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胜忠 《财政监督》2011,(29):43-44
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对我国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采取二元格局——购买法和权益法并存,这是出于我国基本国情的考虑,即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全面应用购买法的环境还不具备,也是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体现。本文简要介绍了新会计准则下权益法的适用范围,阐述了权益法应用的必要性,并结合案例分析了权益法核算企业合并的经济后果,最后提出了完善权益法在我国企业合并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自从权益法诞生以来,权益法与购买法的争议从未停止过,这一争论几乎与现代财务会计同生,与会计规范同存。本文从各利益方出发结合我国的最新会计准则,分析了二元制结构的必然性及局限性,即深入解释现存合并准则关于会计方法选择的初衷及优势和不足,以致于最终得出二元制结构必将被单一购买法取代的笔者观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指出购买法和权益法的选择不仅具有明显的会计后果 ,而且在企业特定因素和我国特殊融资和监管环境的作用下可能转化为严重的经济后果。本文最后勾勒出我国企业合并会计的逻辑框架并对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计量属性的整合提出初步见解  相似文献   

4.
2006年2月财政部正式发布38项具体会计准则,其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我国企业合并将形成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共存,对权益结合法严格控制的二元格局。本文主要介绍两种方法的主要差异对比及我国新会计准则对于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和主要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5.
财政部于2006年初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在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中,新会计准则采用的是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并存的二元格局。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在不同的企业合并下分别使用。准则中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使用购买法: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使用权益结合法。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使用各有其优点和不足,怎样在实际使...  相似文献   

6.
2001年8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了第141号会计准则(SFAS141《企业合并》和第142号准则(SFAS142)《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分别代替了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第16号意见书和第17号意见书,新准则使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再次成为国内会计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拟在对FASB141号和142号对合并商誉会计处理规定加以介绍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以期对我国企业合并的会计准则制定有所启发。1SFAS141和SFAS142对合并商誉的新规定对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APB第16号意见书中允许同时采用购买法和权益法,并对权益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会计准则改革也在逐步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趋同还不是相同,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制定一方面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另一方面又立足我国国情,保留了某些差异,如《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等。然而,企业合并准则中允许“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两种会计计量方法并存的做法,在实务中对会计信息、资源配置等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也暴露出一些缺陷,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贺亮 《上海会计》2006,(5):11-12
为了规范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合并》具体会计准则。企业合并的主要形式有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控股合并。在会计实务中,记录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有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人们普遍认为权益结合法较购买法容易操纵财务指标,因此,新准则规定了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进行相关的合并会计处理,旨在减少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造成的会计操纵,尽可能避免企业利用会计政策实现自利的经济后果。  相似文献   

9.
杨智勇 《财务与金融》2009,(3):43-46,5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资本国际化的不断发展,我国也随之发生大量企业合并案例。企业合并带来了一系列的会计问题。本文就目前会计界处理企业合并业务普遍采用的购买法和权益法,从会计实务处理、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对投资者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得出选择合并会计方法对经济后果影响极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规范,历来有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两种。在我国,采用购买法进行企业合并,是现时和以后进行企业合并的主流,但由于目前不少企业重组合并是在同一集团内部进行的,采用权益结合法进行合并的会计处理仍然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因此,新的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将我国的企业合并划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大类型,并相应的规定了类似于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的会计处理规范。通过分析研究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的定义、两者联系和区别,并重点介绍这两种方法下的具体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1.
杨春雪 《理财》2004,(7):31-31
我国最近颁布了《企业合并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此稿涉及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企业合并时的会计处理方法应如何选择。记录企业合并的主要会计方法有购买法和权益集合法。本文拟对这两种方法进行辨析,以便企业在处理合并业务时选择正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2004年中国企业走进并购重组新时代,但是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准则至今尚处于征求意见阶段,本文拟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国情就购买法和权益结合的现实选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企业并购会计处理方法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并购的会计方法选择,一直是会计学界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本文拟通过对购买法及权益法的分析比较,以及不同国家及地区的选择情况,提出适合我国现状的处理方法。两种会计方法的分析比较购买法是假定企业合并是一个企业取得其他企业净资产的一项交易,与企业购置普通资产的交易基本相同,要求按公允价值反映被购买企业的资产负债,并将公允价值体现在合并后的资产负债表中,所取得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购买成本的差额表现为购买过程中确认的商誉。购买法的关键问题在于购买成本的确定、被购买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和商誉的处理。股权…  相似文献   

14.
现行会计准则关于权益法使用条件的规定是原则导向会计准则的典型代表。本文以雅戈尔和苏宁易购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转换为以权益法核算的对联营企业投资事件为案例,研究权益法在运用和监管时所面临的困境,以此为例展示原则导向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现行会计准则及其配套的应用指南尚未明确、合理地界定权益法的使用条件,上市公司出现误用、滥用权益法的现象,监管机构面临着难以规范上市公司使用权益法的困境。本文认为,过于强调“原则导向”、忽略明线规定的会计准则会放任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应坚持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持续趋同的同时,根据我国现实情况设计必要的刚性规定,进一步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会计准则体系。  相似文献   

15.
权益结合法在我国企业合并中的应用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海霞  何勇 《会计师》2011,(4):11-12
<正>在全球逐步废除权益结合法在企业合并中的应用趋势下,我国现行会计准则施行了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并存的"二元制"格局。但由于准则的一些缺陷,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丘清华 《会计师》2013,(7):11-12
2006年我国新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颁布,确立了我国关于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上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并存的二元格局。本文通过对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研究,综述了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的优缺点,我国保留权益结合法的原因,并对我国合并会计的发展进行思考,分析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仍存在的弊端,提出完善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6年2月财政部正式发布38项具体会计准则,其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我国企业合并将形成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共存,对权益结合法严格控制的二元格局.本文主要介绍两种方法的主要差异对比及我国新会计准则对于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和主要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我国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合并会计准则为研究对象。比较了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两种会计处理方法所产生的不同经济后果,指出这两类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在我国并存的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我国新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颁布,确立了我国关于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上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并存的二元格局.本文通过对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研究,综述了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的优缺点,我国保留权益结合法的原因,并对我国合并会计的发展进行思考,分析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仍存在的弊端,提出完善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企业合并中的权益结合法利弊谈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最近,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修订了第 16号会计原则委员会意见书《企业合并》 (APB Opinion, No.16),正式取消了权益结合法。可是,我国除关于企业合并的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提到合并可以使用权益结合法外,尚无其他相关规定。但实践中,我国已有使用权益结合法的案例。 本文拟就美国取消权益结合法的原因和我国使用权益结合法的主客观条件,探讨一下权益结合法的利弊所在。 一、 美国取消权益结合法的原因——权益结合法的弊之所在 从世界范围看,处理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主要有两种,即购买法 (Purchase method)和权益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