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邈昕 《商》2013,(3):210-211
配第——克拉克定理和库兹涅茨法则从理论层面上阐释了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的规律,这证明中国在产业结构发展演变的特定时期出现结构性失业问题有其客观必然性。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直观地揭示了中国国内三次产业的比重和国内就业人员按产业分类的构成。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与相应的劳动力比重的差异程度,用各产业增加值比重与就业比重相比再减去1就得出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产业结构偏离度可以体现出产业增加值结构与产业就业结构之间的不对称程度,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产业结构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2.
就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其合理化程度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产业结构变动的视角,对1978-2007年广东就业结构演变历程进行实证考察发现:广东就业结构变迁基本符合配第-克拉克定律,且呈现明显的阶段化特征;但整体水平不高,结构性问题严重,与国际标准模型对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配第-克拉克定理和库兹涅茨定理,根据统计数据对我国和广西的产业结构及劳动力产业结构变动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广西劳动力产业结构变动的特殊性和非常规性,并分析了原因,文章最后提出了调整和优化广西产业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按照配第-克拉克原理,在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中,就业结构的变化始终与产业结构变化保持相关性。依据江苏1990-2012年GDP与从业人员数量关系变化分析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决定劳动者的就业结构。为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江苏省应增强区域就业结构的合理与匹配性,调整第一、二产业内部结构,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同时建立并完善职业院校人才与产业需求拟合的有效机制,形成全方位、覆盖广、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调整区域专业设置布局,进一步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从而缓解就业压力,明确就业方向,保证就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必然现象.导致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要内在因素包括技术进步、资本以及劳动力的投入.实证检验表明,现有产业结构水平的提高对未来我国产业结构向更高程度演变产生积极作用,但技术进步、资本以及劳动力的投入所起的作用并不显著.因此,必须在三次产业之间合理地配置资源,积极发挥三大内在动因的促进作用,以使我国产业结构演变更加合理、有序.  相似文献   

6.
从产业升级的视域全面分析1999年高校扩招之后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变规律,通过对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以及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偏离度的测算,综合分析江苏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水平。实证研究表明,1999-2016年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迁方向一致,但就业结构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变迁;江苏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第一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为最弱,而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强,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表现最为协调。目前,江苏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第一产业存在过剩的劳动力,而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有效供给存在不足。江苏省需根据市场的需求格局,积极推进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侧改革,以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变迁。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贸易结构变动在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作用。认为贸易结构的改善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的升级,有利于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乡劳动力的转移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必须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城乡联动,使我国贸易结构得到优化,通过传导机制,对城市化进程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经济快速发展,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仍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制约了未来经济发展。以1978—2012年西藏产业结构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配第—克拉克定理对西藏产业结构演变进行分析,发现了西藏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西藏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商》2015,(20)
现代企业改革的动力在于资源的重新配置与利用,而资源的重新配置主要就是产业结构的变动与就业结构的调整。随着技术进步,企业对于劳动力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一方面,劳动力需要通过产业部门来作为载体;另一方面,在产业结构内部由低级向高级演进时,同样需要合理的就业结构与之对应。本文将分别从产业结构业、就业结构的研究入手,然后再讨论二者的关系并最终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1.由“配第一克拉克定理”所展现的现代服务业吸纳就业的一般规律 产业结构理论中,有关经济发展中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变化的著名理论——“配第一克拉克定理”。早在17世纪,西方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就已发现.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产业中心将逐渐由有形财物的生产转向无形的服务性生产。1691年,威廉·配第根据当时英国实际情况明确指出:工业往往比农业、商业往往比工业利润多得多。因此劳动力必然由农转工,而后再由工转商。  相似文献   

11.
东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和谐度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结构与产业组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劳动力在产业各部门之间的转移进程.我国东部地区第一产业的GDP和就业人数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GDP和就业比重稳步上升,第二产业的变化不大.但是,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比较大,并且三次产业的协同性相比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东部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阻碍二者协同变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配第-克拉克定理揭示了经济发展水平与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文章通过对全国以及深圳、广州两个城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关系的分析,证明了在21世纪配第-克拉克定理仍然成立的结论。针对人们在实际应用配第-克拉克定理时的误区,文章提出了三点思考:第三产业比重高未必是经济发达的标志,第二、三次产业无所谓合理比例,制造业转移不一定造成"产业空心化"。  相似文献   

13.
《商》2015,(9)
本文运用协调系数从整体上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程度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就业结构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对此,论文提出了促进劳动力转移和扩大就业的对策建议,以提高就业结构水平,进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产业结构演进过程的不可逾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演进的相关理论配第———克拉克定理和霍夫曼定理,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动的“标准形式”。从国家层面看,不同国家的产业结构演进之路径与速度尚存在差异,有些产业阶段是可以逾越或缩短其过程的。但由于其自身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的不同而显示出不同的个性。我国经济由于受制于国际市场及资本积累等因素的制约决定了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具有不可逾越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资本投入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经济增长将大量未充分就业的农业劳动力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而导致就业结构变化,就业结构的变动又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本文从生产函数出发,将就业结构变动从全要素生产率中分离出来,得出就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及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的流动时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一、产业结构的内涵 伴随产业的逐步发展,对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也如火如荼,费希尔等人首次提出了三次产业分类法,配第与克拉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配第一克托克定理”。之后,其他学者从不同角度埘产业结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完善了产业结构理论.加深了对产业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河北省为例,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变、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平衡、产业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等方面对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分析.提出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加入WTO后,广东省从就业的产业结构来看,劳动力正加速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从就业的行业结构来看,劳动越来越密集化,经济和就业结构不断向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变;就业机会的增加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食品、皮革制品与建筑建材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文章提出,加快广东省就业结构转换的对策,一是加快经济增长,继续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经济政策;二是提高城市化水平,扩大就业容量;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四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9.
徐州作为重要的矿业基地,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整体经济水平逐渐受到影响而发展速度放缓。同时,就业人口必然会在产业间转移,转移期间的劳动力供需不匹配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造成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并存的状态。因此,本文就徐州市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互动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湖北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湖北省1985-2008年三次产业演变过程描述基础上,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偏离度,对湖北省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湖北省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特征,但变化显著、二元经济特征明显;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产业结构由"二一三"模式已经转变为"二三一"模式;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协同关系,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呈互为因果关系。湖北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继续坚持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拓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渠道;积极调整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发展现代制造业,提高其吸纳劳动力的比例,从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