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采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广东省1985—2011年的出口贸易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协整研究结果表明:出口贸易与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稳定关系。在误差修正模型中,结果也表明了广东省出口贸易与碳排放二者之间在短期内存在紧密联系。文章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创新和推广低碳技术、构建碳交易平台、优化出口贸易结构和完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
利用投入产出原理,结合瓦尔拉.卡塞尔模型,估算福建省行业的出口碳排放量及强度,并建立福建省出口贸易的LMDI模型,分解行业出口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出口规模对出口碳排放影响程度是最大且增加碳排放,结构、技术变动效应表现不相上下;并且机械设备制造业受规模、结构、技术变动影响最大,纺织及皮革产品制造业次之。因此,优化出口贸易结构、推广使用低碳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福建省的出口碳排,增强福建省出口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对2006-2009年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结构分解分析,将其分为强度效应、结构效应、规模效应.结果表明:强度效应贡献率为112.33%,结构效应贡献率为4.14%,规模效应贡献率为- 16.47%.中国各行业碳排放强度的下降是碳排放减少的主要原因,高碳行业的出口比重下降有利于减少碳排放.中国应降低行业碳排放强度,改善出口商品结构.  相似文献   

4.
本文围绕出口贸易过程中碳排放情况及其影响;发展中国家因发达国家污染产业转移,是否导致碳泄漏和碳出口增加,最终沦为"碳污染天堂"两个问题对国外文献进行了综述,并对出口贸易与碳排放进行了结论性评述。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出口产品能耗与碳强度变化进行测算,并运用LMDI分解法对我国出口产品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出口完全能耗强度大的部门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中的资源性产业开采加工行业;我国出口完全碳排强度大的部门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二是2012年、2015年和2015年各产业部门的出口贸易的完全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三是出口贸易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可分解为: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规模效应对总效应正向激励,技术效应对总效应的反向贡献度最大,结构效应则有正有负。  相似文献   

6.
7.
国际贸易引起的碳排放日益受到重视,量化计算、分析进出口贸易导致的碳排放及其变动原因,是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文章采用国际标准,以中澳贸易为例,首次计算双边贸易导致的CO2排放量,应用分解分析方法,进一步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等方面分析碳排放变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扩大资源类商品进口、限制高排放商品出口、以技术进步降低商品生产的碳排放强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江苏省13个地区2006~2017年12年的的面板数据,运用Tapio脱钩模型对江苏省GDP增长和工业碳排放进行分析,考察江苏省地区的碳排放状态以及研究工业碳排放的脱钩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基于合并后的14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分析工业出口贸易结构变动对中国能源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工业出口贸易结构变化既不利于降低能源消费总量,也不利于提高能源消费效率。工业出口贸易结构变动和工业行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效率具有相反的影响,出口贸易结构变动对电力消费效率和煤炭消费效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数量增长导向的贸易政策和扭曲的国内能源价格体系是影响贸易结构内生性节能降耗机制形成的根本原因。因此,需要改变过度追求出口贸易总量增长的出口贸易发展模式,建立市场化的能源价格体制,实现节能降耗的内涵式出口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因素分析:基于LMDI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构建了一个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恒等式,运用LMDI分解技术,对中国1997~2007年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从产业层面和贸易伙伴层面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出口总量的扩张是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持续高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排放强度的降低是抑制隐含碳排放增长最主要因素,出口结构变化对隐含碳排放的影响有限,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在短期内,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排放强度是中国抑制出口中隐含碳排放增长的有效途径;从长远来看,出口结构的调整升级则是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国际碳排放交易作为《京都议定书》中的重要机制之一,已在全球范围内推行与实施。碳排放交易既可能带来企业技术改进收益、行业生产率提高与产业发展、弥补资金缺口与吸取先进经验以及改善环境与缓解减排压力等方面的收益,也会产生市场进入与政策执行成本、CDM项目市场上的成本和风险、污染的外溢性效应、金融风险以及其他衍生成本,具体影响结果取决于两者的比较,通过碳排放交易,企业之间可以在既定的标准约束下实现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12.
高山 《科技和产业》2015,15(2):39-44
碳交易市场涉及多个参与主体,需要建立完善的政策制度保证其良好运行。由于碳交易对象具有特殊性、专业性、复杂性,容易出现较高的市场风险,因此必须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碳排放信息的监测和核定是碳交易监管体系运行的核心。规范化、标准化的MRV(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体系,保证了碳交易机制的正常运转。为避免碳交易价格的剧烈波动,有必要通过排放权储备、抵消项目等手段对价格进行监管。对于不合规行为,采取行政或经济措施予以惩罚。同时,应及早采取措施防范碳泄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逐渐加强,国际贸易和FDI作为一个开放型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手段飞速发展。中国加入WTO以后,FDI流入和国际贸易都增长迅速,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最大的外资流入国,论文选取中国2002年到2010年的FDI和出口贸易的数据,统计分析FDI对我国出口贸易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资促进了中国出口贸易,使得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迅速,并带动内资出口;并且随着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国际地位提升,外资更加注重研发投入,促进我国附加值更高的一般贸易出口,并带动我国内资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4.
造纸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中国纸产品的生产与贸易状况,并与世界造纸发达国家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中国纸产品生产量大,但是贸易量相对较小,与世界造纸相关相比,纸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  相似文献   

15.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一种碳减排经济刺激手段,具有双重功效。既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又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然而,完全自由放任的碳排放权交易会因为市场固有的缺陷而引发金融风险,如碳排放权的社会分配不公和碳排放权交易的不完全竞争。因此,政府监管应贯穿于碳排放权交易的始终。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育尚未成熟时,政府需要培育市场良性运行的外部条件;市场逐步成熟时,市场将取代政府起基础调节作用;市场失灵时,政府能纠正这一失灵。  相似文献   

16.
姚战琪 《改革》2021,(1):50-64
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能显著提升中国创新能力,而发展数字贸易是促进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重要途径。研究数字贸易的影响因素以及数字贸易通过哪些途径对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产生影响,是理顺数字贸易与出口技术复杂度之间关系的关键任务。利用中国30个省(区、市)的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分析了数字贸易综合竞争力对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结果发现:信息化水平、政府科技支出占比、进出口贸易、劳动生产率通过数字贸易对出口技术复杂度产生显著的间接效应,但政府科技支出对中国数字贸易综合竞争力的影响最小;数字贸易通过人力资本对出口技术复杂度产生显著的间接效应,R&D强度在数字贸易与出口技术复杂度之间起中介作用;数字贸易通过R&D强度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的间接效应,其对产业结构的作用能通过人力资本、R&D强度进行传导。因此,要加快推动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大力提升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政府科技支出对数字贸易综合竞争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碳排放规制下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祺  贺立 《改革与战略》2010,26(6):186-188,195
基于环境保护和贸易保护的目的,部分国家提出了征收"碳关税"的诉求。这将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文章根据各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和出口贸易细分数据,分析了征收碳关税可能对各行业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面临着温室气体减排的巨大压力,碳税辅以碳排放权交易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减排政策工具.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国实行碳税的现实条件,对碳税税制要素、税率、征税环节、税收收入的归属与使用、税收减免与补偿等相关政策配套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减排效果进行了探讨,提出通过多种模型和方法的综合应用对碳税的技术路径进行设计;揭示动态条件下碳税税制要素的构成与选择;指出税率是碳税政策实施的关键环节,且存在最优的碳税减排税率;辨析中性税收实施方式下多方利益关系的协调和最优税收返还模式;分析碳税及其政策配套的减排效果、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提出适合我国实际的碳税政策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气候问题也成为全球普遍面临的问题,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对2002-2010年中国工业部门出口隐含碳做了测算,研究发现我国是隐含碳的净出口国,2002年,我国净出口隐含碳4.88亿吨,到2010年增长到13.88亿吨,增长率高达184.43%,出口隐含碳较多的部门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此外,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发现我国出口隐含碳和出口贸易结构(行业对外贸易依存度、行业内贸易结构和行业对外贸易竞争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隐含碳及出口贸易结构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贸易结构,提高技术水平以减少CO2排放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07—2019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数据,以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区域的碳减排效应。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降低了试点区域的碳排放量。经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碳排放权交易通过引起试点区域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来促进碳减排,加快了试点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高了清洁低碳能源的消费比例,减少了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消费。通过协同减排效应分析发现,碳排放权交易发挥了协同减排作用,减少了二氧化硫等其他污染物排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