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旅游信息科学:一个研究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和人类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21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信息科学的全面建设。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极强、信息依存度极高的产业,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旅游活动的各个层面,给现代旅游活动和旅游研究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旅游信息科学的创建和发展已刻不容缓。文章在深入分析信息、信息科学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旅游系统和旅游信息科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旅游信息及旅游信息科学的概念,阐述了旅游信息科学的学科体系(理论、方法论和技术体系),构建了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主题和研究目标的四维旅游信息科学研究框架(ODTG研究框架),并结合旅游业以及旅游研究的发展趋势,指出了旅游信息科学的未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众旅游初级阶段的到来,我国旅游业也相应进入了国家战略体系,加上旅游教育和人才培养层次的提升,基于中国学术立场和现实诉求的理论创新已是当务之急。在分析总结旅游发展阶段特征和当代旅游发展的核心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当代旅游发展理论的核心观点:构建以旅游法为核心的国家意志体系,以旅游经济监测与预警为中心的宏观调控体系,以游客满意为导向的微观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借鉴和思考,笔者认为闲暇时间是间隔镶嵌在个人一整段生存状态里的片段时间.同时,为了贴切描述旅游者的运动特征,文章引入了物理学中位移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将旅游界定为:人们在一段离开惯常环境但位移为零的生存状态里,利用闲暇时间开展的体验活动,据此辨析了旅游与休闲、旅行和惯常环境与非惯常环境切换复原之间的关系.将旅游划分为兴趣驱动型、事务引致型和综合引致型三种基本类型,并对旅游统计问题进行了探讨.明确旅游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对旅游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其统领学科的理论范畴是个体或群体惯常环境与非惯常环境切换复原中闲暇时间的体验,即新概念意义下的旅游体验.最后,尝试构建旅游学科框架并对其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旅游商品的概念辨析与研究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商品的概念一直是旅游研究中较为模糊的概念.此前的研究往往通过列举总结的方式对其概念性定义进行界定,但在概念应用上产生诸多的歧义.文章通过研究综述的方式总结了旅游商品概念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归纳出旅游商品在需求者、供给者与商品流通三种不同维度的概念性定义.在需求者维度下,旅游商品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购买的有形商品;在供给者维度下,旅游商品指由旅游生产系统供应的,具有“旅游”内涵的有形商品;在商品流通维度下,旅游商品指在面向旅游者开放的市场上流通的有形商品.不同维度下的定义由于商品所联接的“角色”与“关系”不同而存在差异.最后,构建出旅游商品的研究框架,以便于旅游商品概念在不同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农民旅游:概念、基本问题与研究框架——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农民财富积累及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农民旅游迅速发展。文章基于中国转型期的社会背景,在回顾近30年来国内农民旅游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农民旅游的概念内涵、研究历程、研究视角和研究特征进行了概括,并提出一些尚待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旅游学科研究框架下如何界定农民、农村非均衡性导致的农民旅游差异化问题、如何划定农民旅游市场的界限以及如何对农民旅游市场进行统计等,最后构建出农民旅游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6.
旅游波动导致旅游地家庭生计恢复面临难题,旅游生计恢复力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议题。通过梳理旅游生计恢复力研究进展,分析生计恢复力与可持续生计途径的理论关联,本文创新性地将可持续生计与生计恢复力相融合,把文化适应力作为生计恢复力的重要内容,构建了具有多层视角和动态特征的旅游生计恢复力理论分析框架,并结合云南大理村落案例对旅游生计恢复力的文化适应、影响因素和协同治理进行了分析。本研究拓展了可持续生计理论视域,完善了旅游生计恢复力理论体系,指出未来应加强旅游生计恢复力测度方法、多层次案例对比、演化机制和协同治理研究。  相似文献   

7.
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新时代旅游研究要求融合本土要素,探索具有时代性、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地方性知识是民族学和科学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最初由人类学家格尔茨提出,表明了对西方传统科学价值观的反思,该视角的引入有助于理解、解构中国旅游研究的本土知识系统。研究表明,地方性知识观念形成了原初民族学意义、微观权力塑造的政治学意义到劳斯科学哲学意义的概念连续谱,旅游研究与其双向互动,可构成“描述、发掘、创新”不同内涵地方性知识的二元连续谱。文章统计和梳理了2011—2021年8本代表性中文和英文期刊的中国旅游研究文献,并结合“二元连续谱”和旅游知识论对其中与地方性知识紧密相关的591篇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归纳出18个有关的中国旅游研究版块。文章最后指出了地方性知识谱系对旅游知识论的意义及进一步研究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0,自引:4,他引:50  
徐菊凤 《旅游学刊》2005,20(4):67-72
“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是两个容易被混淆的概念,也是两个应该引起重视的研究领域。本文从对比这两个概念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入手,辨析了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及其研究范畴,指出目前研究的局限和应有的研究框架,并分析其相应的实践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在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发挥着引导作用,更是助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国内乡村旅游研究历经30余年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研究内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然而在理论研究层面仍缺乏本土化的理论创新和洞见。本土化地理学中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透视乡村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乡村“人—地—业”要素系统更是成为乡村研究的重要视角并被广泛运用。乡村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系统,乡村治理是推进乡村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不可回避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在“人—地—业”框架基础上构建了“人—地—业—治”理论框架,将人口视为乡村旅游地发展的关键要素,产业是核心要素,土地是基本保障要素,而乡村旅游地治理则发挥调节作用,4个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可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地人地关系的优化,整合理论框架可更好地推动未来乡村旅游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进展。在强调“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本土化研究应重点关注3个问题:一是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乡村旅游地人的主体性;二是关注城乡人口流动现象,探索乡村旅游地新内源性发展模式;三是构建乡村善治新格局,聚焦乡村旅游地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李彬  秦宇  温婧 《旅游学刊》2016,(10):125-137
自20世纪末大众旅游兴起,一批旅游与酒店创业企业开始出现,如今已发展成为当前旅游企业中的领跑者。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出台与国内外旅游需求出现新变化的环境下,更加多元化的、庞大的旅游与酒店创业企业群体正在成长。与如此蓬勃发展的旅游创业实践相比,国内外旅游创业学术研究还没有深入展开。文章在对国内外旅游与酒店创业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发现旅游创业研究在对创业理论中的几个基础维度,包括创业环境、创业主体、创业企业、创业过程和创业绩效以及这些维度间的关系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进而,在一般创业理论框架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旅游与酒店创业研究的理论框架,并结合自2007年以来对70多家旅游与酒店企业实地调研所发现的管理实践问题,提出了一个研究问题清单,为后续学者拓展旅游与酒店创业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