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正在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公共财政框架,在公共财政模式下,财政支农的依据是什么?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要支撑的县级财政的支农职能怎样定位?县级财政怎样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下公共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调控要求?本文是笔者的一些粗浅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政府财政支农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1978~2008年间粮食生产和政府支农投入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支农支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粮食生产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支农支出与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正向效应最为显著,然而,扶贫资金具有负向效应,存在以粮食产量为导向的短期化倾向。为此,应该加大农业科技投资,加强农业基本建设以及农业支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3.
政府支农投入对粮食生产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政府财政支农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1978~2008年间粮食生产和政府支农投入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支农支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粮食生产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支农支出与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正向效应最为显著,然而,扶贫资金具有负向效应,存在以粮食产量为导向的短期化倾向。为此,应该加大农业科技投资,加强农业基本建设以及农业支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任务中,农业现代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与标志是什么?有限的资金和物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这是一个事关全局的大事,需要慎重地、实事求是地加以研究。建国三十年来,农村信贷在支持生产发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目前的问题也还不少,相当一部分贷款用得不好,没有真正起到促进生产的作用。作为统一管理国家支农资金  相似文献   

5.
经济薄弱地区大多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因而如何调整财政支农投入结构,实现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显得尤为重要。笔认为,财政支农投入应该向多元化转变:  相似文献   

6.
一、抓管理,“严“字当头   人民银行再贷款的支持是农民增强发展后劲的后盾和保障,在1999年国家增加支农再贷款资金150亿元的基础上,2000年又投入了150亿元,应该说这是国家落实支农政策的重要举措.保定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80%,属农业大市,去年累计支农再贷款资金32000万元,比1999年末的3500万元增加近十倍.如何管好这部分资金?通过几年的不断摸索和实践,我们认为,实际就是一个“严“字,即:落实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把握贷款投向;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加管理;研究本地实情,严格贷款管理程序,做到贷款“放得出,收得回,不挪用“.我们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7.
如何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近年来,各级财政不断筹措资金,加大支农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在支农资金的安排和使用上还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8.
1999年,在国有商业银行撤并设在县、乡一级机构,纷纷上收基层贷款审批权的背景下,人民银行为有效缓解农村信用社自有资金不足和农民贷款难的双重矛盾,巩固农业基础地位,适时推行了支农再贷款政策。支农再贷款政策施行七年来的效果究竟如何?还存在哪些制度缺陷和不足?以及不同经济区域支农再贷款政策如何加以调整或退出等问题,是本文通过对双鸭山地区的个案研究力图要论述的重点。一、支农再贷款政策的积极效应-农业、农户、农信三个层面的多赢局面支农再贷款兼有政策性贷款和货币政策工具的双重性,也决定了其目标的相关性和多元性,我们很难…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鉴于农业的弱质性,财政支持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河南省财政支农支出稳定增长,但增长率波动缺乏稳定性,农业产出的增速也呈现波动趋势,财政支农政策对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为发现财政支农政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对河南省地级市的数据进行异质性分析。结合河南省实际,应健全财政支农法规、财政支农有法可依,合理增加财政支农投入、扩大财政支农规模,大力扶持地方农业特色产业、优化财政支农结构,明确各级部门监管责任、提高财政监管力度,提高支农资金利用效率、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以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政策,确保河南省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高新形势下农业信贷支农效益,处理好商业化经营与支农关系并使之有机结合起来?遵义地区农业银行(现遵义分行,下同)通过对烤烟生产的支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财政支农不仅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三农"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更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所以,财政支农管理体制改革是否到位,既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支农工作成效和财政支农的职能发挥,也关系到我国农业治理体系和农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能否实现。本报告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财政支农现状,研究如何通过全面深化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调整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和创新财政支农投入机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以加快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财政支农不仅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三农"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更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所以,财政支农管理体制改革是否到位,既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支农工作成效和财政支农的职能发挥,也关系到我国农业治理体系和农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能否实现。本报告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财政支农现状,研究如何通过全面深化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调整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和创新财政支农投入机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以加快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农业拨款监督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赵总理在全国工交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的要讲求经济效益。什么是农业拨款的经济效益呢?我认为它首先表现于拨款使用的经济效果,即通过对农业拨款的监督活动,在管好用好支农资金的基础上,在合理利用水土资  相似文献   

14.
刘伟林  刘俊 《中国金融》2006,(23):71-7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在财政资金难以满足资金需求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应该有所作为。当前,怎样调动和吸引信贷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形成财政、信贷资金配套支农的合力,是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财政支农工作带来哪些影响?财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支农作用?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如下探讨。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农作用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以高度集权、计划管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农业从生产到分配都纳入了政府计划,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统一由指令性计划来安排,产品分配又  相似文献   

16.
有一种观点认为农村信用社是在政策性和商业性的夹缝中求生存,支农与经济效益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那么事实上果真如此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在现实的选择上,农村信用社和农民、农业及农村经济是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农民、农业及农村经济在农村信用社的大力支持下可以得到迅速发展,农村信用社也可以在支农服务中实现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财政部门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下拨了大量专项资金用于支农。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但笔者在对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使用还存在着被挤占、挪用,以及农业生产项目不配套等诸多问题,这迫切需要加强对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监督。笔者认为,应该从财政支农专项建设项目的立项阶段、建设阶段、验收阶段和后续经营评审阶段等四个阶段进行全过程监督。  相似文献   

18.
财政金融支农政策的有效实施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从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此,本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财政金融支农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效应,力图为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持.结果显示:财政支农和农业信贷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正向效应,但也存在着明显的时空差异;支农效应在2004年前后财政金融支农效应发生结构性变化,但支农效应在不断加强;越贫困的地区财政支农效应越明显,而农业信贷效应在西部较小,东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高风险产业,银行业信贷支农面临由农业风险直接导致的信贷风险较为突出.银行业支农信贷风险的转移,根本在于农业风险的转移和分散,在于农业风险承担和保障机制的建立,而这一机制的缺乏恰是银行业支农信贷风险转移的核心问题,也是最大的难题.消除涉农金融机构信贷支农的风险顾虑,亟待建立农业风险保障机制、设立准政策性专业保险机构...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支持农业生产,培植农业财源,是财政部门一个必需履行好的重要职能。可是在某些地方遗憾的是年年支农,支农的实效似乎不大,许多地方的农业财源增长减缓,甚至倒退。究其根源,固然很多,但不懂得农业生产实情,不懂得支农政策,即不“知农”,是一条关键原因。正由于不“知农”,在支农过程中存在着走过场现象,致使支农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