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在"后微博"时代,微博的表现特征是用户增长趋于平稳,更多的社交媒体平台出现,与微博形成竞争和互补,微博的核心特征保持不变,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通过对微博进行使用和体验调查,使我们更了解微博用户的使用感受。进入"后微博"时代,要更注重用户体验、细致化的服务,不只是追求眼球爆炸和病毒营销,更应使微博营销配合其他方式一起进行整合营销传播,发挥微博的能量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孙宏顺 《活力》2011,(20):115-115
众所周知。2010年是所谓的“微博元年”。此年,微博进驻中国并迅猛发展,就在许多传统媒体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之际.微博已经风靡全国。成为一种新兴的传播载体.并作为一个跨媒体的传播工具,在各个方面对传统媒体形成了挑战。这种挑战已经不能不引起各类传统媒体的重视.并迫使传统媒体主动去思考、探索,在“微”时代要如何运用微博使自身得以壮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习艳群 《企业导报》2012,(13):113-114
在我国,微博仍处于成长期,但其开始显现的巨大营销价值,使其成为了我国各类传统媒体争相试水的新营销平台。在传统媒体常规营销模式已经显现"红海特征"之时,如何利用微博营销实现优势互补,开辟新的"蓝海"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传统媒体在未来的市场竞争格局处于何种地位。  相似文献   

4.
微博是网络新媒体的新兴代表作,如今微博开始迅速成为影响中国社会进程的一股重要力量.在新媒体时代中,微博客是发展最迅速的传播平台之一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消息来源和咨询传播途径,它的出现或许会将改变人们的观念,改变人们的生活和人际社会关系.微博客的信息传播的方式主要为用户转发,这种传播过程弱化了传统媒体传播中的束缚,由公众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5.
高原 《企业导报》2012,(6):239-240
随着网络微博的飞速发展和信息的几何式激增,微博逐渐成为个人的"新闻发布会"或是传统媒体新闻取材之地,用户使用微博为自己设置"日程"的情况变得越来越普遍。与传统的"议程设置功能"相比,微博中的用户"自我议程设置"呈现出了一些积极和消极的特征,本文主要指出了微博中的这种"自我议程设置"在议题的性质、议题的设置方式、对信息环境的影响、对大众传媒议题的影响、对公共意识的影响以及对舆论狂欢事件的表现等方面表现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下,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竞争方式。而微博等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又为企业获取竞争情报提供了重要补充。本文在上海大众汽车新浪官方微博环境下,对全新桑塔纳这一车型的用户评论进行定性分析,探讨了微博用户评论在企业自身剖析中的应用,并对企业战略制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院在这个“全民皆记者”,“人人自媒体”的时代,由于微博的传播特点,在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微博往往可以占据信息发布的制高点,而且不同于网络媒体的线性传播,微博是一种裂变传播.笔者认为,对于传统媒体,虽然微博带来一些冲击和挑战,但是从更深层面来讲,微博带来的机遇还是多于挑战,微博和传统媒体可以实现共生  相似文献   

8.
贾大雷 《活力》2011,(12):186-186
网络媒体的出现虽然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冲击,可是这并不代表传统媒体会就此消亡。就像当初电视的出现并没有将报纸灭亡一样。“第四媒体”也不会使完全取代传统媒体的地位.它的出现只是使传媒家族中增加了一个的新成员而已。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补性远远地大于它们之间的取代性。传统媒体具的独家优势,如专业化的新闻队伍、长期形成的品牌和丰富的经验,都不是网络媒体在短时间表内可以学到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4C理论的微博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作为现阶段最流行的网络交流媒介,逐渐被人们熟知和使用,2010年中国微博用户数量已达到7500万,而国内目前注册用户最多的新浪微博用户已过亿。微博的出现和发展促使了微博营销的出现,本文就微博营销的特点及价值展开,结合4C营销理论构建微博营销框架,最后基于4C营销理论提出微博营销的具体策略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微博作为媒体传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正越来越受到关注。对于广播这一传统媒体来说,如何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更好地进行发展,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主题。本文分析了微博与普通节目互动方式的区别及优点,并提出了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更地运用微博促进广播这一传统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微博广泛分布在互联网以及手机等终端上,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信息发布及传播平台,深受广大网民的喜爱。随着微博用户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开始研究并利用微博与潜在的消费群体互动,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便是隐性广告在微博中大量出现。工商部门作为广告行为的监管部门,对于微博隐性广告需依据自身职能,深入研究这一新型广告模式,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以维护该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纵观中国媒体的发展态势,整个风头几乎被“微博”抢尽了。《2014年全球社交、数字和移动》报告显示,中国有13.5亿人口,城市人口比例为51%,其中互联网网民比例为44%,达5.9亿人。很多明星、学者的微博已经拥有了超过百万粉丝的拥趸,这不亚于一个主流媒体的受众数量,一个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传媒“微”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如何应对“微”时代?传统媒体如何发挥自身特色,建立起品牌建设的分析策略,为传统媒体在内容制作上注入鲜活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李霜 《活力》2013,(4):163-163
从Twitter到新浪微博,一场“微博力”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大范围蔓延.“碎碎念”式的“语录体”开始浸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微博的兴起以其独有的传播优势以及强大的信息资源凝聚力对广播等传统媒体提出了挑战.但微博对广播等传统媒体而言不仅仅是挑战.也是发展的重要契机。广播电台如何在微博时代发挥自身优势,创新传播形式。从而达到与微博共生共荣的状态,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微博具有社交平台和信息共享两个属性,其信息共享属性日益受到重视。伴随着移动网络终端的广泛应用,微博的使用日益常态化,大学生是微博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校园中的微博用户处于事实上的"实名制"状态,这对于校园微博生态的稳定与和谐起到了较大的积极作用。学生工作队伍需要主动占领微博这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以上位法为依据,努力探索微博立法;最后,还要在探索、创新之外,不忘学生工作的本原与正统。  相似文献   

15.
荆丽娜 《活力》2010,(12):122-123
在中国社科院《201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勃兴中的微博被评价为“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当草根写作的宏大叙事成为一种潮流,一种趋势时,其所蕴藏的巨大信息爆发力及舆论影响力,是任何一家传统媒体难以小觑的。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舆论形态并不会对传统舆论彻底地颠覆然后取代之,传统媒体依然有存在的理由和价值。虽然目前传统媒体与微博的互动仍在初期,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二者在成熟的互动后,可以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和网络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5,(29):79-83
由于Page Rank算法主要是根据网页之间的相互链接关系来计算网页的重要性得分,因此不能直接应用到微博网络来计算用户的影响力,从而本文在Page Rank算法的基础上,引入微博网络中用户的活跃度、博文质量以及关于位置的结构相似性等指标,建立适用于微博网络的用户影响力量化模型——Influence_Index。通过实验发现Influence_Index模型结果的影响力排名前十五的用户,其中有4位出现在被该网络用户公认的5位最具影响力用户的名单中。由此看出该模型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较好的识别出网络中具有影响力的用户,具有较高的推广意义。同时发现增加原创博文量、关注数量和粉丝量对提升用户的影响力有着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乐 《河北企业》2013,(6):112-113
<正>微博的先进火热不言而喻。微博在内容展现、信息发布、传播速度和影响深度上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微博的这些特点就决定了在这样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微博成为了营销的一种全新载体。相比较以前用户守在电视机前,如今人们更多地倾向于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以博览天下。微博的出现对于商家和企业来说,合理科学地运用无疑会更好地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因此微博营销成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并且渐渐地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电子商务服装品牌的461条热门微博作内容分析,探讨男装品牌与女装品牌热门微博内容的差异和不同类型的微博内容对用户参与互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电子商务服装品牌热门微博的内容以关系构建型为主;男装品牌的用户最关注品牌信息,女装品牌的用户最关注产品和促销信息;抽奖对于用户参与的激励作用不显著。因此,企业在进行微博营销时,应根据品牌定位和用户特征来确定发布微博的主要类型和风格,抽奖活动应与企业的营销目标结合,不宜频繁使用。  相似文献   

19.
邹国强 《活力》2014,(2):69-69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挑战。面对新兴媒体特别是微博、微信的兴起,传统媒体面对挑战的同时,更应该改变思路、抓住机遇,做好信息的“把关人”。  相似文献   

20.
章伯堂 《秘书》2014,(2):3-5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运用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今天我们经常用来传播和交流信息的门户网站、网络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都是新媒体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