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勾雪峰 《消费导刊》2014,(7):211-212
我国《保险法》第65条第2款对责任保险中赋予了第三人在被保险人怠于请求时对保险人的直接请求权,对保障第三人的利益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其规定仍有不完善之处,本文从《保险法》第65条第2款规定入手,分析其立法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商》2015,(18)
《合同法解释(二)》第26条对情事变更原则作了一般性的规定,这是我国合同法取得的一个重大进步。然而该司法解释并未对情事变更的适用做出具体的规定,这导致司法实践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的扩大。本文重点分析了情势变更原则的具体构成要件及法律效果,以期裨益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3.
钟楚龙 《商》2014,(19):163-163
各国保险法的立法精神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保障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无论在什么险种中,"被保险人"是其损失会触发保险人给付义务的人。除了人寿保险里存在特殊的关系,被保险人一般都是与保险人签订合同的那个人;一旦出险,保险赔款也一般都是支付给被保险人。2002《保险法》第六十五条关于受益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后果与第六十四条相关规定自相矛盾,2009年新《保险法》对于旧款出现的问题做了修正,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新保险法对于被保险人、受益人的权益保障的规定有待商榷。本文就是针对新《保险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的进步和不足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4.
朱丽沙 《商》2014,(12):161-161
当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的积极施救行为能够有效的防止或减少保险标的损失扩大,保护保险人权益和被保险人的利益。我国《保险法》规定了被保险人的施救义务,并对其合理施救费用予以补偿。本文通过对我国《保险法》有关施救义务的履行主体、施救费用额度及违反施救义务的不利后果等方面的分析,讨论了我国《保险法》在有关施救义务的相关规定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坤 《现代商业》2014,(14):287-288
疑义利益解释原则是保险合同解释的一项特殊原则,它的产生和适用都有其特定条件。然而,我国保险法只对其作了较为笼统的规定,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对该原则的运用较为混乱。因此,有必要将这一原则细化,明确其适用前提,科学而又严格地界定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杨知凝 《中国市场》2011,(44):156-157,159
新《保险法》的修订明确了关于保险人说明义务的规定,对于社会中现实问题的解决起到指示作用,但仍存在一些实务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现行《保险法》第十七条、第四十九条的分析,来探讨《保险法》中对于保险人说明义务的规定的不足以及《保险法》的修改对于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解决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商》2015,(18):233-23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财产日益增多,夫妻财产关系日益复杂,夫妻间的财产纠纷问题越来越普遍。尤其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颁行后,其第6条提出了"夫妻赠与"这一概念,与《婚姻法》第19条关于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的规定相矛盾,从而导致审判实践中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本文通过对夫妻财产约定与夫妻赠与二者进行辨析,进而提出完善建议,以期对我国司法审判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梁栩凌  宋平 《商场现代化》2006,(17):227-228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工程市场一直存在着施工企业资质不足、施工管理秩序混乱、司法审理缺乏针对性法律文件、部分疑难案件难以定论等缺陷,这其中无效合同的管理及审理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去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为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理该类案件提供了具体明确的司法依据,客观上缓解了因法律规定不明导致部分疑难案件难以定论的现象。然而,《解释》中的个别条款(如第二条)却独具歧意,与以往《民法通则》、《合同法》的规定以及法院和仲裁机构以前的处理原则出现较大区别。本文着重就《解释》第二条涉及的一些问题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司法对受压迫股东提供了两类救济路径,但均存在一定的缺陷。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原则性规定层面,《公司法》第20条第1款、第2款中的"滥用股东权利"缺乏阐释,司法实践中对此认定模糊,一些利益受损股东并不能依据该条获得充分的救济,法院对第2款规定的救济方式理解亦不一致。具体性规定层面,《公司法》第22条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缺乏灵活性,也未与《公司法》第20条第1款、第2款相联结。《公司法》第74条的适用情形有限,无法有效保护受压迫股东的退出利益。从为受压迫股东提供体系化保护角度分析,上述法条之间也缺乏互动与协调。结合我国立法现实及司法实践,在适当借鉴英美法相关规则的基础上,我国《公司法》对受压迫股东救济路径的完善应从增设有关"滥用股东权利"的司法解释,将股东压迫内涵纳入到"滥用股东权利"项下,协调《公司法》第22条、第74条和第20条第1款、第2款之间的规定着手。  相似文献   

10.
刘嬿妮 《华商》2008,(3):178-178
我国《合同法》第114条规定了约金制度,但是这一规定比较简单。虽然而后出台的《<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中对违约金过高做出了判断标准,但诸如违约金具体如何适用与调整,调整时的如何更为合理等重要问题仍未有规定,给司法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1.
粱栩凌  宋平 《商场现代化》2006,(6Z):227-228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工程市场一直存在着施工企业资质不足、施工管理秩序混乱、司法审理缺乏针对性法律文件、部分疑难案件难以定论等缺陷,这其中无效合同的管理及审理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去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为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理该类案件提供了具体明确的司法依据,客观上缓解了因法律规定不明导致部分疑难案件难以定论的现象。然而,《解释》中的个别条款(如第二条)却独具歧意,与以往《民法通则》、《合同法》的规定以及法院和仲裁机构以前的处理原则出现较大区别。本文着重就《解释》第二条涉及的一些问题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2.
股东优先购买权制度在公司法领域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基于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特征,股东对外转让股权受到优先购买权的限制,我国《公司法》第72条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对外转让其股权有所规定,但在适用上仍存在不足。本文就《公司法》上限制股权外部转让规定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保险合同法定解除制度是保险合同法中的重要制度,我国《保险法》对其规定存在着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对保险合同法定解除制度的反思,并借鉴日本商法和我国台湾地区“保险法”的相关规定,提出了完善我国保险合同法定解除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莎莎 《商场现代化》2009,(19):141-141
宽限期条款在我国是人身保险合同的专有条款,对于避免人身保险合同非故意失效、保障被保险人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述了宽限期条款、并从投保人和保险人两个角度探讨了立法规定宽限期条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评价了《保险法》新引进的催告程序,同时分析了新《保险法》第36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雷英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3):43-44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责任"。由于上述规定的原则性和概括性,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很多问题,因此从职务行为的客观标准、用人单位责任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和追偿权问题三个方面阐述用人单位责任,才能提高司法实践适用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法典》第142条第1款将解释原则与解释方法规定在一个条款中,导致理论上不少学者认为解释原则就是解释方法,二者可以不作区分进行使用.但实际上解释原则与解释方法虽具有一定联系但也存在明显差异,二者之间是指导精神与具体规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赵威 《消费导刊》2014,(3):189-191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99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这在司法支持“知假买假”问题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对统一司法尺度,打击不良商家、净化市场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都将产生积极作用。但是同时,这一解释在司法支持“知假买假”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上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2009年通过的新《保险法》首次引入了“不可抗辩条款”.不可抗辩条款的规定,有益于保障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保险人解除权的滥用情况,是我国保险业和保险法的进步和发展.本文通过对不可抗辩条款概念和起源、我国的法律规定、设立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旨在对不可抗辩条款在我国的适用进行更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宋敏 《商场现代化》2008,(10):268-269
我国《专利法》第57条规定的方法专利侵权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在司法适用中面临着诸多法无明文规定的问题,亟须在专利法第三次修正案中作出修改。  相似文献   

20.
惩罚性赔偿是英美法系创造的制度,具有独特的惩罚和预防功能。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也有双倍赔偿的惩罚性规定,但在实践中还存在很多局限。重点分析了在我国民法中完整确立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必要性,并就其适用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