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现行的物资(即生产资料)流通体制,是在五十年代初期的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模式下,与计划体制和生产企业管理体制配套建立的。在这种体制下,生产资料生产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都由国家下达指令性计划规定;企业所需生产资料由谁供给、什么时候供给、供给多少也都必须按照国家物资分配计划执行。  相似文献   

2.
围绕转变企业经营机制这个中心环节,改革生产资料流通体制,是当前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认真回顾与总结前几年生产资料流通体制改革的成功与失误,研究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问题与思路,不仅是生产资料流通体制改革实践提出的客观要求,而且直接关系到整个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基本框架的形成。依我看来,在生产资料流通体制深化改革过程中,以下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并做出符合实际的抉择。  相似文献   

3.
生产资料流通的市场化道路是改革物资流通体制的关键。它可以促进双轨制向统一市场过渡,有效地衔接宏观调控和微观搞活,使计划和市场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4.
生产资料流通体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对生产资料要不要实行和如何实行计划分配;如何组织生产资料的供应和流通。在改革以后,苏联仍坚持物资的集中的计划分配。苏联计划分配的物资共55,000种。  相似文献   

5.
随着物资流通体制的改革,一个全新的生产资料市场正在全省建立和发展起来。第三产业普查资料表明,吉林省有各类生产资料公司500家,建立了149个生产资料市场和350个生产要素市场,为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物资流通体制改革的回顾吉林省的生产资料市场同全国一样,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后的3年恢复时期,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基本上是实行市场流通。从"一五"计划开始,重要生产资料全部由国家实行统一的计划分配调拨。在这种计划体制下,经济运行持续了30年之久。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理论上突破了"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思想束缚,结束了长期排斥市场的状况,部分机电产品以商品形式率先进入市场流通。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流通体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企业有了购销自主权,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物资的品种和范围逐步缩减,生产资料价格放开,生产资料市场逐步形成。目前,我省各大中心城市已建立起一批综合性的生产资料贸易中心和钢材、汽车、木材等专业性物资交易市场、技术市场和期货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已初见规模。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的生产资料流通体制,是在五十年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形成的。这种按行政区划组织商品流通,以行政方法为主的经营管理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限制和改造私营工商业,对于在商品供应紧张的情况下控制货源,稳定市场和物价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计划、物资、商业等方面的体制进行了一些重大改革,初步改变了物资部门独家经营生产资料流通的  相似文献   

7.
王俊华 《经济论坛》2003,(11):57-58
一、河北省农资流通企业现状自1992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四次下发文件,改革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制,农资市场流通渠道逐步开放。1998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发犤1998犦39号)标志着农资经营整体进入市场经济轨道。随着农资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农资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农资流通形成了供销社农资公司、农业“三站”及各类工商企业并存的格局;河北省农资流通企业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整体状况明显滞后于农资市场化取向的发展。供销社农资公司作为传统的农资流通渠道,在农资经营步入市场经济轨道后,原靠计划调…  相似文献   

8.
在计划经济时期,煤炭由国家计划组织生产和分配.改革开放后,国家逐步放开煤炭价格、生产、流通,市场配置煤炭资源的比重不断提高.虽然煤炭是市场化改革较早的资源类产品,但是改革并不彻底.电煤双轨制导致的不公平竞争、供求矛盾加剧、寻租现象丛生等问题,是造成煤电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计划煤的实际作用逐步减少,计划内外电煤价差明显缩小,电煤并轨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基本具备.国家应采取果断措施,取消重点合同煤、煤炭产量计划、煤价干预等煤炭计划手段,建立全国统一的电煤市场.下决心尽快取消运力、电力的计划指标,实行与电煤市场化相适应的铁路运输体制和电力调度体制.这将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周期性出现的煤电矛盾.  相似文献   

9.
作为鲜活农产品,蔬菜流通体制对于流通效率、流通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蔬菜流通体制经过了多次改革。本文主要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蔬菜流通体制变迁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历次蔬菜流通体制变迁的背景、改革的内容。总体上看,我国蔬菜流通体制经历了从计划到市场的改革,蔬菜流通质量和流通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试论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信贷与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孙宝峰,林永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组织形式以及各行各业的基本管理方式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下...  相似文献   

11.
在农村改革逐步深入和城市改革全面发展形势的推动下,我国的粮食购销体制也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全国实行了合同定购粮食,打破了过去三十多年统购的局面,对计划外的粮食实行了多渠道流通的政策,并且逐年提高了粮食收购价格。这些改革,对  相似文献   

12.
<正> 县级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作为农资商品流通的主渠道,起着承上启下、连接产销的枢纽作用。如何利用这一发展的契机,完成改革经营体制的课题?借鉴国外连锁商业的经营之道,组建县级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发展连锁店群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资流通体系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协作本身之所以能够产生协作生产力,除了因为它具有优化劳动的功能外,还由于它具有优化生产资料的功能,它能够实现生产资料的合理流通,合理组合和合理消费,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生产资料在形成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 一、协作能够优化生产资料的流通 (一)协作能使生产资料流向合理化。 1、协作打破了条块分割,能够实现生产资料的全方位流通。条块分割的体制在生产资料流通上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流向的单向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的20年里,我们经历和目睹了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段辉煌历程。中国的经济运行系统以及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分配制度的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配体制框架的改革实践,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巨大指导作用,凝聚着亿万人民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是改革开放恢宏画  相似文献   

15.
徐霄红 《经济师》2004,(9):30-31
文章在分析我国生产资料流通体制演变的基础上 ,提出了对生产资料流通体制演变的一种解释———制度性信息不对称 ,并从专业化分工制度、产品品种结构、利益冲突等方面解释制度性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同时 ,用信息不对称理论解释了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的纵向一体化等现象 ,并与消费品流通领域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6.
社会再生产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由生产出发通过流通过程进入消费的产品,就其物质内容来说,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组织好生产资料的流通,对于有计划按比例地、高速度地发展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具有很大的意义。这里,我想根据自己的学习心得,谈谈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流通(主要是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的生产资料流通)的性质和作用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已经决定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这是农村流通体制的战略性改革。如果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的第一次大改革,那么,这将是第二次大改革。这一改革,把农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纳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轨道,对进一步搞活农村经济,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的协调发展,都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下面仅就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七五”计划的精神,结合我国物资流通(即生产资料流通)的实际,本文就“七五”时期物资流通的几个问题,谈一点肤浅看法。一、“七五”时期物资流通体制改革的设想“七五”时期,是全面改革我国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的改革包括从整体上带有综合性的改革和各个领域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配套改革。物资流通体制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改革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物资流通体制进行了局部的、尝试性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为了实现“七五”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物资流通体制还必须进一步彻底改革。  相似文献   

19.
<正>一、我国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特点 1.生产资料的商品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虽然从理论上肯定了生产燃料的商品属性,但在一段时期,大多数生产资料仍然由国家集中统一管理。1988年国家放松对生产资料流通的计划控制,国务院取消了由中央专业部门分配和管理物资的职能,除对少数短缺的重要原材料、燃料中属于重点企业生产的部分纳入国家指令性计划外,其他部分则分别采取国家合同定购、协商定购和市场购销等管理形式。到1994年控制品种由1988年的72种减少为10种,而且计划物资的比重在逐渐缩小,钢材从1990年的41.5%降到1994年的20%,木材从21.8%降到15%,对计划部分也采取了保量不保价的政策,目前除少数生产资料品种的经营需经物资管理部门的批准外,大部分品种已经完全放开经营,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生产资料的商品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静态的生产力由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构成;静态的生产关系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构成。动态的生产力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主要是劳动工具)加工改造制作劳动对象,创造物质财富的社会实践过程;动态的生产关系即是"生产——分配——流通(交换)——消费"的矛盾运动过程,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运动蕴涵在四个环节整体之中。由此,我们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诸多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