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研究问题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的研究文献开始大量出现,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影响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分析;农村女性劳动力在流入地的生活状况以及流动对农村女性劳动力生活观念、生殖健康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这些研究使我们对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但这些研究基本上都还是一种描述性分析,对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过程缺乏长期、动态的把握,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甘吉世 《时代经贸》2011,(18):58-59
近年来,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已成为世人瞩目的社会热点,大量的研究文献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是解决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有效途径,亦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本文旨在通过对现有关于中国女性劳动力流动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为缓解我国女性就业压力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农村过剩劳动力长期存在的现实,从经济学角度须考虑供求两方面因素:一方面从劳动力需求来看千方百计开辟更多新岗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问题;另一方面,从供给来看,加强农民工的人力资源积累,使之匹配就业岗位。农村劳动力供求离不开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且长期来看,劳动力供求必须由劳动力市场调节。文章从构建完善的劳动力市场角度探讨突破劳动力流动的制约因素,顺畅农村劳动力流动渠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格局与现代新型农民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估计了近年来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规模,在农村流动劳动力规模的基础上计算农村劳动力流动率,并分别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空间结构特征、产业流向特征以及人口学特征来研究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格局与特点。经过上述分析,文章认为农村大规模的劳动力外流,特别是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优先外流,是导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差距拉大、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后劲乏力、农业产业化难以实现的深刻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对留守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和培养现代新型农民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流动带动了农村与城镇两部门间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文章运用参数法度量阐释和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对要素配置所产生的效应,并对其在中国的实践情况进行评价。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城镇化就业从要素配置的角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正向的贡献。随着城镇劳动力市场的日益放开,城乡间劳动力的要素配置效应有逐渐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某省会城市都市圈内681名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的调查,首次将土地政策、居住政策、作物种植政策三个特殊对象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政策特征及地理特征并列作为农村劳动力就业地理空间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都市圈内农村劳动力主要以本乡镇街道及本区县内地理空间选择为主,且影响机制较为复杂,呈现差异化的正负向性相关关系。为推进都市圈内农村劳动力就业地理空间结构的协调发展,提出个体发展、家庭因素调整及区域发展政策制定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辽宁省社会经济发展立项课题中对四个城市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调研的数据及资料,在了解辽宁农村劳动力流动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辽宁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概括性地提出协调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试论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市就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9.
教育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士华 《经济问题》2005,(10):40-42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的作用。运用微观数据,使用Logit模型来分析教育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以及农村劳动力迁移选择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原因与影响,提出政府应根据本地发展的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输送劳动力,使其合理流动的建议,这样,一方面有效地发展本地农村经济,另一方面也可减轻城市压力。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就业机会与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农村劳动力容易获得就业机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迁移是实现农村城镇化,增加农民收入,提 高就业机会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人力资本与就业机会的相关理论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存在的问题及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和评价传统理论和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突破单一的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传统思维,构建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受迁移地非农收入的实际效用因素的影响,受迁移成本变动因素影响的理论模型。根据全国29个省市1995-2006年的面板数据,经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关系检验,利用回归模型,估计分析了非农收入的实际效用因素和非农收入成本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度。城乡收入差距、非农产业生产总值比率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呈正相关,城乡消费支出比率、城镇失业率分别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直接价格成本和就业风险成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呈负相关关系。要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合理转移,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非农收入的实际效用,二是降低非农收入的成本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不受限制、无序的人口向城市流动也会带来许多城市问题和社会问题.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许多问题,而转变劳动力转移观念,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也许更能促使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任晓静 《技术经济》2009,28(5):86-91
本文基于2008年对河南省农村280名60岁以下已婚妇女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对妇女外出务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妇女受教育程度、丈夫当年是否外出务工、社区经济发展是否以农业为主和社区已婚妇女外出务工比例5个因素对农村妇女外出务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妇女年龄、家中是否有3岁以下孩子和家庭人均耕地面积3个因素对农村妇女外出就业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婚前外出务工经历对农村妇女当年外出务工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姚先国  来君 《财经研究》2005,31(8):68-75
近年来,国内各地区不断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已经凸现出中国劳动力市场所存在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基于此,文章在刘易斯-拉尼斯-费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前中国二元社会结构下工资决定过程的理论探讨,得到关于劳动力在二元结构中的流动条件、均衡条件等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16.
宁泽逵  李红  宁攸凉 《技术经济》2011,30(11):68-72
利用对陕西省农户所做的调查数据,采用多重分类概率模型,就农民对不同就业方式的参与概率进行估计,重点分析了影子工资率及人力资本、就业成本、收入差距对农民迁移与就业的影响,进而讨论了农村劳动市场的发育状况、农村社区环境的发展、农户家庭特征、个体人力资本积累对劳动力要素有效配置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转移无疑可以缩小中国的城乡差距。然而,在现实的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却存在诸多包括现行土地制度在内的障碍。文章在拓展Todaro模型的基础上,基于CFPS(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土地制度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限制了农地需求,从而抑制了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这不仅导致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无法将农地的未来收益充分变现,还增加了农民市民化的机会成本,并进一步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和城乡差距问题的解决。因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给予农民"市民化补贴"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从而加速城市化进程,是破解城乡差距之困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考察了西部边疆地区社会资本及其结构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以及社会资本本地化的程度。我们认为,作为就业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之一,社会资本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但是西部边疆农村地区可用社会资本的限制、家庭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与非农之间合理配置的需求及社会资本本地化的程度抑制了社会资本对非农就业的促进作用;此外,社会资本结构中存在相反作用的两种力量使其对非农就业的影响不确定。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变革,我国出现了"民工潮"这一特殊现象。民工的流出流入地及流动范围也具有较强的地域空间分布特征,即多从中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研究了我国民工流的场效应。我国存在五个主要的吸引场,分析了民工流吸引场的特点,剖析了不同区域民工流流动空间差异。通过引力面板数据模型,验证了我国民工流流动符合Harris-Todaro期望收入假设,Schulzt人口流动推拉对称假设和距离衰减假设。由于区位的差异,不同流入地、流出地的民工流影响因素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20.
在借鉴"推-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全过程出发,构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合力模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解释,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