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我们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重要举措之一。研究审计法律责任问题,对于加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重要战略意义。对审计法律责任问题如何确定,世界各国虽有不同的法律规定,但均确定为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本文拟就审计责任的确定进行初步探讨,以来抛砖引玉,共同商榷。 一、审计法律责任确定的标准和借鉴 (一)审计法律责任确定的标准 审计法律责任的确定,应该包括审计者(包据审计机关、审计团体及其审计人员)、被审计者、委派者(财产所有者,即授权者)的审计法律责任确定。根据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张红玲 《中国审计》2003,(13):36-37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之一。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我们既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并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所谓“依法治国”,或“法治”,就是依据法律治理国家,即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  相似文献   

3.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贯彻党中央"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实现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保障与服务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再造会计人员前途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信息短波     
汕头市审计局中心组认真学习 江泽民同志关于依法治国和以 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思想 近日,汕头市审计局中心组召开学习会,认真学习了江泽民同志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思想。大家深刻领会到“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是对我国古代治国传统,特别是德治传统的批判继承;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经济监督部门,在依法行政的同时,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建设一支…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会议精神,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采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的治国方略,并详细论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6.
浅谈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慧颖 《活力》2013,(2):33-33
我国应当如何看待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之间的辩证关系对实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关系重大。法治和德治相比应居于主要地位,德治作为重要的治国方式,对促进法治有着重要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张旺宝 《湖北审计》2014,(12):19-20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审计是民主法治发展的产物,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审计依法治国有必然联系,要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积极有效推进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8.
“客观公正”是指审计工作要依法监督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依法维护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通过卓有成效的审计监督,审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国体形象;审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仆形象。就是要将审计人员的行为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中,将自己  相似文献   

9.
在今年元月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他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是新时期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推进社会进步的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是对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补充和发展,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贡献和发展。同样,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重要思想在企业中具有非同寻常的指导意义。主  相似文献   

10.
魏怡然 《企业导报》2009,(12):253-254
在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后,我国应当如何看待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之间的辩证关系对实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关系重大。法治和德治相比应居于主要地位,德治作为重要的治国方式,对促进法治有着重要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