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4 毫秒
1.
张剀 《税收征纳》2014,(5):8-10
对于中外富人们来说,避税已经成为其积累财富的重要手段。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富人们对避税天堂日益亲睐,离岸中心发展势头迅猛,银行保密制度备受诟病,信托避税更是充满了神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富人"异军突起,并开始关注自身的避税问题。  相似文献   

2.
数字经济时代飞速发展的数字技术使信托财产转移和管理变得更加迅速和便利,离岸信托避税行为表现出新的特征,传统税收征管体系处理这一避税行为的难度进一步提升。离岸信托利用数字货币课税空白转移资产、依托虚拟资产交易平台隐匿应纳税所得额、使用与实体纳税身份相分离的数字化身份减少税负、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实现避税目的,因应这些挑战,我国税收治理模式亟待创新。应在税法层面明确数字货币的征税问题并合理规制离岸信托利用跨境电商避税的行为,将“数据管税”理念运用至离岸信托税收治理,利用人工智能提供政策建议,引入区块链技术构建离岸信托税收征管系统,深化数字经济时代新型国际税收合作,助力智慧税务建设。  相似文献   

3.
避税地避税及其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避税地的产生和发展,以及避税地对各国经济的危害进行深入研究并对世界各国应对避税地的措施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目前的跨国企业避税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我国税制应对避税地的政策建议和税收征管上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论逆向避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不断提高 ,国际避税问题也日趋严重。如何防范国际避税已为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所重视 ,并成为国际税法中的一项核心问题。在本文中 ,笔者将探讨逆向避税———一种广泛存在于中国国内涉外企业中的国际避税行为。本文首先界定逆向避税的概念 ;其次分析逆向避税的动机和手段 ,并指出逆向避税造成的严重危害 ;最后结合我国税法实际构思相应对策税制及其它措施。  相似文献   

5.
张靖 《中国外资》2009,(24):144-145
简述了避税的概念及特征,产生的原因、后果及方式。虽然企业追求合理避税、合法纳税,但避税必竟给国家带来了财政损失,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避税的方式还在不断的推层出新,反避税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在相当长时间内避税与反避税工作将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避税的概念及特征,产生的原因、后果及方式.虽然企业追求合理避税、合法纳税,但避税必竟给国家带来了财政损失,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避税的方式还在不断的推层出新,反避税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在相当长时间内避税与反避税工作将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7.
国际避税港的六大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国际避税港税收法律制度的不同特点,将它们划分为六大模式,逐一加以介绍。目的是为我国政府针对不同的避税港模式,有效地打击和制止某些国内企业或跨国公司利用国际避税港,逃避我国税收管辖权,侵害我国税收权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固定资产跨国转移有五种方式--购置、租赁、信托、投资以及捐赠.在固定资产跨国转移中,利用国际避税地及其他税收差异政策,可以实现国际避税的财务效果.  相似文献   

9.
蒋白梅 《云南金融》2011,(7X):175-175
在计划经济年代,由于企业主体缺乏追求利益的欲望,无合理避税的动力,而国民纳税意识淡薄,税务人员素质低下,征纳双方对各自权利和义务认识模糊,把合理避税与逃税、偷税混为一谈,视为非法,直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和企业主体都开始意识到合理避税的重大意义。在国家政策导向正确、税收法规制度建设完善的前提下实施税法筹划,进行合理避税,对企业和国家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蒋白梅 《时代金融》2011,(21):175+184
在计划经济年代,由于企业主体缺乏追求利益的欲望,无合理避税的动力,而国民纳税意识淡薄,税务人员素质低下,征纳双方对各自权利和义务认识模糊,把合理避税与逃税、偷税混为一谈,视为非法,直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和企业主体都开始意识到合理避税的重大意义。在国家政策导向正确、税收法规制度建设完善的前提下实施税法筹划,进行合理避税,对企业和国家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论偷税故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税收执法实践中,认定偷税是否应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性一直是争议最为激烈,且至今没有解决的问题之一。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但会对纳税人造成不公平,同时也会极大地损害税务机关自身的形象,侵蚀纳税人对税法的遵从度和对税务机关的信赖度。如果从习惯法来理解偷税的故意性,从偷税与偷税罪的关系以及近期国家税务总局一些相关的规范性文件来进行分析,可以拓宽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企业税务筹划偷税、避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务筹划又称税收筹划、节税,具有合法性、筹划性、目的性,综合性等特征,从水平或深度上可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初级,中级和高级税务筹划。为了更准确地把握税务筹划的本质,有必要将税务筹划与偷税、避税进行比较,区分与界定;偷税具有非法性和勘诈性,与税务筹划相比,二者区别显而易见,避税具有合法性,它是税务筹划的一个子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税收规避的价值效应、信息质量效应和代理问题等角度,探讨了税收规避与审计收费的关系.研究发现:税收规避与审计收费整体上呈"U"型关系;当公司税收规避程度较低时,避税的价值效应占主导,税收规避程度与审计收费负相关;当公司税收规避程度较高时,避税引发的代理问题占主导,表现为税收规避程度与审计收费正相关.上述因果关系的成立不因产权性质的不同而发生改变.进一步分析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和调研均发挥了监督作用,能够相应地强化价值效应和削弱代理冲突.本文丰富了审计师视角下企业避税的二重作用效应研究,也推进了不同风险水平下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效果研究.  相似文献   

14.
路小军涉税诉讼案,是青岛市第一起因缴纳个人所得税引发的"民告官"行政诉讼案.此案由青岛市南区人民法院受理,经过长达两个多月的法庭调查和两次公开开庭审理,1999年4月13日,青岛市南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公开判决.  相似文献   

15.
逃税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 《涉外税务》2002,(12):10-15
本文建立了逃税的成本收益模型,通过该模型分析了影响逃税数额的各种因素,包括税率水平、逃税者的风险偏好、逃税可能受到的处罚、逃税的操作成本、舞弊的心理代价等,并结合我国税收管理及相关制度的现实,提出了建立科学严谨的税收制度;适当设置征管机构,健全税务机关内部管理制度;提高技术水平和税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改变税务机关工作的评价标准;建立公共品需求对公共品供给的影响机制,捉高公共品供给的透明度;改变税收宣传方式;注重纳税人的权利,改善税务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等遏制逃税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逃税造成了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因而政府理所当然地关心社会中的逃税程度,而且逃税程度的大小也代表了一国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成效的高低.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对逃税规模的衡量就显得必要了.不过,由于纳税人的逃税行为是隐蔽的,故很难对逃税规模进行直接有效的衡量,尽管如此,还是存在一些方法从侧面去测算一国的逃税规模的.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tax structure changes on tax revenue. The technique consists of decomposing the gap between actual revenue and potential revenue into components attributable to changes in (i) the tax rate structure (ii) deductions and (iii) tax evasion.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for the Indian reform episode we examine, there were initial gains which could not be sustained over time. The magnitude of the gains from the reform were limited and failed to significantly curtail losses from tax evasion.  相似文献   

18.
基本案情 某市地税稽查分局于2001年4月3日至6日,在对本市惠南运输公司2000年度营业税的纳税情况进行检查时,发现了该公司采取少申报运输收入的方法偷税5万元。 由于该公司所偷税额占当年应纳税额的比例已达12%,故市地税稽查分局在向惠南运输公司下达《税务处理决定书》、补缴5万元的营业税后,将该公司的偷税案……  相似文献   

19.
王志南 《涉外税务》2001,(12):71-71
最近,某地有甲、乙两个体工商户,分别被查出1.5万元和3万元的偷税.根据《刑法》规定,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且偷税数额占应纳税10%(以下简称假途灭偷税比例)以上的,即构成偷税罪.在此,甲、乙二人偷税额“达标”,众皆无话可说,然而,法官“盘点家产”后判定:当事人甲收入较少,应纳税额为5万,偷税比例为30%,构成偷税罪.当事人乙收入高,应纳税额为36万元,偷税比例为为8.3%,未达10%的最低标准,乙被宣告无罪.……  相似文献   

20.
依行为经济学理论分析逃税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玉霞  珊丹 《涉外税务》2003,(12):24-27
本文借鉴前景理论的确定性效应、参照水平效应、表述性效应以及分离效应等内容,对逃税行为予以解释,以深化对逃税现象的认识,推动税收管理朝着更趋科学化、规范化和人文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