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品牌忠诚及品牌忠诚度的涵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新的品牌忠诚度测度方法——品牌综合忠诚度复数测度及策略导向模型。该模型根据oliver对品牌忠诚的定义.把品牌忠诚分为行为忠诚和情感忠诚两个方面,并分别以重复购买率和满意度作为其测量指标.借用数学中复平面的概念,建立了品牌综合忠诚度二维复数测度及策略导向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品牌忠诚度进行了测度及策略导向分析。给出了实际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2.
将企业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测度的内容体系分为项目层面和企业层面,并分析了两个层面的区别以及视角转移的动因.根据测度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参数和权变因子,建立了包含项目层面和企业层面分析的测度与反馈系统,并提出了一个建议性的测度标准框架,为项目R&D绩效测度与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将企业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测度的内容体系分为项目层面和企业层面,并分析了两个层面的区别以及视角转移的动因。根据测度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参数和权变因子,建立了包含项目层面和企业层面分析的测度与反馈系统,并提出了一个建议性的测度标准框架,为项目R&D绩效测度与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一直是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但对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以及测度指标体系还未达成统一观点。在对45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的基础上,描述了文献的基本特性,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对文献中的204项二级指标,498项三级指标进行深入研究。利用内向程度中心性作为标准,筛选并构建了19个指标组成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也为企业测度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技术创新活跃度目前尚没有确切的测度方法。文章提供了技术创新活跃度的一种较为简单的测度方法,并根据我国每年被国内外授权的专利数计算各行业间的活跃度,结果证实了技术创新的"二八"聚集效应和路径依赖等特性,进一步证实了技术创新的"技术推动"和"系统集成网络模型"等动力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以"技术-市场-产权"三维理论为基础,界定了企业自主创新的5种基本模式,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度及强度匹配的概念与定义。基于专利数据测度,探讨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度与强度匹配的计量方法,提出了技术创新能力强度、强度匹配与自主创新模式3者关系的网格图,构建了企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机理与模型,应用该机理和模型对我国23家钢铁企业的自主创新模式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技术-市场-产权”三维理论为基础,界定了企业自主创新的5种基本模式,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度及强度匹配的概念与定义。基于专利数据测度,探讨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度与强度匹配的计量方法,提出了技术创新能力强度、强度匹配与自主创新模式3者关系的网格图,构建了企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机理与模型,应用该机理和模型对我国23家钢铁企业的自主创新模式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测度和评价是人们认识和把握产业创造性活动本质与规律的主要手段。文章从产业视角引进了产业横向维度指标和产业纵向维度指标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测度和评价,建立了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广东省2004年~2006年5个高技术产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给出了提升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活动的几种测度方法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了几种可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测度的方法及其优缺点,包括R&D投入、专利数据、创新调查和基于文献的创新产出指标。  相似文献   

10.
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如何测度其地位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而已有研究在分析框架、研究方法、指标设计、研究数据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以江苏为例,在提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测度分析框架与构建监测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无投入DEA模型构建了由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测度指数、企业创新系统要素指数、企业创新活动要素指数、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指数、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指数构成的江苏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测度指数体系,并利用实际数据进行了指数测算。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合作创新研究述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合作创新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创新模式和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日益受到企业管理理论界与实践界的关注。 90年代以来 ,国内外关于企业合作创新的研究大量涌现。本文从合作创新的概念界定、动机和优势、冲突、经济学分析以及合作创新过程中的技术学习与核心能力等几个方面评述了国内外合作创新的研究进展 ,为该领域的研究建立了一个理论框架 ,并提出深入研究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2.
提凯博 《经济研究导刊》2014,(19):108-110,113
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相结合,是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战略规划的需求,是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深化金融改革的必要选择。利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山东省科技创新水平,实证分析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结果表明,山东省是银行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与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原因,而资本市场资金并不是科技创水平提升的原因,据此提出完善山东省科技金融体系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关于区域创新体系中几个关系的界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区域创新系统是个介于国家创新体系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之间的中观层次的创新系统。为了适应区域化和个性化需要,国内许多地区和城市都在着手构建和培育本区域的创新体系。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必须要界定和处理好4种关系,即“区域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关系、“区域创新体系”与“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关系,行政区域与经济区域的关系,不同等级的创新区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分析和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梅轶群  张燕 《技术经济》2006,25(5):74-77
论文建立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讨论了评价方法。对2004年全国各省份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总体评价和分析,并且对各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在1998-2004年间的发展变化趋势又进行了动态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英国的技术前瞻研究工作发源于1994年的技术预测计划,现已成为英国政府的一项常规工作。英国技术前瞻研究组挂靠在商业、创新和技能部下属的政府科学办公室,有优秀的研究队伍和稳定的经费支持,其开展的项目涉及新兴科学和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围绕科技能发挥作用的重大社会问题,例如,全球变化、应对肥胖和洪涝灾害等。技术前瞻研究项目的研究报告和提出的有关建议,不仅对英国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也对国际社会关于一些重大问题的判断和应对措施产生了较大影响。通过对英国技术前瞻研究工作的由来、已经完成和正在开展的项目、核心研究团队、项目的遴选标准和特点等进行系统介绍,并以案例的形式阐述了其前瞻研究项目对政府部门的影响,旨在为我国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框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技术创新战略决定企业能否通过技术创新取得竞争优势。目前对技术创新战略的研究只是从不同角度对技术创新战略进行简单的分类,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选取了创新参与者和创新路径两个要素作为分析维度,将企业的技术创新分为渐进性模仿创新、突破性模仿创新、渐进性合作创新、突破性合作创新、渐进性自主创新以及突破性自主创新6种战略类型,并分析了每种战略的适用环境,从而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框架,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选择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2010年3月,英国政府出台了《技术与创新中心报告》,其核心内容是建议英国建立一批新的技术与创新中心(TICs),在技术成长的道路上,对技术进行筛选、整合、培育,直至实现技术的商业化。2010年10B,卡梅伦首相宣布,在未来四年,英国计划投资24L英镑,建立6—8个世纪级技术与创新中心,为英国经济发展注入驱动力。鉴于英国的经验,本文对中国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四点建议或思考如下:1.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框架:重点产业领域的技术与创新中心;2.技术创新体系的关键任务:形成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3.技术创新体系的功能目标:促进科技经济紧密结合:4.政府在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构建框架、引导社会和环境营造。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丹麦确立了“以研究促发展”的科技发展思路,科技政策保持延续。丹麦科技创新部的管理机构进行了微调,新设国际教育署,以便吸引更多优秀的海外留学生。科研经费投入不断增加,优势科研领域实力持续增强。在能源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目标和研究内容。其科技发展思路可供国内有关方面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德国技术转移体系分析及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转移体系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是沟通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技术供需的桥梁。德国技术转移体系具有合理的层次结构和先进的运作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德国科技成果的转化,对于我国技术转移体系构建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远城区是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分析现状,在把握远城区角色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远城区在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的方法路径、机制设计、产业发展定与体系融合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