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当前,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而现行的税收政策则相对滞后,未能体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域性优势,不利于台商投资企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现行税收政策的分析认为,应立足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域定位,积极探讨完善相关税收政策,大力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若干税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锦辉 《涉外税务》2004,(11):25-28
税收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有必要从税收管理体制上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事权与税权的划分问题,同时适当调整区域性税收政策、强化税收服务,全力打造区域经济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也日趋明显。作为国家宏观调控主要手段的税收政策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的税收政策因素包括:税制存在缺陷、税收优惠政策逆向调节、税收返还制度设计不合理等。为发挥好税收政策在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方面的调节作用,当前应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返还制度。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背景下,税源空间分布的不均衡将会固化,且这种不均衡在未来有扩大的可能。同时,主体功能区战略也对当前的某些税收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提出了挑战。按照税收应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理念,税收政策的设计和制度安排应符合区域发展的主体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各民族地区经济和谐发展与税收政策相结合,在分析国家统筹各民族发展,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原因的基础上,对税收政策施加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影响进行系统的探究,提出要对西部地区实行倾斜性财税政策,对中部建成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税收政策一体化是一个双向的作用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带动税收政策一体化,税收政策的一体化也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随着东盟十国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区域内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税收协调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就东盟税收政策一体化现状展开论述,总结东盟税收政策一体化过程中差异性,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税收协调提供借鉴意义,并提出我国在应对东盟税收政策一体化过程中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7.
刘一翔 《甘肃金融》2012,(12):58-59
区域金融是指一个国家金融机构与运行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它表现为具有不同形态、不同层次的相对集中的若干金融区域的金融活动,它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国金融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区域筹资能力不仅是区域金融运行的一个显著特点,而且间接反映了区域性经济的特征,区域性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金融的区域化运行,即提高区域筹资能力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罗玉冰 《甘肃金融》2014,(12):12-13
坚持以互利合作为导向,探索设立与中亚、西亚相关国家的区域性金融发展合作平台,研究制定区域统一的金融发展规划,协调解决区域协同发展中面临的金融问题。  相似文献   

9.
税收政策对科技进步具有重要影响。我国现行科技税收政策尚有不完善之处,需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发展规划和税制改革方向进行适当调整。调整的思路是: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允许工业企业提取研究与开发基金;实行加速折旧或摊销办法;突破区域和内外资企业的限定,对高科技企业实行同一税收政策;对个人科技所得实施税收优惠;等等。  相似文献   

10.
于洪 《税务与经济》2007,2(3):74-78
税收政策在缩小地区贫富差距方面具有显著效果。针对现有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应当及时纠正向东部地区过度倾斜的累退性导向,以实现地区范畴上的公平对待,并避免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出现各地争设各类开发区、园区的风潮。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结构差异,应积极推动各地,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实现产业优化和升级,以自动调整区域税负分布状况。此外,消费行为及其结构也会在微观层面对税负分布及归宿产生影响。对区域性因素的扰动进行计量分析,可以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促进区域税负分布格局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区域经济的差异性及其协调发展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差距的扩大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种差异性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要建立新的区域合作机制,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推进区域产业的转移和整合。  相似文献   

12.
刘倩  朱书尚  吴非 《金融研究》2020,477(3):39-57
基于中国区域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本文试图解释城市群政策对金融协调发展的影响,并深入探究其中的机制路径。研究发现,城市群政策有效提升了地区的金融发展质量,一方面提升了金融发展总量,另一方面弥合了地区间的金融发展差距,由此实现了总量和均衡的双重拟合。进一步地,本文确证了方言一致性在整体上有助于城市群政策发挥积极作用,不仅在城市群内部促进了金融协调发展,还在城市群分割处弱化了由城市群政策带来的市场分割效应,体现了非正式制度在"正式制度-金融要素"之间扮演的重要角色。从机制上看,与城市群密切相关的地方文化--方言,更多的是通过经济个体间的身份认同(信任)来促成地区间的金融协调发展。鉴于此,本文认为对城市群的划分和发展,不仅要考虑地理距离,还应考虑以方言为代表的文化距离,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央区域政策向东北老工业基地倾斜,东北再次成为国内外各界讨论的话题;而伴随着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兴衰的工商银行未来的发展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立足于实现老工业基地与工商银行的"共振双赢",指出工商银行在发展战略上要立足于自力更生,关键是要用"新观念"、"新体制"、"新机制"走出加快振兴的新路子;在政策掌握上要把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与工商银行说贫解困相结合,把解决国企债务负担和化解银行不良贷款相结合,把促进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升级和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相结合,把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与打造银行核心竞争力相结合,把分类管理与区别对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全球气候变化为研究背景,对建设低碳的必要性、低碳经济需要的产业转型进行论述。新兴战略性产业具备新时期下的低碳经济属性,发展低碳经济应当与新兴战略性产业选择相结合,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也需要在新形势下发展低碳产业。因此,新兴战略性产业选择的依据和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需要进行系统分析、充分论证并通过政策引导实现。  相似文献   

15.
创新能力、吸收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7~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创新能力、吸收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依存和因果关系。结果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创新能力、吸收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创新能力与吸收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逐步加强;不同地区的创新能力与吸收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因此,应该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地制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和自治政府在牧业区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有利于发展畜牧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为出发点,规定了积极发展包括牧主经济在内的畜牧业经济总方针,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论文对这些方针政策的历史经验及其对内蒙古新牧区建设的启示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17.
2013年,广西银行业继续稳健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面向未来,广西银行业要紧紧抓住用好广西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以改革创新为引领,着力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升级,着力加快自身经营转型,着力提高服务水平,着力提升综合实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实现广西“富民强桂”新跨越和建设“美丽广西”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倒U型发展理论的研究成果,从博弈论的角度解释了倒U型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并以此探讨了如何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本文认为我国区域经济正处于集聚效应小于扩散效应的发展阶段,区域差距日益加大,主张中央政府积极协调区域合作,促进东部地区的优势方面向周围地区进行扩散,帮助中西部地区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中承担更多义务是东部地区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以2007年7月12日发布的《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①为契机,对我国绿色信贷的发展现状,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据此提出完善我国绿色信贷的激励机制的政策建议,指出我国应建立与绿色信贷配套的财税制度和法律规范,并采取措施鼓励地方政府共同推进绿色信贷。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都对发展总部经济给予了大力支持,形成了区域总部经济的潮涌式发展。总部经济在带来税收倍增效应的同时,也造成了税源的区域间流动和税收征管难度的增加。本文从总部经济在我国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分析了目前总部经济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总部经济税收政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