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王国臣  果永宽 《改革与战略》2012,28(6):131-133,192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发展文化产业要加强文化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研究,提高创造型、应用型和基础型三种类型文化生产力水平,发挥好我国文化生产力的张力大、面临突破性机遇两个优势,加强文化劳动资料和材料的生产,科学把握好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文化消费两个要素关系。  相似文献   

2.
探求福建文化产业发展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华荣 《开放潮》2006,(1):11-13
党的十六大和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年年初发出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不仅确立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而且明确了文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改革措施,为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探索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福建应抓住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3.
加快发展福建文化产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文化产业从80年代中后期起步,到90年代随着文化事业的繁荣兴旺渐具规模。进入21世纪后,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注重政府导向作用,完善文化产业政府支持系统,加强市场主体的整体竞争力,才能使这一新兴产业成为有效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体制创新是理论创新、观念创新的实践支撑体系。在确立大力发展浙江化产业、建设化大省的理论、目标和政策之后,必须着力推行化体制的创新。否则,再完善的理论和美好的目标,仍束缚在传统的体制之内,也只能是“理论务虚”。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化体制创新的紧迫性、必要性;充分认识现行化体制的弊端及其复杂性;积极、大胆、谨慎、分步、重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符合人类明进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化体制。  相似文献   

5.
林永健 《开放潮》2004,(3):37-38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文化建设的两项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发展观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当前,不少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推进文化科技创新。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抓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发展浪潮中,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化、 复杂化工程,建设难度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国要准确把握其组成部分之一,即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优化创新文化产业的基础上,深化改革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拓展融资渠道,优化完善管理制度,注重服务队伍建设等.这才能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创新作用,科学改善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村地区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9.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许多国家对发展文化产业的策略进行了深化研究。福建省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提升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必须加速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制定科学可行的政策,促进福建省文化产业稳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俊华 《特区经济》2005,(6):328-329
一、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基础优势1.文化资源丰厚。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中国文化的起源与中国人的起源实质上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活动的历史确证是距今170万年的云南“元谋猿人”。考古还发现了人类的直系远祖腊玛古猿的许多材料,以及人类从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到晚期智人(新人)各个发展阶段的材料,使得世界上迄今只有中华大地在人类起源的各个环节中没有缺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号称5000年,最引以为豪的有四大发明、两条江河文明发祥地、一座长城一部《红楼梦》、诸子百家。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尽管创新与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与产业发展的主要内涵,但创新对服务业发展的作用仍较少被关注。综合已有的文献研究表明,我国现阶段"服务业发展之谜"特征显著,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已经成为制约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文章以江苏省服务业发展为例,分析了江苏省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趋势以及服务业创新发展的现状,并对江苏省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江苏省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与服务业比重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本等指标对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有着正向的影响,但服务业集聚的作用仍未得到充分发挥,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发展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服务业创新发展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福建品牌茶业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当前福建品牌茶业发展的全面总结与评价,指出福建茶业品牌道路发展还存在着诸如:茶叶企业规模偏小、标准化建设滞后、品牌经营方式落后等主要问题,进而从培育品牌意识、充实茶叶经营主体实力、扶持重点品牌茶业发展、建设区域品牌、强化政府扶持作用等角度,提出基于品牌视角加快福建现代茶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茶产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茶叶的市场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福建传统的茶叶生产方式与产业组织形式已经逐步被市场所淘汰。如何增强福建荼产业的竞争力已经是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了。福建发展茶产业有着自身独到的优势,尤其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就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提升福建茶产业文化竞争力最终达到稳步提高福建茶产业区域竞争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介绍科技服务业的新内涵;分析科技服务业已发展成为知识经济重要成分和战略性产业的重要性。阐述国家和天津、广东、江苏、北京等地方发展科技服务业的措施。针对福建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提出福建省应首先从开展科技服务业专项统计、出台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与实施意见、设立科技服务业发展专项计划、设立科技服务业相关机构与网站等方面着手,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步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制造业作为一个碳排放量较高的行业,其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中之重,如何促进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是当今重要的研究话题。基于中国30个(因数据缺失,未包括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省份2006—2021年的统计资料,在以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的情况下,实证分析数字技术创新赋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非线性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创新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数字技术创新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非线性关系,具有以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的单一门槛效应;当环境规制强度小于门槛值时,数字技术创新对促进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较强的正向推动作用,而当环境规制强度大于门槛值时,数字技术创新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推动作用大幅度降低;当地区数字技术创新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门槛效应才开始显著,数字技术创新水平过低时,环境规制强度对数字技术创新促进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黄如良  王开科 《科技和产业》2010,10(9):19-23,27
光伏产业是代表未来清洁生产趋势的绿色新能源产业,其持续的技术经济性改进使得光伏产业已进入到了可大规模发展的阶段。在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总体格局中,福建省处于相对劣势地位,起步晚、发展缓慢;但福建却具备发展光伏产业的自然资源禀赋、产业梯度差异、政策便利以及区位优势等条件,为其实现后发优势提供了可能。文章着重分析了福建省光伏产业发展的后发优势实现机制,并根据当前内外部环境以及福建省自身发展实际提出了实现后发优势的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17.
林产化学工业是林业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产化学工业的发展对繁荣林区经济,实施海西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近年福建林业森工统计年鉴的数据整理发现林化工业产量增加,但产值下降,占全省林业工业产值的比重下降,工业增加值减少。必须改善管理水平,大力引进外资,增加R&D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开发深加工产品,大力发展林业生物质产业。  相似文献   

18.
合肥市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总量偏小,比重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文化企业发展滞后的问题。本文对合肥市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剖析,同时指出了合肥市发展文化产业所具有的优势,在此基础上,从创新文化产业机制、组建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推动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加大品牌建设和宣传力度、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高地建设、培养居民文化消费习惯等方面提出了实现合肥市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福建漳州地区为切入点,通过对闽台农业产业集群的产品链、企业链、技术链、空间链和价值链的现状分析,找出产业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构建结构完整的产品链、层次适中的企业链、协同发展的技术链、完整且畅通的空间链和等级适当的价值链的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文化业态创新不仅是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的要求,也是要素整合与资源配置的目标。基于全产业链理论,阐述了文化业态创新的内涵与外延,分析了新型文化业态创新的内生和外生需求,研究了业态创新的要素构成与关系,最后,从传导、融合、对接和保障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文化业态创新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