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据1985年统计,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构成中占72.8%,在消费构成中占75.85%。煤炭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有关方面预测,到2000年,国民经济对煤炭的需求量将达14亿吨或更多些。我们不能被当前煤炭供求关系的暂时缓和蒙住了眼睛,必须充分认识到摆在煤炭工业面前的艰巨任务。特别是为我国电力、钢铁、化工等国民经济大型骨干企业提供稳定能源的统配煤矿,更需大力发展。煤炭工业的发展寄希望于煤炭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煤炭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是煤炭价格的改革。长期以来,煤炭价格是影响煤炭工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无论煤炭的价格体系,还是价格管理体制,都亟待进行改革。本文就煤炭价格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煤炭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理论价格进行工程可行性分析的必要性我国目前能源消费量按标准煤计算为6.5亿吨。其中,煤炭约占70%,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但是,长期以来,煤炭价格严重偏低,致使煤炭工业亏损严重,妨碍了煤炭工业的顺利发展。解放后,虽经几次调整煤价,但至今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的情况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例如,1979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按资金净值计算,  相似文献   

3.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重点对煤炭工业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进行了分析,提出煤炭工业是我国能源革命的主战场,煤炭需求低速趋稳,"十三五"期间应积极推动煤炭能源革命,走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煤炭工业的发展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大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工业快速发展,煤炭产量持续增长,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了煤炭是我国基础能源的战略地位,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国务院以国发[2005]18号文件印发了《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煤炭工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一、煤炭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发展前景 作为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我国政府在《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指出“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煤炭工业是关系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基础产业”;在《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中又进一步明确提出我国能源“以煤炭为主体,以电力为中心”的发展格局,将煤炭列入到国家能源规划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7.
煤炭是我国主体能源,是能源安全的基石。煤炭地质勘查是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贯穿于煤炭工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  相似文献   

8.
关于煤炭期货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煤炭价格一路攀升,煤电之争愈演愈烈。而且由于煤炭与石油有相似性,随着燃料油期货的推出,国内出现了上市煤炭期货的呼声。煤炭产品既是重要的能源产品,又是冶金、化工和建材的重要原材料,素有“工业粮食”之称。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基本上满足了国内2/3以上的一次能源需求。煤炭产品能不能进行期货交易,不仅关系到煤炭工业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HSE管理体系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工程管理系列谈(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煤炭企业生产现状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煤炭将长期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煤炭工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能源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煤炭是国家的主要能源,煤炭工业作为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党和国家一直关心和重视煤炭工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类煤矿特别是小煤矿发展很快,煤炭产量迅猛增长,1992年煤炭价格放开后,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强劲的买方市场,全社会煤炭库存始终在2亿吨以上,远远超过合理库存。之后几年,全国煤炭每年的潜在增量约有1亿吨,社会消费增量不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煤炭工业面临的挑战与战略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煤炭工业的发展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2003年中国能源消费和生产总量分别为16.78亿tee和16.03亿tee,其中煤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7.1%和74.20%。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需求将稳步增加,专家预计,到2020年我国煤炭需求量将达到22~24亿吨左右。因此,如何保障我国煤炭长期稳定供给,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煤炭工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碳达峰、碳中和将加快世界能源低碳化发展步伐,包括煤炭在内的化石能源消费将收到严格控制,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必将受到重大影响。立足全球视野,重点梳理世界碳排放形势、主要国家碳中和行动计划和世界能源低碳化发展情景。从煤炭地位、煤炭生产集中度、煤炭生产方式、煤炭消费和煤炭原料化应用5个方面定量分析了碳达峰、碳中和对我国煤炭工业的影响。结合煤炭开发利用的全生命周期,提出煤炭低碳化发展7项对策措施:强化源头治理、推进煤矿能源节约、优化煤矿用能方式、强化矿区生态修复和绿化、提升煤炭转化效率、拓展煤炭原料化利用领域以及实施碳捕捉、利用和封存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3.
国家“十五”计划中明确了煤炭依然是我国的基础能源 ,3月中旬 ,由煤炭工业协会组织的煤炭高层论坛 ,大家也达成了共识 :环境污染不是煤炭开采的错 ,合理利用才是关键 ,煤炭也是可洁净利用的能源 ;煤炭产业不是夕阳产业 ,推动、保障煤炭工业的发展 ,依然是我国能源政策的重要内容。为此 ,今年国家经贸委计划投入 30亿元人民币进行煤炭企业的技术改造。以此为契机 ,煤炭行业企业掀起了新一轮的以煤炭洁净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改造、技术革新的高潮。煤炭的洗选加工及其质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加强煤炭的灰分、水分控制 ,更是加强质量管理的…  相似文献   

14.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煤炭产量逐年增加,供需矛盾得以缓解,而煤炭资源浪费的问题却相当突出。因此,保护和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与深度加工煤炭资源是煤炭工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煤炭工业面临转型升级。在分析"十三五"时期我国煤炭工业发展面临能源需求强度和增速下降、能源清洁低碳发展加快、煤炭产能过剩短期内难以改变、进口煤对国内市场的平抑作用将长期存在等形势的基础上,指出了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推进安全绿色开发、促进清洁高效利用、强化煤炭科技创新、拓展煤炭国际合作等煤炭工业发展重点,并提出了完善煤矿关闭退出机制、严格环境保护相关标准、健全煤炭科技创新机制、营造企业发展良好环境等保障措施建议,旨在为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长期以来,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由于大规模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我国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借鉴世界先期工业化国家能源工业发展和能源结构调整的经验,结合我国能源资源赋存特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形势,研究我国中长期煤炭供应保障问题,探讨应对措施,对于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保障国家能源长期安全稳定供应,研究"十三五"及中长期煤炭工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从我国能源结构看.煤炭将长期是主要能源。党中央、国务院对煤炭工业发展非常重视和关心。去年以来,国务院多次研究煤炭工作,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确定了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战略,要求采取综合配套措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缓解煤炭供需紧张状况,  相似文献   

18.
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在推动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煤炭工业发展进入重大转折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煤炭生产和消费革命,研究探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煤炭工业发展战略与规划思路,促进煤炭安全高效绿色集约化生产,提高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水平,为中国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集思广益,献计献策,日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在京举办"2015中国煤炭高峰论坛"。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出席论坛并作总结讲话。  相似文献   

19.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和能源安全大局.近几年来,党和政府根据我国能源资源"富煤、缺油、少气"的特点,确定了"以煤为主、多元发展"的能源方针,相继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扶持政策和措施,引导和推动煤炭工业逐步迈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赵霞 《煤炭经济研究》2005,(8):28-28,48
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属特大型不可再生资源开发领域,是关系国民经济安全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从国家安全角度分析,煤炭是最可靠的能源,无论是储量还是生产能力,基本不受外来因素的制约,能够确保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因此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是长期和稳固的,煤炭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