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论摆脱囚徒困境的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摆脱囚徒困境的途径。指出“囚徒们”欲想必然走出困境 (重复博弈中 ,囚徒们不一定走出困境[1] ) ,在没有外部压力的条件下 ,必须附加人工博弈规则。当理性的参与人具有本文所定义的集体理性时 ,他会认知陷入囚徒困境所带来的不利结果 ,从而自觉引入人工博弈规则 ,惩罚对方的不合作的机会主义行为 ,保证对方到合作中来 ,最终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2.
关于信任的博弈分析——基于个体的自利理性和社会理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任的根本在于不完全信息和有限理性,信任是个体弥补自己理性不足的一种策略.所以,信任分析无法在个体的自利理性下完成,需要扩展个体理性的范畴.将个体理性扩展为自利理性和社会理性,利用理性的这种二元特性,重新解释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博弈模型--蜈蚣博弈和信任博弈.这不但对信任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框架,而且还解决了博弈分析的困境.这说明,对个体理性的扩展是合适的,个体的社会理性是经济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基于Mealy自动机的博弈模型,并应用于二人重复囚徒困境博弈。采用Mealy自动机对博弈参与人的决策行为进行建模,在模型中每个博弈参与人选择一个有限自动机。有限自动机在当前状态下与竞争对手的有限自动机进行博弈,依据所获取的效用转换到下一状态,并开始新一周期的博弈。  相似文献   

4.
理性只是对自利最大化的追求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理性的“经济人”假设,不仅无法解释由“囚犯困境”所引发的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悖论,也无法解释现实中行为主体在“囚犯困境”情境下对合作行为的选择。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总是将追求自利最大化的行为等同于理性,进而再把实际行为等同于理性行为。其实,不仅人类寻求自利最大化的行为是理性的,而且对利他行为的追求也是理性的。现实生活中,行为主体体现出理性“经济人”与理性“道德人”的双重性。对“囚犯困境”悖论的解决应该引入道德维度,引入理性“道德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均衡价格定理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核心和基本信念.在经济哲学的视域中,均衡价格定理存在着三个悖论,即经济人理性与非理性的悖论、消费者主权与生产者专制的悖论、竞争与垄断的悖论.经济人理性与非理性的悖论反映出均衡价格定理对经济活动主体的片面认识.消费者主权与生产者专制的悖论暴露出均衡价格理论的折中主义方法难以揭示现实中的经济矛盾.竞争与垄断的悖论则体现出均衡价格理论的机会主义思想特征.均衡价格定理的三个悖论挑战着它的理论完满性和理想性,折射出其理论的庸俗性.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70年代,生态学家Maynard Smith和Price(1973)结合生物进化论与传统博弈理论,在研究生态演化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进化博弈理论的基本均衡概念——进化稳定策略(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ESS),标志着进化博弈理论的诞生。与传统博弈理论不同的是进化博弈理论从参与人群体出发,以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从群体到个体的局部动态法来分析参与人的决策行为,由此得到的结论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现实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国外声誉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余津津 《经济纵横》2003,(10):60-63
从 2 0世纪 80年代发展至今 ,经济学界对于声誉的研究是纷繁而散乱。本文在对文献进行一番梳理之后 ,根据研究内容将现有的研究成果归纳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标准的声誉理论经济学中标准的声誉模型是由Kreps等人(1 982 )创建的 ,旨在解决“连锁店悖论”(Selten ,1 9 78)并对有限重复博弈中的合作行为作出解释。“连锁店悖论”告诉我们 ,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有限次重复博弈不可能导致参与人的合作行为。在这种情况下 ,不存在对于声誉的解释 ,因为参与人都没有积极性建立良好的声誉。Kreps和Wilson(1 982 )指出 ,“在多阶段博弈中 ,参与人试图…  相似文献   

8.
郝赪 《经济师》2014,(5):100-101,103
如果对一个博弈的类型判断错误,则会得到完全不同的均衡预测。辩诉交易中的博弈与囚徒困境中的博弈完全不同,这种不同表现在两博弈的参与人不同、博弈类型不同、均衡状态不同和结果不同。因此,用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去分析辩诉交易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的,对辩诉交易结果的预测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9.
一、模型假设 参与人为市场中进行商品交换的一个消费者和生产者。在本文的分析中,首先假设参与人都是理性人,对二者单独的一次博弈,对他们的策略选择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为了分析影响二者行为的因素在对市场中消费者群体和消费者群体行为的稳定均衡,将消费者和生产者两个群体看作是有限理性的,对二者的进化博弈过程进行分析,得出进化稳定策略。假设当生产者合法经营时,二者都没有损失和额外收益。  相似文献   

10.
经济人理性行为假定的时空相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按经济人理性行为假定要求,其本身内含的经济人假定与理性行为假定之间只能保持有条件的一致性;实际上,它主要建立在私有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它主要适应于纯粹的个体经济行为分析,而不大适应于群体经济行为分析以及群体中的个体经济行为分析,它是一种个人理性,而不是一种制度理性,从管理和管理学的角度看,各种类型的经济组织中的人,大多是把中他人看作是社会人,复杂人,把人的行为看作是多目标协调导向的社会行为,现代西方经济学对经济人理性行为的假定的批评和修补也从反面说明了这一假定的时空相对性。  相似文献   

11.
“经济人”具有经济理性,“道德人”具有道德理性。“道德经济人”实质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和融合,因此,“道德经济人”的行为选择状态是经济理性和道德理性并存的双重理性。因此,在讨论“道德经济人”的行为选择状态时,认为人的正常行为是从一定的理性出发,反映了人对于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的思考,解决了人的行为的形式与内容,“道德经济人”个体的外部性经济行为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增加,其结果具有互利性。  相似文献   

12.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制度实际上是在关注现实经济活动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所以将经济过程比作博弈并以此来探究制度的含义是可行的。博弈涉及的基本概念包括“参与人、行动、信息、战略、支付(效用)、结果和均衡,其中参与人、战略和支付是描述一个博弈所需要的最少的要素,而行动和信息是‘积木’。参与人、行动和结果统称为‘博弈规则’。博弈分析的目的是使用博弈规则预测均衡。”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的涵义关于制度的第一类定义是将“制度”视为与“组织”、“机构”等同,将制度看作是博弈的参与人。从文献中看,这是少数经济学家的观…  相似文献   

13.
非对称信息市场理论的贡献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市场上的非对称信息。在实际市场上,信息是非对称的,所谓信息非对称指的是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我们将博弈中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称为“代理人”(agent) ,不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称为“委托人”(prncipal)。以非对称信息这种现实假定为前提的信息经济学不仅令人信服地解释了想买质量较好的旧车的人为什么到旧车专营商处购买,而不愿到出售自己的旧车的人那儿购买;保险公司给投保人签订不同的合同,其中自赔率较高的投保人将会被收取较低的保险费,为什么这样做对保险公司是有利的等现象,而且也能解释许多社会与经济制度的出现,其中这些制度能够抵消由于信息非对称所带来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4.
在选择生育行为时,农村居民具有经济理性、生存理性、社会理性,对于家庭生存,他们遵循生存理性;对于村庄生活,遵循社会理性;而对于生育奖励、惩罚政策,则遵循经济理性。通过案例研究说明,政府在政策制定中未能充分体会农民的这种多重理性心理,经济来源没有转变,奖励吸引力不足,惩罚威慑力不强,最终导致治理成效不佳。只有充分重视农民理性的多重统一,才能更有成效地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5.
科技理性是滥觞于西欧的世界现代化进程的精神根基,对科技理性的张扬及其社会后果的反思和批判,都是学术界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批判理论,风险社会理论打开了科技理性批判的新视域。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社会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风险使科技理性的悖论昭然若揭。要应对全球风险,必须超越科技理性的悖论,实现科技理性与社会理性的大融合。  相似文献   

16.
将演化博弈理论应用到处理雾霾现象的现实问题中,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对于无政府监管和政府监管两种情况下,参与人的行为进行演化博弈理论解释,说明政府参与雾霾治理的必要性,得到政府与参与人群体的演化稳定策略,并根据参数分析结果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王健 《生产力研究》2012,(4):100-102
"囚徒困境"博弈反映出了人类社会中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深层次矛盾。在囚徒困境博弈中,合作的是以自身利益为代价来提高别人利益的行为,它的存在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通过基于Agent的复杂适应系统的计算机仿真,可以刻画出有学习能力和适应性的微观个体之间的互动,并进而反映出系统中合作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8.
徐强 《生产力研究》2005,(4):215-216
本文从中小企业决策的有限理性出发,以某个中小企业为主导的行业为对象,对中小企业高风险形成的微观机理进行探讨。本文认为,由于决策中的有限理性,中小企业可以分为两个企业群体:乐观群体和保守群体。两个群体经过产量博弈,产生乐观群体对保守群体的挤出效应,最终造成行业整体产量失衡,导致全行业亏损。  相似文献   

19.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批判的理论,是他整个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他的这一理论,就其实质而言,反映出他试图通过追问人的真正存在,以超越近代哲学的主体性原则,调和理性和非理性而向合理性转向。但他以技术悲观论否定马克恩的历史唯物主义,并以改良主义的姿态构思解决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冲突的方案,这使他的批判理论最终向人本主义回复。  相似文献   

20.
以自利为核心内容的会计理性受个人禀赋和外界环境总体双重约束;会计理性具有逻辑性、有限性等特点;会计诚信是会计诚实与会计信任交易过程中各相关交易主体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的充分博弈过程。会计理性和会计诚信具有内在的联系。治理会计诚信缺失应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并根据会计诚信的特点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