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重的迷恋     
古典/现代肖像、静物、风景,一种古典画家的定义,如今被刘野用来诠释他自己。这次题为迷恋的个人展览,汇集了他近期创作的九件作品,其中有三件延续着他的女性肖像主题,三件描绘静物,两件表现风景,再加上那件可以视为其自画像的米菲(《我是一位画家》),俨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古典小读本。  相似文献   

2.
正我的朋友不仅是画家,还是书法家。他喜欢将自己的画作或者书法作品画在扇子上,颇有东坡画扇之风。遇到情趣相同的朋友,便赠送画有自己作品的扇子。前几天,我们协会开会,他捧着有自己作品的扇子送给了几个关系不错的文友。拿起他送的扇子,在这炎炎的夏日里,顿觉一阵清爽扑面而来,在纳凉的同时,还能欣赏到朋友画在或者题在扇面上的作  相似文献   

3.
陈齐坤自幼酷爱美术,曾就读于中央美院油画系,后到北京画院研修深造.由于命运错位,没有机会进入专业画家的行列。但无法抵抗画笔的诱惑,他在做好金融杂志美术编辑的同时,数十年来,在业余时间里.痴迷、勤奋、刻苦,执着地探索自己的艺术道路。他的作品朴实、直白、真诚,没有张扬的笔触,没有炫耀的色彩,他要用画笔表现情感。  相似文献   

4.
时代的痕迹     
山子 《致富之友》2011,(11):40-40
提到画家周向林。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作品《1969年11月12日·开封》这幅作品记录了文革中刘少奇在开封逝世的场景,看到这幅作品,很容易与大卫的名作(马拉之死》联系到一起:同样简洁的画面构图带给人庄严、肃穗的悲痛之感。  相似文献   

5.
作品赏析     
第一眼看到这幅作品,就被作品那寂静的、富有诗意的唯美画面所吸引。唯美强调感观享受,而自己一直很喜欢唯美的作品。但困惑的是为什么圈内高手大都不是很推崇唯美的作品,是因为它的甜腻?还是觉得它不够厚  相似文献   

6.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的精神历来为文人墨客所推崇,古往今来,多少画家都曾用画笔留下过讴歌竹子的作品。然而,一辈子只画竹子不画其他的画家恐怕就凤毛麟角了。丁显成,这位杭州明珠画院院长、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40多年来只钟情于画竹子,他的画竹技艺炉火纯青,在画坛备受瞩目。中国美院院长刘江评价他是“江南一枝竹”。  相似文献   

7.
王音说,他知道他的绘画一直被当作一种失败的经验。因为我们对当代艺术的感受力是在一种激烈的社会情绪中被培育成的,而王音在当代艺术表现得最激进的时候,放弃了自己时代所尊崇的常规,重温被新潮所抛弃的中国早期现代画家的努力。在这个看似保守的坐标中他看到了一种精神高度,因此在他所处的这个时代,他的绘画是难以被描述的。他的作品在展览上出现时,多数时候会显得藏锋敛态,甚至有些落寞,尤其是在苏珊·桑塔格所描述的这个"崇敬艺术而弃绝艺术观念"的风尚中。因为同样的原因,他的经验也从未被真正忽视过。在他最近的一次个展上,主办者伊比利亚艺术中心提示观众注意,王音的绘画道路"在历史与文化,传统与现实面临重新评价的时刻"显示出的价值。而这条道路开始于20年前的挫败感。  相似文献   

8.
在开始和Cees Hendrikse聊艺术之前,他看起来只是个有着荷兰人典型身材,高大温和的西方大企业退休高管。然而一旦艺术的话匣子打开,那个真正的Cees Hendrikse就出现了!当他说他退休后在各地旅行看艺术,还有自己如何对中国当代艺术着迷,尤其是讲到喜爱的作品,Cees Hendrikse会进入忘我的状态,配合夸张的手势,发射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热情。  相似文献   

9.
推荐词作为策展人,我一直希望能遇见超乎自己想象的作品和艺术家。这样的作品和艺术家可遇而不可求,焦应奇和他的作品正是如此,因而这样的遇见就极其珍贵。  相似文献   

10.
从宋庄纠纷看城乡房屋交易制度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竹兰 《中国改革》2007,(11):65-66,69
最近,宋庄画家村的农民与画家之间,就房屋买卖产生了纠纷,农民认为自己在当初的房屋买卖中价格偏低,要求收回房屋,而画家则坚持房屋产权已经归属自己,  相似文献   

11.
人性,太人性     
如果每一件艺术品都是艺术家的自我写照这种说法成立的话,从张恩利丰富的油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直接了解他那复杂和多彩的个性。艺术家本人通过绘画表达逐步地认识了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2.
正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革命老区百色市农民画家情不自禁地挥动画笔,倾心创作,把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感情倾注在笔墨中,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铺陈在色彩斑斓的长卷上……乡村巨变感党恩"有一天傍晚吃了晚饭出来散步,看到夕阳下健身场里老老少少那绽开的笑脸,我灵感就来了。"百色靖西旧州村农民画家黄新腊谈及自己创作《壮乡健身场》的感受,难掩内心的喜悦。  相似文献   

13.
Deka 《致富之友》2009,(7):44-45
798尚舍细小的旋转楼梯直通三层摆放了画桌、木雕,以及花朵静默开放的空间。范学宜踩着一双黑棉布鞋,房间里的布置就像他的身份一样混溶一体:诗人、画家、画廊经纪人。10年前就开始做自由经纪人的她,所接触的,都是中国艺术市场最前线、第一手的资料和经验。而她自己,从最初的诗歌快意,到用油画的本能书写,再到如今义无反顾地投身中国水墨的怀抱,这种双重身份的拥有必定会给予我们关于艺术品和艺术品市场独特的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4.
朱加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以独特的风格活跃于中国当代艺术界。他的摄影与录像作品就是在那时浮出水面的。当时改变社会的理想刚刚出现,中国开始进入一段敏感的转型期。那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1989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的中国现代艺术展以及接踵而来的柏林墙的倒塌和全球政治气候的改变。接下来的十年里,整整一代经历过历史创伤的中国人开始面对和参  相似文献   

15.
道歉     
只从那天知道了他的部队开赴前线去了之后,她的心就渐渐地塞满了不安。能再见到他,向他道个歉该有多好呀!她老这样想恨只恨不会写那个"淼"字!唉,如果他存款时写给自己看看,如果自己当时会写这个"淼"字,那争吵,那一切的一切不就根本发生不了吗?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她盼着他能够出现,就像过去他们那伙兵常常站在柜台外面那样。(要知道他们总爱借着某个战友来储蓄所存取款的机会成群结队涌进营业室对自己和另几个年轻的女同事嘀嘀咕咕地品头论足的!)她一次又一次地在心里编织着道歉时的话以及那份陪礼道歉的勇气。开始有部队从前线撤回了。储蓄所的大门前又不时一群群一伙伙地出现军绿色身影,每每走进一个兵,她的心就禁不住地砰砰乱跳,好像长这么大还没有向谁这样内疚过,忽然就  相似文献   

16.
陈师曾在众多有传统教养的知识分子与画家当中,陈师曾(1876—1923)因他的学养、身份与人格而使其关于文人画的解释获得了普遍的赞同并给予无数仍在用宣纸毛笔砚台作画的画家以极大的安慰。陈师曾在深谙诗书画印的同时,曾学习过油画,并实践写生方法,这加深了他对西方绘画的理解。在书画传统方面,陈师曾接受的是耳濡目染的教育,他在少年时期的诗词就受到称赞。  相似文献   

17.
豫南金秋     
张步  倪葭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10X):F002-F002
张步继承并发展了李可染先生画风中的厚健雄浑,形成了自己浓墨重彩、彩墨交织的独特个人风格。此幅作品以鹅黄色为基调,以墨色相衬托,并有小面积的蓝色、绿色与响亮的鹅黄色相呼应,色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强烈的色彩感觉,体现了画家浓郁的情感。此作从画家雄强清峻的笔墨中,其深厚的功力与生活的积淀也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世人眼里,艺术家虽有千般怪癖,却总有一种是为人尊敬的,那就是他们对自己作品的坚持和爱护。导演可以坐在工作椅上喊三百次"NG"折磨他的演员,而后者不管名气多大,片酬多高,都只能在事后以克服自我和完成作品的骄傲向媒体哭诉,可以得到的是同情,不敢奢望的是  相似文献   

19.
正韩延松小景致摄影作品,以简洁、精致的美撬动我的好奇。欣赏他的作品,与他交流,收获他关于小景致摄影的思考、见解,可以感受到他思维的跳跃、想象的活跃、审美的自信。插图1建立自己的视角,标新立异!"书本中的法则一旦束缚你的思想,很容易成为制约你创新的枷锁。要设法脱离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用想象力拍摄,你会发现,美就藏在犄角旮旯  相似文献   

20.
张畯 《致富之友》2011,(11):104-107
贾樟柯回忆自己的创作动机时说:"我就在那个时候,发现了自己内心经验的价值,那是一个被银幕写作轻视掉的部分,那是那些充满优越感的电影机制无心了解的世界。好像所有的中国导演都不愿面对自己的经验世界,更无法相信自己的经验价值。这其实来自一种长期养成的行业习惯,电影业现存机制不鼓励导演寻找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因为那个声音一定与现实有关。这让我从一开始就与这个行业保持了相当距离,我看了无数的国产电影,没有一部能够与我的内心经验直接对应。我就想还是自己拍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