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宏观审慎政策研究成为金融监管领域的热门话题,虽然宏观审慎监管的基础性框架已被G20首尔峰会批准,但还有很多政策问题没有解决。本文对宏观审慎政策的理论基础、政策工具、政策实施等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宏观审慎政策的进一步研究及我国宏观审慎框架的建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确定宏观审慎监管机构并建立相应的组织体制,是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基础。但宏观审慎监管组织体制构建面临着多重挑战:宏观审慎监管当局如何处理与其他经济决策、监管部门的相互关系;如何保证对外沟通、运作透明又能保护敏感信息、稳定市场;是坚持基于规则做出监管决策还是使用斟酌裁量的方法。本文总结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宏观审慎监管组织体制构建的三条路径:中央银行承担宏观审慎监管职责,由中央银行行长负责宏观审慎监管决策;在中央银行的框架下,设立专门的委员会,将宏观审慎监管职责赋予委员会;在中央银行之外设立负责宏观审慎监管委员会(或理事会),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作为该委员会的成员,参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制定。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分析了中国宏观审慎监管组织体制的构建路径,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聂召 《上海金融》2015,(2):56-61
本文从应对信贷繁荣的视角,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宏观审慎政策的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进行了分析,研究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构成、工具实施的有效性以及宏观审慎监管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实施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宏观审慎政策是在本次金融危机后由国际清算银行牵头,于2010年在G20国家峰会上通过的未来全球金融监管通行规则。现有中文文献多将目光聚焦在对宏观审慎政策的目标、工具与有效性的认识和解释上,本文则是从宏观审慎政策的理论基础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描述刻画宏观审慎政策的目标和内容,厘清其完整脉络,为全面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丹 《云南金融》2011,(5X):58-58
宏观审慎监管对于预防以及控制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宏观审慎监管内涵及其必要性、宏观审慎监管的测度、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框架、逆周期资本制约的政策选择以及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合作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宏观审慎监管对于预防以及控制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宏观审慎监管内涵及其必要性、宏观审慎监管的测度、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框架、逆周期资本制约的政策选择以及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合作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宏观审慎监管将整个金融体系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重点关注对金融稳定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并由监管当局采取针对性的监管措施,维护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包括宏观审慎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安排三大要素.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应从建立宏观审慎框架和宏观审慎分析系统着手,并注重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8.
关于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球金融危机后,在强化微观审慎监管的同时,全面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国际共识。宏观审慎监管将整个金融体系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重点关注那些对金融稳定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采取针对性的逆周期监管措施进行调节,维护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包括宏观审慎监测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安排三大要素。美英等国为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成立了相应的宏观审慎监管机构,其经验值得借鉴。我国应构建宏观审慎监管实体,启动宏观审慎监测分析系统,并注重研究开发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9.
随着各国逐步将宏观审慎监管应用到金融系统性风险管理实践,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逐步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本文从两个维度分析了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有效性:在监管工具有效性维度,实证分析了我国应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控制系统性风险的效果,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实施的大多数宏观审慎监管工具达到了预期效果;在政策协调有效性维度,通过简化的银行业资产负债表,模拟分析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监管、微观审慎监管等多种政策对银行业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政策决策和协调机制方面的缺陷,我国2008年后的各个阶段分别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政策抵消"或"政策超调"。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次金融危机凸显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目前,国际社会对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展开了广泛探讨,各国监管当局也在实践中逐步推进宏观审慎监管.本文剖析了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三个重要核心部分,即宏观审慎政策目标、政策治理范围和操作工具,进而探讨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及其对中央银行履职带来的挑战.研究发现,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两者必须协调使用,因此中央银行应该在宏观审慎监管中发挥主要作用,确保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一致性,避免监管摩擦和监管真空.在我国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实践中,由于人民银行承担着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同时具备牵头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法定职能和监管银行间市场、外汇市场和支付体系的法定职权,从而决定了人民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必然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次金融危机暴露出微观审慎监管存在顺周期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经济周期性波动。通过深刻反思金融危机的教训,宏观审慎监管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政策框架方面,都着眼于通过逆周期监管校正微观审慎监管的顺周期性,从而提高整个金融系统的韧性。当前理论和实证分析也证明了宏观审慎监管的价值,但也存在诸多局限性。只有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等协调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稳定金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作为十大课题之一,将宏观审慎监管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的子课题,可见国家对宏观审慎监管的高度重视。研究宏观审慎的含义并对政策目标进行探讨,对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构成以及如何安排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实施进行研究,以便为中国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妍 《金融研究》2009,(8):52-60
本次危机之后,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最早达成的一个共识就是:必须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本文主要探讨宏观审慎监管与金融稳定相关问题:近年来系统性风险的新特征进一步凸显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建立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中央银行的地位以及中央银行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我国应如何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14.
经济金融危机的加剧与金融自由化推动监管理念从微观审慎监管向宏观审慎监管演进。后者相较于前者在监管目的、监管对象、监管重点、监管视野及关注的风险特性方面得到深化与拓展。逆周期的银行审慎监管政策、宏观政策之间的有效协调机制、及时有效的宏观信息共享机制与预警机制是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框架的主要组成内容。  相似文献   

15.
此轮次贷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传统金融监管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成为了国际监管的主要认识。通过系统的梳理了国际组织以及主要经济体宏观审慎政策改革进展发现,为解决传统监管的不足,主要国际组织和各国均主张大力改革原有监管体制,引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重新赋予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管理权,并不断完善宏观审慎管理的制度机制安排和政策工具箱。最后,本文对完善我国宏观审慎政策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各国对系统性风险的重视和对金融监管框架的反思,以逆周期调节和防范系统性风险为主要目标的宏观审慎监管理念逐渐兴起,成为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作为金融监管的新框架,宏观审慎政策已成为我国金融调控的又一重要支柱,逐步形成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的中央银行宏观政策体系。本文从宏观审慎政策理论发展出发,结合中国宏观审慎监管实践,提出健全中央银行"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上公认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监管机构忽略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建设,在此背景下宏观审慎监管模式再次提出。本文通过分析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关系,提出了重视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协调发展的观点。并结合中国金融业监管的国情,提出了继续深化微观审慎监管,关注系统风险,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手段,促进监管机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各国金融监管部门关注的童点.本文从临管目标、内容、对象等角度分析宏观审慎监管的特点,介绍了宏观审慎临管的国际趋势,得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者应将中央银行和金融行业监管者包含在内、协调国内经济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创新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等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王超  王向楠 《新金融》2016,(12):41-46
保险系统性风险及其宏观审慎监管问题是国内外理论界与实务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遵循从一般系统性风险到保险系统性风险的逻辑,分析了保险系统性风险及其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论基础,探讨了保险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监管体系构建的核心理念、基本目标与主要内容。保险系统性风险的监管应全面考虑保险业务创新水平、保险机构系统重要性、保险部门整体脆弱性等特征因素,秉持层级化、多元化、融合化的监管理念,从"机构"与"时间"两个维度来设计出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对保险系统性风险的损害进行恰当的政策响应与公共治理。  相似文献   

20.
王信  贾彦东 《金融研究》2019,474(12):38-57
时至今日,宏观审慎政策在内涵、工具和框架等方面快速发展,不仅政策目标更加清晰,工具类型更加丰富,相关理论基础也在不断完善。作为危机后形成的新政策框架,宏观审慎政策在工具有效性、作用机制、政策框架设计及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方面都还有待深入研究。特别是在制度框架中,如何考虑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联,合理设计政策决策框架均已成为关键。对中国而言,系统风险识别、监测与分析更加复杂、困难,需要对宏观审慎政策开展更加精细、深入研究,尤其应吸收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完善适合中国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宏观审慎政策的理论基础、政策目标及工具等进行系统综述,而后从两类政策关联中涉及的三个重要问题出发,着重分析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关系,并分别从组织架构设计、货币政策框架改革、金融政策框架设计等方面,系统介绍了英格兰银行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改革的经验,重点阐述英格兰银行如何实现理论发展与制度设计的较好融合。最后,给出我国宏观审慎政策发展的若干启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