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眼下,趁国际金融海啸民企出现暂时困一难时,中国土地上正上演一幕"国进民退"的大戏.垄断性的大型国企,大举进军一般竞争性行业,中粮入资蒙牛、中化收编民营化肥厂、五矿和中钢收编民营钢厂,甚至一些民间做得比较好的书商,也面临国企的收购或入资. 相似文献
2.
3.
近年来,我国在一些行业领域出现了结构性国进民退现象。本文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金融体制改革落后于实体经济改革所导致的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匹配而造成的。我国以利率控制和国有银行占主导地位为特征的金融控制体系在信贷资源的分配上具有极强的所有制倾向,国有企业资金充裕,民营企业借贷困难。廉价的信贷资源刺激了国有企业在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扩张,由此导致这些行业出现了结构性国进民退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放开金融市场准入和利率控制,营造竞争性的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5.
6.
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兼评"国进民退"、"国退民进"的争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种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理论,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提出来的。基于此,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绝不搞私有化;坚持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绝不搞单一公有制。基本经济制度是讨论国进民退、国退民进的依据。在当前条件下,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发展公有制上。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1998—2008年的样本数据,通过实证方法研究宏观经济波动对工业所有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速度、货币存量、出口增长率以及通货膨胀与国有工业比重下降速度均呈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国进民退是宏观经济景气度影响的结果。因此,我们认为宏观调控政策应从优化国有与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环境、对微观结构影响的程度等方面去改善国有与非国有工业企业的经营环境。 相似文献
8.
政府投资是否导致"国进民退"——基于中国各地区房地产行业面板数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96年至2008年中国31个省级地区数据基础上建立的Panel Data模型,表明房地产业的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产生挤出效应的作用机制主要在于政府投资直接介入房产开发领域,在土地资源、信贷资金等方面与私人投资形成了竞争关系,政府大规模投资建设保障性住房也相对减少了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从而挤出了房地产业的私人投资。建议房地产业的政府投资应从房产开发领域转向并集中于土地储备开发领域,政府在保障性住房方面的投资应从直接建设住房逐步转向需求补贴。 相似文献
9.
<正>“国退洋进”,一个比国有资产流失敏感十倍的话题。 南孚电池被美国竞争对手干掉,哈啤主人轻易地由境内转移至境外、哈药集团成为 美国华平集团的囊中之物……在国有资产战略重组中,国际资本大举进入,不能不引起 有识之士的强烈担忧。相较于联想并购IBM公司PC业务而引发的美国国会神经质般的 紧张,中国学者的担忧并不算过分。 相似文献
10.
11.
12.
对国有企业的进退问题,向来有争议。有的同志认为,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公共财政的要求,国家是非盈利性的,国有企业只能生产社会服务性质的公共产品,而不应在竞争性领域从事私人产品的生产经营,即所谓“官不与民争利”。还有的同志认为,国有企业继续的大规模存 相似文献
13.
14.
资本运作最大的驱动力来自博取利益的要求,国有成分在部分非战略领域有序退出也是既定的政策,在最迫切的国退引资背后,尚需关注产业发展延续和地方经济的长久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MBO(管理者收购)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制中一种备受推崇的方式。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把MBO作为“国退民进”的主要形式。本文通过分析MBO的沿革及其在我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经济学角度阐述MBO不应当成为我国国企改革选择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17.
2004年的国企产权改革进行到2005年,国资输往管理层的栈道不见松动,而如哈药、哈啤及南孚的逐次国退洋进,正以改制、重组、引资之名落入外资之囊袋:“巨资入股——取得控制权——倒手转卖——套利退出”,以此资本运做模式,跨国企业及投行齐聚中国,鲸吞国企改制的盛宴正在步步得手。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世界著名零售商"家乐福"在中日韩三国的战略进退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企业战略区位选择提出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