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融控股公司叫板金融分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4月6日,花旗公司与旅行者集团宣布合并,标志着在美国本上开创了全能化金融服务之先河,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金融分业体系。同年5月13日,美国众议院以一票之差通过了《1998年金融服务业法案》。该法案在涉及银行组织结构的条款中,创造了“金融控股公司”(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这一新的法律范畴,而在此之前,美国只有银行控股公司的立法,该法案同时规定,金融控股公司的母公司可以是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及保险公司,并可以从事全方位的金融业务,取消了这3类不同性质的金融机构限制交叉持股的禁令。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围绕金融控股公司的话题不绝于耳,如何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热门话题。随着一批准金融控股公司的出现,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出于自身战略发展的考虑纷纷制定了组建区域性金融控股公司的战略规划,以便整合地方金融资源,提高地方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北京为例,最近该市有关机构已起草完毕关于北京市市属金融企业调整重组方案的报告并已上报给北京市金融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3.
作为地方金融集团金融控股战略推进过程中的一项核心议题,如何实现金融控股模式下的协同效应已经成为制约金融控股战略能否最终实现的关键因素。协同效应不是金融控股公司的必然衍生物,它需要一整套完善、科学的机制(即协同机制)加以合理运用才能付诸实现;同时不同模式下的金融控股公司实现协同的路径也不尽相同。本文的关注点在于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区域性金融控股公司实际情况的协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集团整体战略协同。其逻辑脉络可见右图:  相似文献   

4.
组建控股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新黄浦经济研究所庞毓芳,王福娣,吴婷华,肖元真近年来.创建和发展控股公司已成为上海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建立全新的经济运行机制的一项引人瞩目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控股公司在创建和完善中出现的某些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综合经营模式,特别是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优势,重点结合我国现阶段金融业发展情况,从商业银行多年累积的物质基础、近年来的综合经营实践、海外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现有监管体制及银行内在动力等方面,详细阐述发展以商业银行为基础设立纯粹型控股公司的优势和可行性,并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7.
入世后,我国金融业的业务经营方式已逐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我国金融业最终走向混业经营的趋势也已经非常明朗,而作为现行制度框架下允许运作的金融控股公司,因具备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决定了其在推动金融业混业经营进程中的巨大潜能。然而,在金融业分业经营政策前提下,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尚处于缺乏明确法律依据的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8.
为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贯彻党的十六大以来历次关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精神,亟待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有资本预算管理制度。"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借鉴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本文将介绍上海等地的先进做法。  相似文献   

9.
10.
1996年的中国证券市场在20世纪中国经济大发展中留下辉煌的一页。但在市场发展中,有着一个非常明显的与原有市场运行不同的格局,那就是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市场的作用和发展的力度大不一样,出现了与过去沪强深弱相反的深强沪弱的局面,上海证券市场无论是在行情启动、股指的涨幅,还是在交易量等方面都逐步落后于深圳市场。为什么在这一轮的行情来到的时候出现了相反的格局呢?一、深圳的市场吸引力增强了深圳证券管理当局深刻认识到了证券市场的重要性和过去深市场落后的原因,并切实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在宏观经济环境转好和97香港…  相似文献   

11.
上海与新加坡国有控股公司模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新、沪模式的比较分析 1、组建的出发点不同 新加坡国有企业的产生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是时代之需。1965年,新加坡刚刚取得政治独立时,国内私人资本相对较弱。为了鼓励来自国外的直接投资,新加坡政府放弃了当时十分时髦的进口替代政策,选择了自由贸易和开放投资的策略。与此同时,在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经济环境下,为了维护民族利益,新加坡政府不得不直接充当“企业家”角色,运用政府财政赢余和强制储蓄体制(主要是公积金制度)集中起来的资本,在战略性领域中创办国有控股公司及国联公司,培植自己的工业。 上海国有控股…  相似文献   

12.
一、上海保险市场的现状分析 1992年以美国友邦进入为标忘,上海保险市场首先对外开放,此后作为上海金融业支柱之一的保险业步入加速发展轨道,迅速成为我国第一大保险市场,市场结构日趋合理,交易功能逐步增强。其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3.
一,沪港金融市场的比较 1.银行业 至97年底,香港持牌银行总数为183家,有限制牌照银行62家,接受存款公司124家,全球最大的100家银行中,有55家在香港设有分支机构。截止97年6月底,香港银行总资产为8.5万亿港元,总存款2.7万亿港元,总贷款4.3万亿港元。以海外银行数目计,仅次于伦敦、纽约而成为第三大国际银行中心。  相似文献   

14.
目前,许多外资、中资金融机构已陆续进入上海,各项金融业务相继开展,发展势头喜人,还将不断有新加入者。金融机构的集聚和业务的开展要求有更配套的国际化的软环境,外国有金融公会,金融企业的很多事情可以找公会而不是找政府解决。政府应当更多地致力于法律、法规和游戏规则的建设,金融界的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市场协调等工作可以交由金融公(协)会来料理。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和跨区域转移就业的不断深化,农户的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正发生着重大变化。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开始关注金融市场,寻求财富积累的新途径。本文运用2019年山东省1140户农户调查数据,基于金融排斥视角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户风险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并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个角度探究金融排斥在该过程中的影响机制,以及金融排斥在供需两端作用程度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提高了农户风险金融市场的参与广度(风险金融市场参与概率)与深度(风险金融资产持有比例);劳动力转移主要通过缓解需求端金融排斥对农户风险金融资产配置行为产生影响,供给端金融排斥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转移就业时长能够强化劳动力转移对农户风险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正向影响;户主转移就业距离越远,农户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的概率和持有风险金融资产的比例越高。  相似文献   

16.
浦东开发开放以来,在金融贸易先行战略的带动下,通过开放与创新推动了上海及浦东的金融保险业快速发展。今年1至3季度,按经营地计算的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34.38亿元,占GDP比重12.4%。目前,浦东新区中外资金融资机构达141家。其中,中资金融机构79家,外资金融机构62家,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3.4%和8.8%,金融机构集聚效应显现,辐射功能明显增强,金融环境建设不断完善,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金融创新为动力提高上海融资能力吉晓辉,龚伯荣,茅依群,陈辛“九五”期间,上海需投入重大工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近万亿元,“三港两路”中的浦东国际机场就需数百亿元,资金缺口巨大.如按常规行事缺口很难弥补。我们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前提是要解...  相似文献   

18.
银行业的国际化是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基本内容。所谓银行的国际化,主要有下面三条标准:(1)银行资源配置国际化,商业银行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客户配置资源;(2)银行机构和业务国际化,所有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平等竞争;(3)银行经营制度国际化,各银行在统一的国际市场规则和框架下运营。 一、当前上海银行业开放的国际化评价 1、上海正在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近年来,中国工商银行的票据中心、中国建设银行、中国招商银行的银行卡中心、房地产信贷中心、中国银联、黄金交易所、外币同业拆借市场,全国城市  相似文献   

19.
岛国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给上海的启示商世文据国际权威部门提供的资料,世界上成功地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岛国约30个,这些岛国至今不少还是鲜为人知,然而他们的离岸金融市场却搞得红红火火,相当成功,成为其经济的主要支撑点,人均收人与发达国家几乎相等。就自然环境而...  相似文献   

20.
1996年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主力银行管理暂行办法》。于是,主办银行制度正式在300户重点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北京、天津、上海、武汉、济南、德阳七城市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试行。银企合作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1996年全国试行主办银行制度的300户企业中,上海占有29户;1997年第二批全国新增212户,上海为18户。上海第一批29户企业,已有25户企业与银行签订了《银企合作协议》(工行17户、建行6户、农行1户、中行1户);第M批18户企业中,有13户与银行签订了《银企合作协议》(工行9户、建行4户)。迄今为止,一年中4行共向第一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