的物流配送是当前生鲜农产品产销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随着人们日常消费对果蔬量的高增长与质的高要求,使得吉林省地区传统落后的果蔬物流配送模式亟需改革与创新。文章阐述了当前吉林省果蔬类产品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即冷链物流使用率低、配送过程管理混乱、物流成本高、配套技术与设施建设落后、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等。从政府、企业、社会等角度针对性地提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配送模式,健全"生产者—配送者—消费者"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创新物流冷链输运技术、创建现代农产品(包含果蔬类产品)物流的信息体系、建设果蔬类物流行业标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GM(1,1)模型预测广西果蔬冷链物流需求发展变化,同时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影响果蔬冷链物流需求变化的相关因素,以期为政府制定发展果蔬冷链物流产业及提升果蔬产业竞争力的相关政策提供量化参考依据。[方法]文章一方面以2010~2015年广西水果及蔬菜的产量数据为依据,建立灰色GM(1,1)模型并进行了预测精度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模型对2016~2020年果蔬冷链物流需求开展预测;另一方面从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技术水平、供需水平、冷链支撑条件水平、冷链物流可持续发展水平等5方面构建需求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法提取影响广西果蔬冷链物流需求发展主要因素。[结果]由定量分析可知模型预测精度为均高于98.73%,能够比较精确地预测广西果蔬冷链物流需求量;同时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冷链支撑条件水平对果蔬冷链物流需求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冷链物流可持续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而供需水平与交通运输技术水平的影响则相对最弱。[结论]该文基于灰色理论的定量分析方法,为研究区域果蔬冷链物流需求发展及辨析其发展过程所受到的环境因素影响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范式,可以推广应用于相关领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山东寿光蔬菜生产概况、生产条件以及蔬菜质量安全的调查,探索寿光蔬菜生产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寿光蔬菜质量安全"供给侧"改革的对策。[方法]以典型调查和专家座谈为主要调查方式,以定性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结果]寿光蔬菜产业具有一定竞争力,蔬菜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出口量不断增加,贸易额逐年上升。蔬菜质量示范基地建设、蔬菜质量监管措施和农业新技术为寿光蔬菜质量安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是寿光蔬菜产业仍存在小规模的生产方式不利于质量安全控制和质量监管、区域品牌弱化趋势显现、农业投入品市场不够规范、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结论]推进蔬菜的"供给侧"改革,应加大蔬菜生产投入品监管力度,确保投入品安全;完善区域品牌建设,以品牌为质量安全背书;引导组建农民合作示范社,确保生产过程安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确保生产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7.
武威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东端,人多、地少、水少是其市情,蔬菜产业是种植业中面积仅次于玉米但产值位居种植业首位的优势主导产业。为了全面了解武威市蔬菜产业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实现蔬菜产业提质增效的奋斗目标,文章利用2000~2012年的资料数据,分析了武威市蔬菜产业的发展变化及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为武威市蔬菜生产布局优化提供决策依据。分析结果表明:武威市蔬菜总量在时间发展上呈现出相对平稳的发展、相对快速上升和缓慢上升3个阶段,虽然在个别年份出现了一些轻微波动,但从整个蔬菜产业来看总体还是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发展态势;蔬菜产业内部结构变化趋势来看,其它蔬菜仍占绝对主导地位。从武威市蔬菜生产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南部祁连山区高原夏菜和食用菌、中部平原绿洲沿山冷凉灌区食用菌和中部平原绿洲平川灌区优质蔬菜3个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产业带已经形成,但中部平原绿洲为主的基本生产格局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从区域产业内部结构来看,辣椒在凉州区和民勤县东部沙漠沿线乡镇集聚,食用菌在天祝县和凉州区南部山区和二阴山区集聚,其它蔬菜种植区域扩展到3县1区,但中心集聚点仍在凉州区。建议在开发蔬菜优势产品的过程中要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发挥区域功能优势,形成区域集聚效益;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打造完整产业链条;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多功能现代农业。特别是在保证实现日光温室的经济、社会、生态功能的基础上,积极发掘日光温室生产的文化、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功能,打造集参观教育、度假、农家乐等于一体的日光温室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实现农村与城市交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我国农产品贸易出口量的增加,国外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开始制定许多措施来限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其中技术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产生很大的阻碍。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产品贸易发展,我国逐渐将特色果蔬作为农产品贸易的主要竞争力,特色果蔬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其区域特色、品质特色及丰富的营养结构等优势更是顺应了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新变化。文章通过阐述特色农产品与技术壁垒等的相关概念,进而分析我国特色果蔬国际贸易发展存在的相关问题,从不利与有利因素来研究技术壁垒对我国特色果蔬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以此为我国特色果蔬贸易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1)提高特色果蔬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完善特色果蔬质量标准体系建设;(3)实现特色果蔬集约化生产与运输。  相似文献   

19.
针对定边县白于山区发展干杂果产业现状,分析当前该县白于山区干杂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定边县白于山区干杂果产业发展必须采取强化科技、资金投入力度,巩固干杂果产业基础建设;大力发展贮藏、保鲜与加工业,实现供产销一体化;设立干杂果研究机构,培育多品种干杂果满足市场需求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深入分析长江经济带中三角地区湖北、湖南和江西3省的农业产业结构及其各产业差异性和相对优势及其竞争力。[方法]在宏观层面运用了传统的基尼系数分析3个省份历史发展上的地区经济水平差异,判断3个地区经济发展是否存在虹吸效应;从中观层面运用区位熵指数分析法分析区域农业产业结构,从农畜林渔等方面判断各区域产业专业化水平程度;从微观层面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分离出3个地区的各部门产业的优势及其竞争力。[结果]区域内的经济差异变化呈不断增大的趋势,基尼系数不断扩大;湖北的种植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湖南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江西的林业、渔业都较中三角地区对应的子产业的区位熵指数高;江西木材和竹加工业和烟草业具有较大的产业竞争优势,湖北的茶叶、水产和瓜果疏菜产业优势明显,湖南地区农业产业综合优势主要在于烟草、水果、肉类以及木材和竹类加工业。[结论]通过比较地区农业产业竞争优势,提出发展地区产业特色,合理布局全域农业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收益,稳固对结构优化的资金支持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