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04年11月1日起,江苏农民也能像城市居民一样申领低保补助了,在此之前,广东、上海、浙江等省市也已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纳入了制度化管理,这些省市的农民也从享受解急济困式的关怀,转变到享受规范的制度保障。那么,我省的贫困农民何时能享受到低保制度的保障呢?  相似文献   

2.
该文回顾了“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长期稳定承包权、鼓励合法流转”的新型农村土地制度创立和完善的历程。对农民自发制度创新与国家强力推行相结合的制度变迁方式,以及“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流转权,保障收益权、尊重处分权”的制度变迁路径进行了较系统总结;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运行态势及其效率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用多元产权模式和制度安排,实现并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改革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关于“农民财产权”问题.强调了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和“底线”。核心是要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底线是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表示。保障农民财产权实现的前提是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主要以农村居民为参保对象和保障受益对象建立的制度。农村居民,包括农民工、失地农民、一般普通农民、农村困难户、贫困户和五保户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包括贫困农民的低保、一般农民的养老保险、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和农村社会救助系统等。  相似文献   

5.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应从实际出发,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为目的,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分项目、分重点、分阶段推进[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土地保障与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民长期游离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之外,从而使农地成为农民安身立命的基础,作为农村社会保障替代物的土地保障也就在农村社会保障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应运而生。农户对土地保障的强烈需求,诱发了农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家庭承包制的推行使土地保障在回归的基础上得到强化,其复位不仅是农户克服生存压力的集体回应,而且承载着农民对公平的诉求。在完成释放家庭承包制制度绩效的历史使命之后,土地保障削弱了家庭承包制演进的路径依赖,阻滞了农地产权制度的进一步变革。必须在弱化土地保障的基础上改革农地产权制度,从而提高农地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农民社会保障提供充足、稳定的资金来源是构建农民社会保障长效机制的唯一有效途径。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须遵循延续土地保障功能原则、"谁受益谁保障"原则、土地流转后收益水平不降低原则、强化土地流转后农民土地收益权原则等四大原则。围绕农民土地承包权构建农民社会保障长效机制,不仅要理清思路,准确把握"土地流转"的实质,而且还要强化农民土地长期收益权以及土地资本增值归属权,同时,调整建立健全有关法律制度,规范土地流转有序进行,为构建土地流转后农民社会保障长效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北方经济》2007,(1):38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中国将从四个方面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即,依法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增强补偿费用发放透明度、改革征地补偿费发放方式、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
陈巧玲 《特区经济》2007,221(6):131-132
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要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还要建立一系列的制度作保障:建立多种激励机制,调动农民群众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健全制度保障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为农民发挥主体作用提供制度保障和力量支持。  相似文献   

10.
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的是弘扬社会主义互助精神,减轻农民负担,合作利用卫生资源,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宗族制度的主要功能是生存保障功能和发展功能,宗族制度的兴衰与其功能的承担和发挥密切相关。建国初宗族制度的衰退是土改使宗族制度生存保障的必要性和能力大为下降的结果。1953年后集体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民丧失了生产积极性和灾年的自我保障能力,农民回归向宗族寻求生存保障,使宗族制度获得增强。1978年后发展成为农民参与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宗族制度中以维持生存为目标的功能性制度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但由于正式制度的不完善性,农民大量发掘宗族制度中有利发展的因素,宗族制度在短暂衰退后再度复兴。1990年代后期,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以及新经济组织对宗族制度的有效替代,中国乡村基本摆脱了对宗族制度的依赖。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变迁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加速时期,土地征收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做出了很大贡献,但由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缺位、监管缺失、公共利益界限模糊、农村集体农民成员权被架空、司法救济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征地中土地纠纷不断,乱象丛生;保障征地农民权益,理顺土地乱象,需要从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出资人制度、严格公共利益、保障农民成员权等几方面多管齐下,才能使农民权益的保障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老区建设》2008,(21):5-5
为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深化征地制度改革,从2009年起中国将逐步适当提高征地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下,建立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的较好方式。本文总结了浙江省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建议:通过制度建设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合理确定保障水平;做好资金筹集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5.
由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集体土地所有制主体界定不清、土地流转制度欠缺、农户承包经营权内涵不充分等问题,妨碍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农民土地权益也得不到保障。因此,必须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使得农民拥有完整的土地占有、收益、处置以及他项权利.调动农民生产和投资农村经济的积极性,使农民从土地的增值中获利。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宗族制度的主要功能是生存保障功能和发展功能,宗族制度的兴衰与其功能的承担和发挥密切相关。建国初宗族制度的衰退是土改使宗族制度生存保障的必要性和能力大为下降的结果。1953年后集体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民丧失了生产积极性和灾年的自我保障能力,农民回归向宗族寻求生存保障,使宗族制度获得增强。1978年后发展成为农民参与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宗族制度中以维持生存为目标的功能性制度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但由于正式制度的不完善性,农民大量发掘宗族制度中有利发展的因素,宗族制度在短暂衰退后再度复兴。1990年代后期,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以及新经济组织对宗族制度的有效替代,中国乡村基本摆脱了对宗族制度的依赖。  相似文献   

17.
回顾2004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政策、措施。如年初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保障农民权益。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重申,在农村土地征用中,要严格控制征地规模,依法按规划和程序征地,及时给予农民合理补偿,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出通知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劳动对象和经营基础,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是农民权益保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新的经营性土地征购制度概括为:经营性建设用地实行完全的政府征购制;征购农民集体土地按照公正、公开、平等的市场价格定价的原则进行;农民集体土地产权进入市场转移(包括被政府征购)要按照市场管理法则缴纳各种法定的税费;失地农民在再就业问题上应当得到政府有效的扶持,并享有当地城市居民享有的同等待遇。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晓锋 《发展》2008,(10):103-104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农民民生问题的重要措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该体系中最基础、涉及面最广的制度,也是贫困农民的最后一道安全网。从甘肃省来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是保障人数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偏低,存在着保障范围小、资金投入少、低保立法滞后等突出问题。多渠道筹措低保资金,加强资金的管理,加快低保立法进程将是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我国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农村并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现实。认为西部地区老龄化程度高,农村居民收入低,家庭无力全部负担养老保障所需费用。因此,要大力发展西部农村经济,为西部农村养老保障奠定基础;要构建以国家财政投入为基础的公共养老金制度,形成以国家财政投入为基础、当地财政投入为补贴、个人缴纳为提高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从而缓解西部农村养老的压力,保障农民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