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复强 《乡镇经济》2008,24(10):4-8
为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各地都进行了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制定。这些评价指标体系有一些突出的特点,但也存在很多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是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况敏  秦建斌 《乡镇经济》2008,24(8):12-16
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江苏省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对国内的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相关研究进行了概述,再结合江苏农村的特点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构建了以行政村为监测总体的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引入问卷中的信度和效度分析对所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检验,最终确定了江苏村级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决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文章根据株洲市的具体情况,在结合国家统计局新农村建设的26项评价指标上,增加30项评价指标,确定了株洲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共56个,并提出了实现指标体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国家的一项发展战略。建立一套功能完善、科学合理、操作简便的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正确认识及评价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量化新农村建设水平,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各方面情况;可以动态地跟踪新农村建设的进展情况,对新农村建设前景进行预测分析;可以把抽象的目标具体化,使广大人民群众明确主攻方向,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极大的丰富和完善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和形式。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着力构建一个村民自我评估的平台,以四个民主为基点,根据量化的数据,由村民评估本村民主政治建设现状,以增强村民的民主意识,保障村民各项民主权利,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新农村建设实现程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根据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农村发展特点,通过频度分析法设计出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并构建了动态评价模型,对2004年、2005年和2006年新农村建设实现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的实现程度逐年增加,2006年新农村建设的实现程度为66.99%,初步达到了新农村建设标准。  相似文献   

7.
肖庆业 《老区建设》2008,(18):35-3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本文根据福建省漳州市经济发展进程,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五个方面构建了漳州市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制定了目标值及实现阶段,以便指导和考核漳州市的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十一五”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和特征,结合有关研究成果和安徽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评价指标体系。对安徽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量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农村建设评价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总结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评价的相关研究文献,认为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新农村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基于评价的实践三个方面,并从这三个方面分别展望了新农村建设评价研究的前景,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评价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态省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缺少可操作的量化指标,将无法对生态省建设规划的实施作出正确的判断,也无法对各阶段的建设成果进行科学的比较。将生态省建设目标具体化,用一些可测量的定量指标将其明确地表征出来,并构成指标体系,既可以为生态省建设规划的制定提供定量支持,又可以为生态省建设规划的实施提供切实有效的可操作的测评工具,同时也便于政府和公众了解生态省建设  相似文献   

11.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保证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各地都加强了乡村规划,城乡规划法的颁布施行进一步推动乡村规划发展,但乡村规划先天不足,仍很薄弱,并出现了一些乡村规划照搬城市规划模式的问题。文章从城乡对比出发,区分了乡村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不同,分析了乡村规划的影响因子,并关注国外乡村规划的经验教训,为我国乡村规划提供有益借鉴。文章指出乡村规划要摆脱城市规划的思维模式,要注重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从农村实际出发,抓住农村特点,要不断完善以提高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胡美青  张磊 《乡镇经济》2008,24(10):17-19
新农村建设文化路径之一是建立农村社区文化组织,文章采用个案定性研究方法,运用AGIL模型分析农村社区文化组织的运作机制,进而在个人、家庭、村庄三个层面探讨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最后提出其面临的困境和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发展乡村旅游 推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以乡村为基点连接着城市和农村两头,在解决农民增收、调整农业结构、保护农耕文化等方面都能发挥显著作用,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公共产品长效筹资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关键是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长效供给,前提是解决筹资问题。文章基于经济学视角对构建农村公共产品长效筹资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在农村公共产品筹资过程中,主体区分和机制构建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必须统筹兼顾。同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的筹措应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多中心筹资模式,即通过政府(财政)筹资、市场筹资和其它方式筹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角度看苏南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俊梁 《乡镇经济》2008,24(6):12-14
苏南地区新农村建设颇有成效,表现为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苏南的新农村建设实践表明,实现城乡和谐重在发展农村,而发展农村又重在充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包含两层含义,其一为人力资源存量的充分利用,其二为人力资源品质的不断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要在政府宏观指导和财政支持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利益导向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民的主体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6.
论新农村建设的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彬 《乡镇经济》2009,25(8):28-31
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包括内力和外力。新农村建设需要外力来推动,但不能完全依靠外力。建设新农村更需要挖掘农村内部的动力因素,调动农村内部的一切积极力量。新型农民是推动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7.
在红色旅游资源富集的农村地区,红色旅游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式发展称为一种耦合现象。文章从二者耦合的物质基础、动力机制、政策背景等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新时期红色旅游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式发展是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