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陕西省也成为全国瞩目的核心建设区,这也就要求陕地城市建设更加突出文化资源输出,以此来增加其城市吸引力。陕西省是中华饮食文化的发祥地,具有灿烂多彩的饮食文化。但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传统传播手段越来越难以满足陕西饮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针对年轻受众,结合动漫的表现形式,深度挖掘和利用种类繁多、内涵丰富的陕西饮食文化,丰富其传播途径,对于焕发区域饮食文化的活力,探求陕西饮食文化对外传播与推广方面的突破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5,(28):258-259
民以食为天,提升饮食文化的吸引力,对于提高城市旅游形象,打造民生幸福工程意义重大。针对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的调查发现,大众餐饮是常州饮食文化的主体,但是常州饮食文化的整体影响力不强,不同年龄、性别、收入、区域的消费者对常州餐饮的消费诉求不一,在进行"食在常州"的品牌推广中应区别对待,突出不同消费群体需求。  相似文献   

3.
正才毕业的学生经常问我一个问题:"我怎样做才能让领导感觉眼前一亮?"我的回答常常让他们失望:"让领导感觉眼前一亮的方法我不敢随便教你,但是我可以教你如何避免让领导皱眉。"避免让领导皱眉的方法就是做事情要专业化。所谓专业化就是符合行业标准和职位标准,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说话做事符合自己的身份。这个符合其实就是标准化。如果你做一个报告,通篇都是文字  相似文献   

4.
一、序言 胶东饮食文化如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饮食文化的研究不仅包括对饮食的研究,也包括对孕育该饮食的文化的研究.本文是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来观察和研究胶东饮食文化,从文化的起源、特色等多方面对饮食文化,尤其是节气饮食文化、人生节点饮食文化、祭祀饮食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袁林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0):132-133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交通变得更加便捷,也缩小了国与国之间的距离、烹饪原材料的地域差距,实现了国家之间烹饪技术的频繁交流,促进了东西方饮食文化的相互交融。"西菜中做"成为了我国饮食界的一大流行趋势,它主要是在中国传统烹饪的基础上,融入西方烹饪的方法、原料、味道、造型等元素,取长补短,弘扬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将中国烹饪发扬光大。本文从中西餐饮文化观念的差异出发,重点探讨了西餐饮食文化在原料选择、烹饪技法、饮食习惯等方面对中菜烹饪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布依族饮食文化是布依族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坡桑寨布依族饮食文化的形成深受本地区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和传承性。文章以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义龙新区坡桑寨布依族饮食文化为例,探讨布依族传统饮食文化特色,并对坡桑寨布依族传统饮食文化特色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导刊》2014,(7):84-85
正塞浦路斯是一个岛国,气候环境使这里产品丰富,各类蔬菜水果或者是海产品,都是产量高而新鲜。它融合希腊和土耳其两国的饮食特色,孕育出独特的塞浦路斯饮食文化。食在塞浦路斯,"新鲜"以蔽之塞浦路斯位处地中海东部,融合希腊和士耳其两国的特色,孕育出独特的塞浦路斯饮食文化。3000多年间的外族统治以及从世界各地前来的商人带来了不同的烹调技术,在吸  相似文献   

8.
中韩两国为近邻,有着上千年的交流历史,在饮食文化中韩国有很多与中国相似的地方。中国的饮食文化是深层次、大视野、多角度、全方位的历史区域性文化,韩国饮食文化是将对生活的憧憬与礼仪文化根植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饮食文化是对各民族文化特点理解的中枢。韩国与中国有着相似的传统节日和文化风俗,这源于两国建交以来受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而经过了数千年的自身发展和历史的更迭,都有着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通过对中韩两国饮食文化的特点进行各自的分析,将中韩饮食文化进行对比,期望能促进中韩国际交流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9.
在东亚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和日本两国地缘相近,隔海相望,一衣带水,两国的文化脉络相互交融,生活习惯相互借鉴,尽管在近代历史中中日国家矛盾集中爆发,但两国的历史纠葛相互影响是不可否定的.尤其是在饮食文化方面,在历史中,中国在文化等各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饮食文化上同样深刻影响着这个邻国,本文试着从近现代日本的饮食文化中探寻中国饮食文化要素的身影,浅析中国对日本饮食文化的些许影响.  相似文献   

10.
饮食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饮食文化也各具特色。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导致了中西饮食文化也存在很大差异,无论是从饮食方式还是从饮食观念上来看,这些差异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从中西饮食观念、中西餐具、用餐形式和用餐礼仪方面探讨了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了解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不仅能够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而且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跨文化交流与沟通能力,从而使我们在与西方人的沟通交流中得心应手,避免文化误解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序言 胶东饮食文化及其重要,胶东文化如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节日饮食文化也不例外.饮食文化的研究不仅包括对饮食的研究,也包括对孕育该饮食的文化的研究.本文是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来观察和研究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的饮食文化,从文化的起源、特色等多方面对这些节日的饮食和文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民族饮食文化是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发扬民族饮食文化为主旨,充分利用民族饮食资源,将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不但可以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提升民族文化的经济价值,还能推动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广西在开发民族饮食文化时要注重规划、加大宣传、保持特色,建立美食地标,做大做强广西民族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3.
饮食是旅游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饮食的特色与质量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体验质量。饮食对凸显地方文化、塑造旅游地形象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河北省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历史悠久,内蕴丰厚。但河北省在饮食文化开发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加大对传统饮食文化的挖掘、整理与保护力度,将饮食文化与旅游体验相结合,开发特色旅游餐饮,打造特色餐饮品牌。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需求逐步由观光旅游转向人文旅游转变。民俗旅游是人文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鲜明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对中外游客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广西独具特色的民俗美食,极大地吸引了各地的旅游者,他们在品尝特色食物的同时,更产生了解广西独特饮食文化的欲望,由此饮食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民俗因素都可以成为民俗文化旅游的资源。民族饮食文化成为把民俗、旅游、休闲、社交、餐饮和文化结为一体的文化形态,已成为拉动旅游消费需求的一个亮点。因此,开发民族饮食文化对促进广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米雨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8):108-108,122
当今中国社会,洋快餐大行其道,面对我们传统的中国餐饮受到的冲击,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认识,思考我们对洋快餐的消费是欣赏它"快"是消费它的"派"还是消费它的文化?并对洋快餐的竞争优势从它的企业文化,成熟的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解答。  相似文献   

16.
道德是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一个文明的社会必然是由具有较高道德素质的国民创造的。饮食文化里的道德反思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语,可见中国人把吃饭看得多么重要。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地大物博,拥有独特的饮食习惯,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吸引着无数人.千百年来俄罗斯人民将自己勤劳与智慧的结晶融入到饮食之中,造就了独特的俄罗斯饮食文化,在饮食文化中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也通过语言传承了其经典的饮食文化.俄罗斯饮食语言中包含大量的隐喻,从隐喻的角度出发,研究俄罗斯饮食语言中的隐喻意义,对探究其饮食文化中的深...  相似文献   

18.
导师马云     
晓宇 《中国企业家》2007,(22):38-39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年导师。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学热,导师是张海迪;九十年代出国热,导师是俞敏洪;21世纪前十年创业热,导师是马云——你单看《赢在中国》就知道了。"教英语的有几个能把公司弄到海外去上市的?现在就两个,一个我,一个马云。"俞老师说,"只不过我是我这块里边(教育)  相似文献   

19.
"双高"建设是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领,产教融合是推动"双高"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特征、新挑战,职业院校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成为职业教育者所必须要思索的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双高"建设与产教融合互为逻辑的基础上,梳理高职产教融合发展所遇到的困境,最后立足于"双高"建设视角提出促进产教融合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陈文兰 《潮商》2021,(1):32-33
一个美食与风景并存的城市 身为大连人的林喆先生是第一次来汕头.说起对汕头印象最深的东西,林喆不假思索地回答"美食".林喆告诉记者,以往对汕头的了解,主要集中在商行天下、敢闯敢拼的一面,而这一趟实地走访汕头后,对汕头有了更丰富的认识."我对汕头的饮食文化很感兴趣,食不厌精在这里有着最好的解读",林喆说,餐前饭后,一杯工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