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发展,就必须有正确、高效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以保证对经济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与调节。在宏观经济政策中,最主要的是货币和财政政策。而现在的问题是,不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已遇到调节乏力、进退维谷之困境,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和认真分析,以便积极采取措施,尽快走出困境,使国民经济早日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一、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评价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治理经济紧缩,拉动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拉动经济增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良好势头。据统计,1998年通过增发国债,扩大政府投资规模,拉动GDP增长1.5个  相似文献   

3.
从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再到2020年及以后应对新冠疫情冲击与推动经济复苏,积极财政政策发挥着推动经济企稳向好的关键作用,但同样也因其可持续性和有效性以及可能带来的经济变化而引起广泛争论。为此,回顾积极财政政策的整个历史脉络,有助于我们在观察历史的基础上理解当前积极财政政策正在展开的方式。从体制环境、政策工具和政策成本等角度努力求解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不难发现:其一,财政体制是适应和支撑积极财政政策有效运行的关键。财政承受力决定积极财政政策的信心和底气,而体制与政策的匹配有助于提升政策运行的效率。其二,中央采取不同的政策工具会促使地方政府做出不同反应,积极财政政策能否产生预期效果取决于中央和地方目标、行动的一致性。其三,政策成本的类型及其可被消化的程度决定着积极财政政策空间的大小。这就要求政策的最终目的不在于盲目救助,而是真正地将政府财政作为转化为与社会主体协力应对危机的行为,以发展活力消化政策成本。进一步将提升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融入对国家宏观经济治理与全球经济危机应对的思考中,可以得出积极财政政策的未来方向在于处理好体制改革与政策选择、短期调节...  相似文献   

4.
自1998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其风险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5年多来,积极财政政策对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实施时间的拉长,政策风险也在不断增加。积极财政政策手段和政策目标的综合性,决定了政策风险的多样性。对积极财政政策的风险,一定要全面把握、综合评估,以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加大风险防范力度,提高政策实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五大关键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政策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相似文献   

6.
财政与货币政策"双稳健"组合出台影响深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金融》2004,(12):1-1
2004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5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这标志着1998年以来我国实行的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将向中性的稳健财政政策转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大宏观调控手段的组合关系将发生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7.
财政政策是政府进行反经济周期调节、熨平经济波动的重要工具,也是有效履行配置资源、公平分配和稳定经济等职能的主要手段。我国当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化解金融危机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政策建议:注重结构优化和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8.
财政政策是政府进行反经济周期调节、熨平经济波动的重要工具,也是有效履行配置资源、公平分配和稳定经济等职能的主要手段。我国当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化解金融危机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政策建议:注重结构优化和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造成的不利影响,解决国内经济结构失衡、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的矛盾,防止经济下滑,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反周期调节。如今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实施三年有余,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年我国还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正确认识这一政策并不断充实和完善其具体的政策措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0.
试论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协调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一种在经济相对低迷阶段,进行政府反周期调节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因此这一政策只是阶段性的。而能否正确处理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相互关系,将成为积极财政政策可否功成身退的关键条件。文章在明确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内在联系及相互地位的基础上,就如何建立合理有效的市场机制,为引入民间投资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作了有力阐释。  相似文献   

11.
一、把握财政政策自身的特点是正确选择的前提财政政策是政府把财政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均衡要素来运用的政策,时下已成为政府谋求经济稳定的重要工具。它是一个系统,由处于不同层次的若干具体政策所构成。不同层次的政策其灵敏度、松紧度、透明度和时滞效应以及调节程度是各不一样的,要选择恰当的财政政策,不能不考虑这些特点。在作出实质性选择之前,有必要对这些特点本身作出分类和  相似文献   

12.
郭楚 《广东财政》2001,(4):21-22
朱Ron基在“十五”计划纲要报告中强调:“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取向是:近期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带动企业和社会投资,促进消费。实行稳健的贷币政策,灵活运用贷币政策工具,适时调节货币供应量,维护人民币币值和汇率基本稳定,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文摘精萃     
1 文摘精萃积极财政政策将逐步淡出 据《解放日报》4月17日报道,财政部长项怀诚近日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特定的国内外环境下采取的积极政策,四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年要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会逐渐淡出。 项怀诚对我国四年来执行的积极财政政策作了辩证分析。第一,它是被迫实行的。1997年7月2日,从泰国开始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当时叫做“东南亚金融风暴”,以  相似文献   

14.
谢晓娟 《福建金融》2003,(10):15-17
在连续6年推行积极财政政策后,我国经济稳步发展。2003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生产资料价格及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居民消费品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也有所增长。这是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自主性增长机制引导初见成效的体现,要保持经济的稳定运行,目前还需继续执行积极财政政策,但应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政策内容进行调整。政策重点应转移到改革税制、提高农民收入、投资农村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及生态环保等方面来。  相似文献   

15.
1998—2004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实践表明,政策效果有待时日,不是立竿见影。因此,尽管正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也不能过于乐观,要力争实现GDP增长率达到8%以上  相似文献   

16.
要通过启动内需而保增长,就必须有效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本文通过多方面分析,指出当前在我国启动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中应该更多地注重运用财政政策,慎用货币政策,并就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财税政策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杨志勇 《财政科学》2021,(3):15-20,26
近年来,中国连续实施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宏观税负持续下降,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积极财政政策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积极财政政策何去何从?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任何一种财政政策都不可能长期不变地存在下去.如何理解积极财政政策?如何让财政政策具有可持续性?如何让财政政策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文章试图对这些问题作初步的回答,并在讨论财政政策理论发展趋势的同时,展望中国未来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资产评估》2009,(10):29-29
“当前经济财政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近日指出.下半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建议的说明中提出:要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十五”前期,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促进投资、消费和鼓励出口。从宏观经济形势看,这样做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当然,也要注意防范财政风险和通货膨胀。  那么如何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一、什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及其实施的环境条件  积极的财政政策也称之为扩张性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20.
方明 《国际金融》2009,(10):21-25
尽管世界经济呈现出全面复苏的迹象,中国经济已经率先复苏,但复苏过程中不时出现的一些杂音,以及尚未完全好转的数据,使有关政策当局非常担忧,担心过早地给出紧缩的信号导致经济复苏夭折,于是持续地坚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变。一些经济学家也认为,如果过早地退出积极的财政政策,比如降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那么可能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迅速放缓,从而不利于经济的复苏。结合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情况和全球贸易的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