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性过大,是目前内外经济失衡矛盾的主要问题。2007年上半年,经常项目顺差同比增长78%货物贸易顺差增长70%,资本金融顺差增长84%,外储储备增加2663亿美元。贸易盈余继续快速增长,世行(2007年3季度报告)预测2007年经常账户盈余将接近GDP12%。所有数据都表明,中国经济依靠通过出口和外需来拉动的这种情况是需要改变和调整的。  相似文献   

2.
受益于全球经济增长较为稳健的外部环境、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有利的融资条件等因素,欧元区经济2005年以来增速加快,2007年继续维持了较快增幅。欧元自从2002年以来,一路上扬,并屡创新高,给欧元区出口及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影响。本文旨在介绍2007年欧元区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探讨当前欧元区经济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受益于全球经济增长较为稳健的外部环境、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有利的融资条件等因素,欧元区经济2005年以来增速加快,2007年继续维持了较快增幅.欧元自从2002年以来,一路上扬,并屡创新高,给欧元区出口及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影响.本文旨在介绍2007年欧元区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探讨当前欧元区经济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国际融资》2007,(7):65-65
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指出,虽然GDP增长再度令人惊讶地呈上升趋势,但增长模式和对政策的含义大体上仍然没有改变.2007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继续以工业为主导,由对外贸易和投资推动.  相似文献   

5.
《现代商业银行》2014,(1):30-35
刚刚过去的2013年,全球经济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继续陷于低谷。而面对不利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局面,并与世界经济的互动融合进一步加深,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经济外交开新局,着力与世界各国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前不久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双提高的同时,确保合理增长又不会带来其他后遗症的经济增速,这意味着中国将继续担当世界经济增长的可靠动力源。  相似文献   

6.
李帅 《国际金融》2010,(2):19-23
一、经济增长同步指标较好,但内需增长转弱带来隐忧(一)中国工业生产继续回升,终端需求增速下降2009年最后一个月的中国宏观数据并未给市场带来惊喜。2009年四季度中国GDP同比增幅为  相似文献   

7.
2007年宏观经济增长趋势 宏观经济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高效益”的特点,但增幅会有所放慢2006年是自1997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预计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20万亿元大关,达206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与经济高增长相对应的是通货膨胀较低、经济效益较高.预计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1.4呢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效益较高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财政增长继续保持高增长的态势,二是企业利润增长加快。  相似文献   

8.
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继续书写着高速增长的神话。然而,面对热火朝天的股市、楼市和琳琅满目的商品所注解的经济繁荣,如何寻求一种民生本位的经济增长模式更应该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井华 《国际融资》2007,(1):44-45
2007年GDP增长9.5% 2007年中国经济仍然是非常稳定的增长.固定投资稳定,但增长率稍微低一点,大概是在15%到20%之间.消费会继续有增长,零售消费增长预测是在14.5%,出口连续几年增长都是非常强劲,接近30%的增长.2007年出口还是会有20%左右的增长.总的来说,2007年宏观经济仍然是非常稳定的、高速度的经济增长,预期通货膨胀也会稍微高一些,但是大体上还是稳定在2%,利率方面还是大体稳定,货币政策大体正常.最重要的政策改动,应该仍然在人民币方面,预期2007年底人民币相对美元会到7.具体到固定资产投资会减慢速度,主要是2006年地方政府负责投资的那一方面开始下降,在宏观措施上,对土地供应或者是在银行贷款方面的控制,看起来2007年还是会继续.  相似文献   

10.
《上海金融》2007,(5):1-1
日前,央行发布的《2007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今年1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高达11.1%,呈现出多年没有的快速增长。而l季度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7%,其中3月份涨幅达到3.3%,存在着一定的通胀压力。当前经济增长动力强劲,在国际经济环境总体依然有利,国内居民收入、企业利润、财政收入改善的大背景下,国民经济将继续较快发展。但也要注意到当前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速度偏快的趋势有所加剧,固定资产投资存在反弹压力,贸易顺差继续增加,流动性依然偏多,而在此背后潜藏的是更深层次的经济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07年的中国经济依然存在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的“三过”问题,结构性价格增幅持续走高,资本流动性过剩的局面没有有效改善。资产价格泡沫继续浮现,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同时,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在增加,我国经济运行的内外部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不断向纵深发展,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这给中国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是我国近十年来形成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存在问题,理论与实践已证明,这种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难能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健的增长,只有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才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的最优选择。最后,就我国如何启动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健 《中国金融》2008,(1):43-43,46
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将增长15%左右,进出口总额有望超越2.4万亿美元。外贸工作的着力点是保持协调、强调优化、注重创新、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2007年对外贸易运行特点2007年中国外贸实际运行情况大大好于预期。在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国际市场需求旺盛的背景下,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竞  相似文献   

14.
胡艳妮 《金融博览》2010,(22):14-15
三季度统计数据显示,经济增速趋势如预期继续放缓,固定投资小幅回落,消费增长总体平稳。外需减弱,顺差缩小,而通胀成为纸老虎。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转向内需拉动,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带来需求多样化,同时外需放缓,第四季度的出口增速将继续回落,经济增长的动力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中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人民币升值、流动性过剩、楼市和股市的繁荣、CPI快速上升等一系列经济热点问题,使中国经济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个人财富的增长为信用卡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在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欣欣向荣、异彩纷呈的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16.
2007年3季度次贷风波爆发以来,美国房地产市场、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以及美国经济本身在长期发展中堆积的大量风险在相互传染中集体释放,对美国消费、投资和贸易增长带来了较大负面影响,美国经济周期由此从复苏阶段滑向放缓阶段,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金融稳定也受到不确定性显著增强的较大冲击。虽然次贷风波对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的短期影响有限,但也给中资银行带来了一些警示,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经济预测报告,2007年中国的经济将稳中趋稳,其GDP增长为9.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因此,2007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将稳中偏紧,并继续抑制固定  相似文献   

18.
资讯     
2007年8月份北京市主要经济社会指标2007年8月,北京市经济延续了下半年以来的运行态势,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工业生产增势稳定,投资、消费增长加快。但价格特别是食品类价格涨幅持续上升,给低收入居民带来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流动性过剩和地方政府扩张经济的强烈冲动作用下,中国经济已明显过热且日益失衡。随着进一步紧缩政策的出台,2006年下半年和2007年中国经济增速将略有放缓但依然十分强劲。由于政府致力于区域平衡发展,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吸引外资流入,中国经济急剧调整的可能性不大。中国经济虽有其自身的弱点,但抵御资本外逃的能力相对较强,持续的经济过热将导致产能过剩、通缩和资产价格调整。然而,近期全球经济强劲增长的前景、中国对经济增长而不是中期稳定的偏好,以及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都将在近期内继续为中国资产价格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在流动性过剩和地方政府扩张经济的强烈冲动作用下,中国经济已明显过热且日益失衡.随着进一步紧缩政策的出台,2006年下半年和2007年中国经济增速将略有放缓但依然十分强劲.由于政府致力于区域平衡发展,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吸引外资流入,中国经济急剧调整的可能性不大.中国经济虽有其自身的弱点,但抵御资本外逃的能力相对较强,持续的经济过热将导致产能过剩、通缩和资产价格调整.然而,近期全球经济强劲增长的前景、中国对经济增长而不是中期稳定的偏好,以及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都将在近期内继续为中国资产价格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