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本文给出商品消费支出份额Working-Leser非均匀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的非参数局部线性估计方法,并用之估计和比较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地区城镇居民各类商品消费支出结构。利用支出弹性分析方法,分析和比较两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选取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最大的三个因素——医疗保障、教育文化和居住支出,运用半参数回归模型分析,得出上述三个因素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中国2005—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医疗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医疗消费支出主要受政府卫生投入、医疗保险参保率、卫生资源供给以及少儿抚养比等因素影响,而老年抚养比、医疗消费价格指数、可支配收入等因素现阶段对我国城镇居民医疗消费支出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中国1999—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我国农村居民医疗消费支出影响因素。估计结果表明:政府医疗卫生支出、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医疗消费价格指数均与农村居民医疗消费支出正相关。而GDP增长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村居民医疗消费支出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近二十多年来,非参数统计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由于不需要预先确定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对计量经济模型的估计和预测提供了多方面和灵活机动的表现形式。本文尝试将非参数估计理论引入到回归模型中,通过建立非参数回归模型及普通的线性回归模型对云南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及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研究西部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通过采用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的面板数据,首先对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了面板单位根检验及面板协整检验,发现二者之间具有协整关系;进而进行了面板数据模型选择与估计,结果发现应建立个体随机效应模型。从个体随机效应模型可以看出西部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受收入影响较大,因此西部地区要提高消费需求就必须增加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7.
崔娟娟 《经济师》2013,(3):220-221
近年来,山西省的经济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人民生活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文章通过分析1996年至2010年15年的相关数据,以山西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为因变量,运用EViews软件对影响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找出其中的关键因素,建立了一个山西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消费意愿和年利率的多元回归模型,研究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其影响因素之间数量关系的基本规律,以揭示近年来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等因素的情况及特点,掌握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变化趋势。从而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参考,最终促使消费需求这驾"马车"能成为引领山西省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陕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一组依赖于时间变化的随机变量,可用ARIMA模型予以近似描述。运用1980—2007年陕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建立了ARIMA(4,1,4)模型,其预测结果通过了检验。预测结果为各级政府提出扩大城镇消费支出的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对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作了改进,用改进的ELES模型和面板数据估计出我国城镇居民2002年~2005年对各类消费品的基本需求,分别计算出各年各收入组对各种消费品和全部消费品的边际消费倾向,各年平均、各收入组平均的边际消费倾向,对各类边际消费倾向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内需不足、消费疲软是社会转型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难题。消费习惯形成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效用不但取决于当期消费还取决于习惯存量,消费决策逐步动态调整,从而导致消费行为更为谨慎。本文讨论了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的习惯形成效应。我们首先扩展了Dynan(2000)的理论模型,在其基础上加入了不确定性因素,随后利用1992—2003年中国城镇居民收支调查数据构造组群面板数据,并使用系统广义矩方法得到估计结果。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存在显著的习惯形成效应,且习惯形成系数为0.04,这一系数在社会转型期逐步增强。研究还发现,不同组群的家庭表现为显著的异质性。本文的结论一方面可以为微观家庭的消费金融决策提供有益参考,另一方面为改善内需的宏观政策制定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珠江三角洲城镇建设用地增长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珠江三角洲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的动力是珠三角经济超常规发展对用地的需求。城镇建设用地增长占用了很高比例的耕地,用地总量增长速度非常快,增量用地的用地构成以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为主;用地增长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大部分城市和建制镇人均建设用地增加,并没有根本改变大城市用地紧张的局面,而使原有用地较宽裕的中小城市和建制镇的人均建设用地摊大饼式的继续增加。针对用地增长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郝前进  陈杰 《经济地理》2007,27(6):985-989
城市的房地产价格能充分反映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集聚、资金流动和居民的消费偏好等有关信息.长三角城市群房地产市场显现较明显的体系分层结构,为研究房屋价格差异的决定因素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文章用长三角16个城市2000-2004年房地产市场的数据,揭示了需求差异是决定长三角地区城市间房屋价格差异的主要因素.其中,城市之间在居民人均收入和非农人口比例的差异又是决定各个城市对住房存在不同需求的主导因素.然而,我们同时发现,人均房屋竣工面积等供给因素对房屋价格并没有显著的影响.这说明当前长三角城市群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差异主要由需求因素决定,供给因素起到的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3.
城市居民对居住区位的偏好及其区位选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详实的社会调查数据,考察了我国城市居民对居住区位的偏好和支付意愿,以及居民实际的区位选择。首先对影响居民对居住区位支付意愿高低(即支付意愿梯度)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了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探讨了研究支付意愿与区位选择差异性的方法。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了支付意愿梯度模型和区位选择模型,利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重庆五城市的调研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高收入群体仍倾向于居住在距离市中心偏近的位置,工作地点、对环境的偏好、城市规模和郊区基础设施完善程度都会从各种方面影响支付意愿的梯度值。市场力量已经在居住区位资源的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存量住房流动性低和一部分居民的融资能力不足仍阻碍了其自由的区位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地区间消费结构差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费结构不仅是消费领域的重要问题,而且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一定时期内人们消费结构的状况最能反映该时期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高低.以农村居民消费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按经济与地域差异将中国农村居民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建立农村人均消费支出截面数据建立ELES模型,实证研究当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内在规律和基本特征.结果表明:东中西部之间农村居民消费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各区域农村居民的收入弹性、自价格弹性和互价格弹性系数相差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朱政  郑伯红  贺清云 《经济地理》2011,31(3):404-408
1980年代以来,珠三角城市群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经济中心。通过对珠三角城市群职能等级体系、空间结构演化历程的研究,指出其空间结构为多中心模式,即主次中心城市带动组团城市发展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该空间结构模式的成因以及其对于城市扩张、制造业发展、产业升级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认为珠三角城市群的多中心模式在加快城市化进程、控制城市规模、促进制造业发展、缓解城市问题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则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人口迁移对90年代珠江三角洲人口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李玲 《经济地理》2002,22(5):544-549
90年代大量人口向珠江三角洲的迁移集聚,不仅使总人口快速增长、人间分布发生变化、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而且降低了人口性别比、延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及受高等教育程度人口比重的提高。虽然人口增速全国最高,但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却低于东、中部部分省市,说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迅速发展是迁移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对环境的压力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建议通过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引导、加快城乡劳动市场一体化的步伐、加强对企业经营和劳动用工的调控、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促进提升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缩小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我国寿险市场为背景,通过建立包括保险决策的资产选择的动态连续时间模型,给出了保险产品价格成本效应对寿险需求影响的理论分析,并通过具体的数据分析讨论了模型的意义。本文还实证研究了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一些主要的保障型寿险产品的附加保费因子及其对我国居民保险需求的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我国目前保障性保险需求不足的现象。同时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国的保障性保险还远没有满足我国居民的潜在需求,并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Most river basins have experienced development of water projects to promote flood control, recreation, and hydropower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ough the projects helped establish stable economies, there have been adverse impacts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wildlife that reside in these river basins. One of the key policy tools for habitat restoration is management of instream flows. Alternative water banking policies for restoring habitat are compared using a spatial optimization model to identify which policies work best to augment instream flows for habitat restor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policy goals dictate what type of water bank is preferred.  相似文献   

19.
第二住宅古已有之,而在当代中国出现了规模逐步扩大的趋势。自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中国城市家庭住房来源和产权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从计划经济时期的租赁公房为主转变成了多样化的住房来源和产权,并且出现了拥有多套住宅的现象。地理因素影响第二住宅的获得。运用2005年CGSS数据分析了我国城市自有多套住宅家庭的地理特征,直辖市和省会市辖区自有多套住宅城市家庭比重低于其他城市,人口规模在50万以下的城市比其他城市自有多套住宅比例高,一线、二线城市低于四线城市。将城市居民分为本地市民、城镇移民、农村移民家庭和其他,本地市民家庭和全体城市家庭地理特征一致,城镇移民家庭和农村移民家庭空间模式有所不同,并且本地市民比移民更可能自有多套住宅。运用LOGIT模型在控制了家庭收入、移民类型等社会经济特征之后,城市行政等级和人口规模、市场等级等地理因素依然是影响全体城市家庭和本地市民家庭自有多套住宅的重要因素。它实际上表示的是地方住房市场,特别是房价和低价住房资源可得性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中国分税财政体制下中央和地方财政不平衡这一事实分析了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和SYS GMM方法实证研究了财政缺口、财政不平衡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效应。结论表明:在分税财政体制下基层政府财政缺口的存在,并不利于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转移支付作为弥补财政缺口、均衡中央与地方财政不平衡的主要机制,对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产生了显著的激励效应。另外,尽管较高的转移支付筹资水平和专项补助方式有助于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激励,但在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不平衡的分税财政体制框架内,这一供给激励机制将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