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存款准备金政策在我国的金融运行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存款准备金政策也经历了逐步完善和改革的过程。本文列举比较了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历年调整,分析了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改革的现实意义及其缺陷,最后提出了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进一步改革的措施建议,以便寻求更好地发挥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功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黄潜 《中国电子商务》2013,(15):200-200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我国央行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控制流动性过剩,现在的存款准备金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本文回顾了我国调控存款准备金率的历程,简要分析了使用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原因和效用,并对当前的存款准备金政策进行了分析和预期。  相似文献   

3.
张作伟 《北方经贸》2001,(3):126-12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银行业面临的风险逐步加大,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我国应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在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上既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更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存款保险制度,在费率选择上采用差别费率,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还要注意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同时,建立完善的经济、政治、法制制度,为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2007年1月到2008年3月央行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然而,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并不明显。本文以近期我国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现象为切入点,简单解释了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夏菲 《华商》2008,(14):129-130
近来,有关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调整已愈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准备金制度政策有何特征?一向调整频率相对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缘何出现频繁化变动?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有何必要?本文将以07年为例,通过对2007年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幅度的分析,对以上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探讨,并总结出对我国准备金制度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田雪枫 《商》2013,(23):202-202
2011年以来我国央行进行了多次的调存款准备金率,每次调整对国内经济发展态势和相关产业经营走势都有着不小的影响。本文将简要说明存款准备金制度及其运行机制,调整存款准备金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各个领域会产生较大影响,本文针对近几年的几次调整所产生的经济效应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初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银行业面临的风险逐步加大。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我国应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在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上既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更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存款保险制度。在费率选择上采用差别费率,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还要注意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同时,建立完善的经济、政治、法律制度,为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含义、作用,主要从存款准备金的付息问题、缴存范围、计提方法以及差别准备金率等方面讨论了我国现行存款准备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作者认为,应在适度降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的基础上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给予相对合理的补偿利率;应将保证金类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应以平均存款余额为提取基础改革原有的计提方法;应按存款的期限实行差额准备金率,对短期类存款实行较高的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9.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斌 《中国市场》2010,(31):55-56,66
央行传统调控经济的三大法宝包括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从政策效果看,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作用最为显著。而在中国目前经济环境中,频繁上调的存款准备金率却已失去巨斧的显著威力。央行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正在不断缩减央行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因此应避免货币政策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过度依赖。如今我国金融体系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加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因此应在存款准备金率之外,寻找更有效的调控工具。本文先介绍了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特点,然后阐述了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危害,最后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在经济发展过快、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效用还是比较平缓,但是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调节比较频繁,幅度也比较小,这种方法对流动性过剩有很好的对冲效果,能够有效的抑制货币信贷并且成本较低。总体上来看,存款准备金政策在调节流动性过强、调节信用贷款的资金、控制货币的供应量等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正在不断地完善,但还是有许多的问题。但是可以选择从完善目前的存款准备金实体制度、取消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等方面进行完善,增强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为了保证客户提取存款、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货币资金。本文在论述存款准备金制度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发达国家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践经验,分析了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周锴 《华商》2008,(15)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产生及其作用存款准备金制度在18世纪初起源于英国。这一制度的建立,最初是为了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维持银行能随时应付客户提取存款,加强以行的清偿能力,防止破产倒闭。后来许多私人银行开始意识到,将存款准备金的一部分交存于英格兰银行,开立活期帐户,还可以对清算带来很多的便利。到20世纪30年代,经过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中央银行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工具,其作用开始被广泛的  相似文献   

13.
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央银行通过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调控社会货币供应量,达到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目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既有作用大、见效快、强烈的宣告效应等优点,又有容易引起经济震动,不宜经常调整等缺点,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谨慎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使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更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下,为了缓解外汇占款导致货币供应量的高速增长,央行采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来对冲外汇占款。本文在研究过度的外汇占款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建立VAR模型,对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冲销的有效性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5.
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进一步改造——关于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的若干问题李扬为了加快我国金融调控机制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改革我国银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问题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将分析这一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其可能产生的多方面影响。一、存款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16.
毛思波 《中国市场》2011,(26):86-87
2010年以来,我国6次上调法定准备金率,这一方面是因我国经济金融面临一系列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在保持利率和汇率稳定的基础上,尽早尽量收缩流动性;另一方面是因为从政策效果看,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相对于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更为有效。本文主要讨论了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以及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分析其效果,并通过找出和分析影响其有效性的因素,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生源 《中国市场》2010,(39):72-73,81
自从1984年我国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后,一直实行对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的制度。在此期间,央行对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利率进行了多次修订。本文侧重论述了发达国家付息制度演变,对准备金率高的分析,及其利率市场化的关系,最后总结为我们国家保留付息制度,但降低超额准备金率直至为零,作为整体使存款准备金制度更完善。  相似文献   

18.
张淼 《致富时代》2010,(8):13-13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之一,有其历史发展渊源和经济背景。目前国外已很少运用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政策手段调节宏观经济,而我国却较为频繁的使用,其原因来自多方面。着重对比中西方使用这一工具的不同,并对其未来发展走向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有着许多的独特之处,这与我国的国情密不可分,这也导致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存在许多的问题,如造成宏观经济波动、调控效率不高、对资本市场调控不明显等,因此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20.
谷祖莎 《商业研究》2003,(14):105-106
20世纪 30年代 ,美国率先建立全国统一的存款保险制度之后 ,世界各国纷纷效法 ,建立起形式各异的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 ,在提高公众信心、抑制“多米诺骨牌效应”、维护金融安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国现在的金融体系受不良资产的影响 ,存在很大的危机隐患。因此 ,我国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 ,并结合国际惯例 ,尽快考虑研究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