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以把世界各国提供住宅的方式概括为三种基本理论模式:(1)纯市场分配型。住宅的供应完全通过市场,消费者则也完全依靠自己的收入来购买或租用住宅,不存在财政补贴。(2)纯福利分配型。住宅的营造和分配完全由政府掌握,消费者则以极低的价格通过行政渠道取得住宅,住宅的消费得到大量财政补贴。(3)市场、福利分配混合型。住宅的供应通过市场,消费者也通过市场买房或租房,但政府衬住宅提供补贴,补贴资金或提供给消费者,或提供给住宅部门。  相似文献   

2.
1.探索反向递减房租补贴,以解决住房福利悖论问题。提高资格条件标准,扩大房租补贴的受益面,不仅低保对象可享受补贴,收入略高于低保的人群也可以享受补贴。补贴的力度随收入水平递减。其中收入在低保以下的家庭,提供全额补贴,因为低保标准当中不包含住房支出。对收入高于低保且符合资格条件的家庭,只提供一定比例的补贴,因为其高出低保标准的收入,可能拿出一定比例用于住房消费。随着收入提高,住房消费的支付能力也提高。收入与资格条件标准相等的家庭,补贴比例不应超过20%。确定资格条件标准及补贴标准,必须通过调查;并且根据不同的资源约…  相似文献   

3.
各国政府调节住宅市场的价格,一般采取两种方法:管理性调节和经济性调节。1管理性调书管理性调节是指国家通过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对住宅市场的供求和价格进行管理、限制或冻结。1971年,在恶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美国尼克松政府曾宣布冻结物价(含房价)、工资90天。在本世纪40年代,巴西通货膨胀十分厉害,为了遏止房租上涨,巴西政府采取冻结房租的政策,强制房主把房租保持在低水平上,用低房租来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冻结房租房价是政府管制住宅市场价格的极端情况,但并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由于冻结房租房价,房产主无利可图,以致…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政府不同激励政策对提高绿色住宅有效供给与需求的有效性,运用动态博弈法构建了政府不介入情形下、补贴型激励模式下及补贴—惩罚型激励模式下绿色住宅开发销售的决策模型,并相互比较了三种情形的决策结果。研究表明,当奖惩与补贴满足一定条件时:补贴—惩罚型激励模式下高质量绿色住宅的消费率最高,且消费率随着奖惩力度的增大而提高;补贴型激励模式下绿色住宅销售价格最低;补贴—惩罚型激励模式下开发商与消费者的利润高于政府不介入情形和补贴型激励模式下的利润。通过比较分析,发现补贴—惩罚型激励模式比补贴型激励模式和政府不介入情形都更有效。研究结果能够为政府制定绿色住宅激励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职工住房都是实行福利分房,由国家和单位提供住房,职工采取按月付低房租的形式。这种福利制分房的不足之处,在于容易助长某些领导干部权势,形成人情房、新情房等,再就是我国还是一个贫困的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的地方才刚刚解决温饱问题,所以,国家和单位还拿不出多的钱来为职工解决住房困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所以,国家和单位还拿不出多的钱来为职工解决住房困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房改政策,即:把住房建设投资由国家、单位统包的体制改变为国家、单位、个人合理负担的体制;把自建、自管住房的体制改革为社会化1、专业化运行的体制;把住房实物福利分配的方式改变为货币工资分配形式;建立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完全市场化的商品房两种供应体系;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住房金融和住房保险体系;建立规范化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和社会化的房屋维修、管理市场等。其目的就是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城镇住房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加住房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满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  相似文献   

6.
该文介绍了德国社会保障住宅分配制度的发展过程:从政府限制房租,到提供实物住房,最后以提供货币补贴为主。主要经验是降低制度成本,保证公平和提高受助家庭自由度。教训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住房,长期以后容易管理不善,成为地方财政负担。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中国保障住宅分配的建议。主要政策工具应该是住房补贴,受助人群应该包括有子女的农民工家庭。  相似文献   

7.
公平与效率视角下住宅消费保障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宅消费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实质上是对国民收入的一种再分配。这个分配过程对公平与效率具有双重效应,不掌握一定的“度”就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基于公平与效率的视角来探讨中国住宅消费保障制度的完善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对现行的住宅消费保障制度进行完善,如加强对住宅消费保障的法律支持;建立透明的居民财产收入审报体系;建立住房保障配租补贴体系;建立住房保障的动态调整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价格补贴是财政分配和价格分配相结合,用以调节生产、消费的经济杠杆之一;是国家为稳定市场物价,安定人民生活而采取的一项必要的政策措施。 价格补贴,通常是指由于某些商品计划价格差比价关系一时失调,财政对生产者或经营者的亏损补贴。近几年来,由于主要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大幅度提高,而销售价格没有作相应调整,使国家财政用于价格补贴的支出急剧增加。一九八一年全国价格补贴总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商品住房价格畸高的机理性原因剖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一、住房价格状况及其对住房建设与改革的影响我国城市公有住房长期实行无偿供给与基本上无偿使用的制度,国家和企事业单位承担着绝大部分投资与维修管理支出。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增长,住房建设加快和成本升高等原因,国家和企事业单位的房租补贴由1981年不足100亿元迅速上升到1988年的近600亿元。同期,我国每年住宅投资从不足300亿元猛增至1000多亿元。这样,我国住房总投资(住房投资+补贴)占历年GNP的比重就相当高(见表1)。  相似文献   

10.
<正> 住宅商品化在我国已推行10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近几年来,商品房积压滞销;房租改革难以推广和深入;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似已走入低谷。如何进一步推行住宅商品化,关键何在,这里仅就现存的问题提出些供讨论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去商品化"的分析框架,对2000年以后三种福利模式国家的养老金体系发展趋势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社会民主主义福利模式国家的养老金体系表现出去商品化的趋势,体现了社会民主主义福利模式对社会权利及普惠主义思想的回归;自由主义福利模式国家的养老金体系呈现出继续商品化的趋势,是对1990~2000年间再商品化趋势的继续和发展,体现了自由主义福利模式对市场作用的信奉;保守主义福利模式国家的养老金体系同样表现出一定的商品化趋势,但这是各个社会群体博弈后,选择商品化手段对养老金体系进行调整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现有居民阶梯水价政策能否促进社会公平,政策实施对不同收入家庭福利状况的影响如何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基于消费者需求测算了阶梯水价政策情景下不同收入家庭的福利变化,发现单纯的阶梯水价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相对公平,但同步涨价的阶梯水价会使交叉补贴机制失效并使低收入群体的福利显著恶化。因此,城市居民水价改革应优先关注低收入群体的福利状况和价格改革的相对公平问题,防止收入再分配的恶化。  相似文献   

13.
王国军  马倩 《技术经济》2022,41(2):142-154
补贴效率是检验补贴制度设计合理性、运行有效性的核心标准。研究发现,我国通用航空飞行服务业补贴制度存在相对供给挤占、暂时性收益陷阱、恶性亏损经营和资金体内循环4类突出的效率损失及福利侵蚀问题,补贴对通航运营企业经营效益提升无显著影响。立足补贴效率受损形式并顺应有效供给和需求严重不足的产业发展矛盾,以社会福利和外部性为核心,从结构重塑、机制优化两个维度出发,全面建立我国通用航空飞行服务业补贴制度并探讨最优补贴边界,最大化补贴效益。首先,以需求二维影响机制为理论支撑,搭建“需求侧保险费率补贴制度+供给端弹性补贴计划”的双侧补贴模式,减缓有效供需规模偏小对企业短期非理性补贴行为的过度激化。其次,从调整补贴标准、丰富补贴层次、规范补贴流程、定位补贴属性4个方面着手深度优化供给侧补贴计划,并以应用事后补贴安排、筹建再保险补贴基金的形式细化需求侧补贴内容,以期最大程度减少补贴效率损耗对预期补贴福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出口补贴与反补贴对国民福利影响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后,各国政府为增加就业,先后颁布了很多新的出口刺激计划,补贴与反补贴有所增加。分析了补贴与反补贴对国民经济福利的影响,主要的结论是补贴措施与反补贴措施都会导致国民经济总福利的下降,也从集体行动的角度分析了导致福利水平下降的贸易政策为什么会在民主国家实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北欧福利国家的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群  安晓敏 《经济问题探索》2006,54(11):139-142
北欧各国因其建立的“北欧模式”而被称为福利国家制度的典范,但20世纪70年代以来它们在福利国家制度建设中也暴露出了许多矛盾和问题。本文对北欧福利国家的危机,对90年代以来北欧各国福利国家的改革进行了分析,这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福利国家作为社会保障的经典模式,其发展和改革路径一直是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回顾前人研究后,通过对主要福利国家近期状况的描述,肯定福利国家的可持续性.在评述“The Future of the Welfare State(福利国家的未来)”一文的主要观点后,尝试对福利国家的未来提出另一种思路——剖析福利国家改革和调整面临的三对主要矛盾——不断加速的全球化和相对封闭的内部劳动力市场、政治上“左”和“右”的博弈、短期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长期期望福利增加.本文认为解决好这三对矛盾,福利国家的其他问题将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福利问题成为人们日渐关注的话题,而年终福利则集中体现中国人对福利的集体诉求。运用二手资料分析、抽样调查法及访谈法,得出员工年终福利已由传统的物质阶段逐步向服务阶段过渡,整体呈现物质、货币和服务福利三者并存,并以货币福利为主的结论。同时发现单位开放性越强,其福利的弹性和多元化模式就越突出。研究反映出一些国有单位的福利制度无法发挥出应有作用,且单位间福利差距的拉大加剧了分配秩序的紊乱,对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的实现起到了负面的作用。要解决现有福利分配问题,单位可从公平、异质性、形式及人情方面加强考虑。  相似文献   

18.
我国住房保障中价格补贴与收入补贴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格补贴是指通过控制价格,直接影响市场供求以达到对某种消费进行贴补的形式。我国的住房价格补贴是地价控制形式下的房价补贴,即国家长期把地价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从而形成较低的房价水平。收入补贴指不通过土地市场,而是由政府直接支付货币给居民,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即直接的货币化收入再分配补贴形式。在实行过程中,政府将补贴直接发给低收入家庭,当家庭收入提高到一定水平时则取消这种收入支持。我国住房保障中收入补贴是通过政府或单位向职工发放住房消费货币补贴,如住房公积金具有收入补贴的性质。本文对价格补贴与收入补贴保障效果进行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19.
《经济导刊》1999,(1):15-18
我国决定从1998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取消福利分房,并逐步推行居民住宅分配的货币化。这一举措将我国住宅产业市场化的进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同时,也为住宅金融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机遇。住宅金融业主要为住宅业提供各种形式的资金融通服务,有效地缓解了投资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目前粮食主产省直接补贴粮农试点的两种模式分析比较,提出应采取按计税常产或计税农田面积补贴,并以顶抵农业税形式结算到户的模式;同时探讨了直接补贴如何与我国农业基本目标相一致、如何确定合理的直接补贴规模等直接补贴改革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